旅游名镇总体规划.docx
《旅游名镇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名镇总体规划.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目 录1.规划综述11.1.规划总论11.1.1.规划背景11.1.2.规划依据21.1.3.规划原则21.1.4.规划目标331.1.5.规划编制内容31.1.6.规划编制重点41.1.7.规划编制程序41.1.8.规划期限与范围51.2.XX概况51.2.1.基本情况51.2.2.建制沿革61.2.3.地形地貌71.2.4.河流水系及地下水81.2.5.生物资源81.2.6.风景资源91.2.7.历史文化资源101.3.现状特征及发展条件分析121.3.1.区位121.3.2.行政区划121.3.3.人口121.3.4.经济产业131.3.5
2、.土地利用141.3.6.社会配套141.3.7.市政基础设施151.3.8.发展资源分析151.3.9.SWOT总结172.社会经济发展182.1.发展动力分析182.1.1.生态旅游182.1.2.生态农业182.2.性质与定位182.2.1.发展定位182.2.2.镇域性质182.3.发展目标192.3.1.战略目标192.3.2.经济发展目标192.3.3.社会发展目标202.4.发展战略202.4.1.发展思路202.4.2.发展战略202.5.产业结构规划212.5.1.产业发展现状212.5.2.产业结构调整路线222.5.3.产业结构空间布局232.5.4.资源发展导向242.
3、6.旅游业发展282.6.1.旅游资源及空间分布282.6.2.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82.6.3.旅游产业发展预测292.6.4.旅游产业发展思路302.6.5.旅游度假类型302.7.工业发展272.7.1.工业发展现状272.7.2.工业发展规划272.8.农林业发展252.8.1.农林业发展现状252.8.2.农林业发展目标252.8.3.农林业发展战略262.8.4.农林业发展措施263.镇域村镇体系规划303.1.镇域村镇发展条件评价303.1.1.评价目的303.1.2.评价方法303.1.3.评价结果313.2.人口与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313.2.1.人口特征及增长趋势313.2.
4、2.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323.2.3.人口配置353.2.4.村镇用地规模管制363.3.镇域村镇体系职能结构373.3.1.现状职能特征与类型373.3.2.职能等级划分373.3.3.职能类型确定383.3.4.职能结构383.3.5.村镇发展定位393.4.镇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393.4.1.现状等级393.4.2.规划等级403.5.镇域村镇体系空间分布结构413.5.1.发展目标413.5.2.城镇体系规划布局的原则与指导思想413.5.3.村落空间结构发展原则423.5.4.镇域的村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423.6.镇域旅游规划423.6.1.镇域旅游结构规划423.6.
5、2.镇域旅游线路规划433.7.历史文化保护规划443.7.1.历史文化遗产概述443.7.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453.7.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路453.7.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45 3.8.镇域基础设施及社会设施规划463.8.1.镇域道路交通规划463.8.2.镇域给水工程规划473.8.3.镇域排水工程规划493.8.4.镇域供电工程规划503.8.5.镇域通信工程规划503.8.6.镇域社会设施规划513.9.镇域环保环卫规划533.9.1.镇域环境保护规划533.9.2.镇域环境卫生规划553.10.镇域防灾规划563.10.1.镇域防洪规划563.10.2.镇域防震规划5
6、63.10.3.镇域消防规划564.中心城镇564.1.现状分析564.1.1.镇区建设现状分析564.1.2.镇区用地现状分析574.2.镇区性质与规模594.2.1.镇区城镇性质594.2.2.镇区人口规模594.2.3.镇区用地规模594.3.镇区用地地形特征分析604.3.1.地形地貌:604.3.2.山水与镇区关系:604.4.镇区用地方向选择604.4.1.镇区整体布局空间演变604.4.2.城市用地工程评估604.4.3.经济联系主要发展方向分析614.4.4.城市用地潜力分析624.4.5.用地方向及选址原则624.4.6.用地发展方向比较634.4.7.用地方向选择634.5
7、.镇区布局原则及规划结构634.5.1.镇区布局原则634.5.2.镇区规划结构644.5.3.镇区规划用地指标及平衡表644.6.镇区用地布局654.6.1.居住用地布局654.6.2.公共设施用地布局664.6.3.生产设施用地布局684.6.4.仓储用地布局684.6.5.对外交通用地布局684.6.6.道路广场用地684.6.7.工程设施用地694.6.8.绿地694.7.镇区综合交通规划694.7.1.镇区对外交通规划694.7.2.镇区道路广场规划704.8.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734.8.1.镇区绿地系统规划734.8.2.镇区景观规划744.9.镇区基础设施规划764.9.1
8、.给水工程规划764.9.2.排水工程规划774.9.3.电力工程规划784.9.4.通信工程规划794.9.5.燃气、供热工程规划804.9.6.管线综合规划814.10. 镇区环保环卫规划824.10.1.环境保护规划824.10.2.环境卫生规划834.11. 镇区综合防灾规划834.11.1.防洪规划834.11.2.消防规划834.11.3.抗震防灾规划845.规划控制与实施845.1.土地管理属性控制分类855.2.建设强度控制855.2.1.建设强度管制区划855.2.2.建设强度控制855.2.3.绿地率865.3.建筑风貌控制865.3.1.建筑后退红线865.3.2.建筑高
9、度控制865.3.3.建筑色彩875.4.近期建设875.4.1.规划期限与规模875.4.2.近期建设指导思想885.4.3.近期建设目标885.4.4.产业引导规划885.4.5.近期建设项目885.4.6.镇区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915.5.远景构想925.5.1.XX规划远景规划目标925.5.2.远景发展规模925.5.3.远景用地发展方向925.5.4.布局主导原则935.5.5.城市布局结构935.6.村庄建设及发展指引935.6.1.村庄建设指引935.6.2.村容村貌整治引导935.6.3.村庄发展指引945.7.规划管理、产业政策与规划实施945.7.1.规划管理945.7
