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土地整治规划文本.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县土地整治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土地整治规划文本.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二一四年六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则2第一节 规划目的2第二节 规划原则2第三节 规划依据4第四节 规划范围6第五节 规划期限6第二章 规划背景7第一节 区域概况7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8第三节 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9第四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12第三章 土地整治潜力14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潜力14第二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14第三节 土地复垦潜力15第四节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16第五节 土地整治功能分区16第四章 土地整治战略与任务目标18第一节 战略定位18第二节 目标和任务19第五章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2第一节
2、 挖掘新增耕地潜力22第二节 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22第三节 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23第六章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24第一节 实施整村整治,推进全域发展24第二节 完善公共设施,促进新农村建设24第七章 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26第一节 积极开展土地复垦26第二节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资源26第八章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29第一节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29第二节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29第九章 投资分析和效益评价32第一节 投资规模32第二节 资金筹措32第二节 预期效益34第十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36第一节 强化行政保障体制36第二节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37第三节 健全经济保障措施
3、38第四节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39第五节 确保实施公众参与40附表1 XX县土地利用现状表(2010年)42附表2 XX县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43附表3 XX县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44附表4 XX县土地整治项目表45IIIXX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前 言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完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土地整理复垦,改造中低产田,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解决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
4、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136号)以及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在综合分析XX县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结构特点以及地域的差异特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XX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耕地占补平衡等任务要求的实施性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XX县土地整治的战略,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是未来指导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土
5、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依据,也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镇土地内部挖潜,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依据。52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规划目的一、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造中低产田,规范田、水、路、林、村的布局,增加县域有效耕地面积,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二、确保土地整治与各部门规划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分配土地整治规划要充分与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规划相衔接,避免土地整治的盲目性。按照社会生产力
6、发展要求,对土地整治中产生的人地关系予以调整和适度组织优化再配置,促进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土地整治中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三、加强对废弃、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对县域零星的废弃采矿用地及时复垦,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条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第二节 规划原则一、坚持维护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开展土地整治,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
7、全程吸收群众代表参与,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果。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土地整治为项目依托,推动城乡资金和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与优化配置,打通统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通道,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把各项支农资金集中投入到土地整治和村庄建设,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打造良好平台,开辟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渠道,并通过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向农村的延伸,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并重土地综合整治要始终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确保耕
8、地占补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土地资源基础,立足发展现代化农业。要对腾退宅基地和废弃地合理开发利用,要以复垦还田增加耕地为原则。同时正确处理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坚持土地整治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四、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循序推进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分类指导,既要考虑当前,又要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土地整治规划要充分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衔接。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为前提,优先安排农民住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土地整治应从当地实际出
9、发,适应地形地貌,保护传统文化。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法规与政策(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土地复垦条例(二)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3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4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
10、07号)5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6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8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136号)(三)相关部门资料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2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年)4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5XX县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0年)6XX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产能核算技术报告7XX县环境保护“十二
11、五”规划8其他相关规划和文件二、主要技术标准1、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 1035-2013)2、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3、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5-2003)4、土地开发整治标准(TD/T 10111013-2000)5、土地开发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等。三、数据和图件依据规划基期地籍数据采用2010年土地变更数据库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近期土地利用的变化,调整形成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图件。第四节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XX县行政辖区内所有土地,包括黎侯镇、东阳关镇、上遥镇、西井镇、黄崖洞镇、西仵乡、停河铺乡、程家山乡和洪井乡,土
12、地总面积为111332.70公顷。第五节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10年;规划期限:2011-2015年;规划目标年:2015年;规划期:5年。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区位条件XX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段。东临河北省涉县、河南省林州,南连平顺县、潞城市,西邻武乡县、襄垣县,北接晋中市左权县,地理坐标在北纬36233653、东经1131111335之间,土地总面积为111332.70公顷。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本县南北长约51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属于山西高原的一部,太行山腹心地段。全县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北部多山,东部丘陵,中南部地势较平坦,纵
13、观全境为“一川三丘六分山”。全县海拔在6001500米左右,高差较为悬殊,北部黄崖洞镇清泉村最低,海拔为592米,西北桦树凹是太行山的主峰之一,海拔为2012米。(二)气候气象本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时涝时旱,年平均气温10.3,全年无霜期182天,全年日照时数2533.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554.9mm。(三)地质条件境内太古界为最高层位,出露在南委泉以北地区;震旦系不整合于上,出露在本县的西北部和北部;寒武和奥陶系地层在本县四周均有出露,呈带状分布。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矿产储量(资源量)有一定规模,而且矿种也较多,已发现矿产21种,其中探明
14、储量的有5种。(四)水文条件县内清、浊两漳襟带南北,以横岭至皇后岭为界,分为清漳、浊漳两个流域。(五)自然旅游资源全县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黄崖洞景区、性空山景区、洗耳河景区、源泉“小江南”景区、广志山景区、杨岐山景区以及中央山自然保护区。三、社会经济条件本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全县总人口15.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834人,城镇化率为32.04%;地区生产总值21.2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3亿元,财政总收入3.2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63元;三次产业比为1:5
15、:4,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111332.7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20024.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8%;园地面积为1070.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6%;林地面积34587.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07%;草地面积44396.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8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4891.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0%;交通运输用地213.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8%;水域及水利设计用地1083.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7%;其他土地面积506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6%。具体地类面积见
16、附表1。土地分类面积及比重如下: 耕地面积为20024.02公顷。其中水浇地、旱地面积分别为4812.10公顷和15211.9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4.03%、75.97%。全县耕地以旱地为主,水浇地相对较少。旱地是未来农用地整理的土地利用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为3506.73公顷,占城镇村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1.68%。2010年农村人均居民点面积为325.00平方米,远超全国和山西省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整理潜力很大。工矿用地面积为618.10公顷。占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的12.63%,各乡镇均有分布。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主要是其他草地和裸地等未利用地,总计46850.98公顷,但这些其
17、他草地和裸地地面坡度较大、土层厚度较浅、耕作半径大、缺乏必要的水利灌溉条件,具备开发条件的后备资源有限。第三节 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一、取得的成效1、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国家或省级投资的土地整治项目共55个,已建成并通