10、.2.产业政策955.7.3.规划实施建议96I1. 规划综述1.1. 规划总论1.1.1. 规划背景1.1.1.1 XX县发展目标与战略的重大调整XX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通过专家评审论证,确定了XX作为东部经济区中心的战略地位,指明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改变了现有铁矿资源型的发展模式,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转型。要求其成为能够承接东部区域人口,集聚旅游服务产业,带动东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1.1.1.2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统筹与协调由于XX境内社河属于大伙房水库浑河水系的支流之一,并且距离大伙房水库比较近,区域水源地保护对其提出了要求;XX作为沈阳东部生态屏障地区的重要组
11、成部分,区域生态建设也对其提出了需求。1.1.1.3 区域旅游地位提升所带来的变化镇域空间格局和经济格局随三块石在区域旅游大系统中地位的提升而发生了变化。2004年国家林业局以林场2004217号文件批准建立XX三块石国家级森林公园;2005年三块石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近两年来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三块石的地位日趋上升,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XX镇全镇的空间格局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变化。1.1.1.4 上版规划已经不能指导建设XX镇曾于2004年编制过总体规划,但只是镇区的用地方案,而且未经审批。2004年以来XX镇发展的需求和政府发展计划的变化给XX镇提出了新
12、的要求。该规划已经不能指导建设。镇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规划的指引。1.1.1.5 交通格局的支撑县域交通规划确定沈新高速从镇内通过,抚金线、沈通线升级,确立了镇区交通节点的地位,奠定了旅游发展的基础。1.1.1.6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近年来,四道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傲牛村、佟庄子村、王家村、XX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五龙村、彰党村、李家村、馒首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北沟村被评为沼气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成为热点,与此同时,2004年XX镇实施了村屯合并政策,各村庄的发展需要规划的指引。切实落实农村政策,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结合XX镇发展,都迫切需要规划的引导。1.1.2. 规划依据1.1.2.1 依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XX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防洪标准(GB 502019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XX县社会经济统计提要(19962005)XX镇“十一五规划纲要”1.1.2.2 参考X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XX县志和XX镇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XX镇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XX镇2007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1.1.3. 规划原则n 区域统筹原则:以区域观统揽
14、全局,调整发展目标与策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以三块石为核心,整合周边区域与镇域内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的地位与作用。n 特色性原则:以旅游业为主导,突出生态特色,挖掘历史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网络型旅游接待基地,提高综合竞争力。n 生态保护原则:严格按照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政策,控制林木砍伐,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型产业。n 镇区建设与山水融合原则:结合镇区周边山体、河流,塑造山水城镇特色,提升镇区的品牌认知度、形象影响力、文化凝聚力和游客满意度,从而提高城镇的竞争力。n 村庄发展与生产结合原则:结合镇域内村庄规模普遍大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的前提下,强调村庄发展围绕生产,与生产结合。
15、1.1.4. 规划目标发展镇域经济,解决农村问题;生态环保立镇,提高农业科技;旅游产业主导,度假休闲服务;合理布局城镇,延续发展演变规律;创建特色风貌,加强控制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目的。1.1.4.1 产业结构调整XX镇长期依赖第一产业,近年来镇域经济发展有赖于铁采掘业,随着铁资源含量的逐渐减少,镇域经济需要切入新的增长点,如何调整产业结构,面对经济转型,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已迫在眉睫。XX位于XX县东部山区,要确定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同时根据自身的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找出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城镇发展道路。1.1.4.2 根据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控制建设用地XX镇人口与用地规模不大,经济
16、上对周边城镇缺乏吸引。面对XX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等上级规划对XX提出的要求,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强镇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环境,吸引产业投资,升级城镇居住品质,这都要求科学合理地适当控制建设用地规模。1.1.4.3 精心设计小城镇特色品牌XX属XX县林业大镇,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需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增加镇区就业机会,美化镇区环境。因此镇区规划需要塑造特色景观环境,打造绿色与文化城镇品牌,并与镇域产业结构转型目标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提高城镇竞争力。1.1.5. 规划编制内容研究镇域城镇体系,重新确定区域定位,指出镇域未
17、来的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探索新的发展模式:n 预测各发展阶段镇域城市化水平;n 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n 确定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村镇的布局空间结构。在新的发展思路下,重新确定城镇定位,指出镇区未来的用地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寻找新的发展形式:n 合理安排城镇用地功能结构,调整完善城镇用地功能布局;n 完善城镇路网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n 突出镇区在区域的交通位置和在旅游接待方面的功能以及在整个镇域的地位,打造以旅游为载体的东部生长点。1.1.6. 规划编制重点n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重新对镇域进行定位
18、,调整发展目标,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n 在镇域及区域范围内统筹经济发展要素,调整产业结构,划定产业发展分区,并制定各产业发展规划。n 从XX镇镇域乃至XX县整个东部地区的角度分析研究镇区的发展规模,论证新区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镇区对外交通与镇区发展的关系,合理确定各项用地布局。n 制定土地管理、建设强度、建筑风貌控制,近、远期发展等多方面的规划控制与实施手段,有效引导镇域发展与镇区建设。n 对各村庄进行合理的发展定位,在有效的服务半径内安排各项社会配套设施,提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方针。1.1.7. 规划编制程序基础资料收集市县域镇域 城镇自然及 城镇社会 城镇建筑及 环境及 相关
19、规划 市政计划基础资料 历史资料 经济资料 公用设施资料 其它资料 资料 法规资料现状调研 物质环境 经济社会 现状综合分析研究现状调查研究用地现状 用地评价 规划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城镇发展条件分析、技术经济论证规划目标制定、主要指标拟定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确定规划区范围城镇发性质与规模预测原规划方案审视 相似城镇比照 理论模式应用 制定规划方案土地利用规划 各专项规划 方案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方案评选方案评比会、确定优选方案、领导与专家评审图纸、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集正式成果规划上报、审批进入详细规划阶段审 批1.1.8. 规划期限与范围1.1.8.1 规划期限近期规划年限为20072010年,远期
20、则为20112020年。1.1.8.2 规划范围规划区为XX镇行政范围,总面积363km2;镇区规划范围2.55km2;镇区建设控制区1.56km2。1.2. XX概况1.2.1. 基本情况门头沟区位图斋堂镇区位图XX镇位于辽宁省XX县的东南部。门头沟区位图斋堂镇区位图南与马圈子乡一岭相隔,北、西与上马乡相邻,东与汤图乡接壤。该镇距XX市45km,距石文镇20km。沈通线和抚金线从镇内穿过,2007年01月经过专家评审的XX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为XX县东部中心。2006年辖区面积363km2,辖13个行政村,13个自然屯,1个居委会,是XX县面积第二大的镇。2006年底镇
21、域内总人口为17581人,国内生产总值3808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900元,在XX县11个农村镇(不含石文镇)中排名第二。随着已探明铁矿储量的日趋减少,三块石地位和知名度的提升,铁矿产业将逐步被旅游产业替代。XX属于农业与资源型经济形态,受地形与气候等条件限制,其产业总量较低。1.2.2. 建制沿革XX发展历史悠久,由于战争的缘故历史无法考究,其近、现代建制沿革总结如下:东北沦陷期间,受伪奉天省兴京县(新宾县)管辖,为兴京县第六区,区公所设在腰堡村。其中三家子、佟庄子、馒首3个自然屯归龙图(马圈子)村管辖。伪警察署先设在腰堡,后迁到郑家堡子,再迁至五龙口村。解放战争期间,郑家堡子、五龙口
22、以南为解放区,建有中共五龙区委,受中共XX县委领导,1948年10月,五龙地区全部解放。五龙区政府设在五龙口,下辖11个村。即:佟庄子(包括馒首、三家子)、郑家堡子、前安、XX、同安、南彰党、腰堡、五龙口、王家店、李家堡子、傲牛堡子。1953年五龙区政府由五龙口迁到南彰党,1945年由南彰党迁到XX。1956年农村合作化进入高级阶段,实行一乡一社,五龙地区成为一个乡,即XX乡,并成立“五六一一社”,乡、社址设在XX村。管辖范围:北至温道,南至李家堡子,共辖18个行政村。1956年8月,随五龙区划归本溪县,1957年秋,又划为XX市辖,并与抚南区合并。1958年10月,五龙地区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总体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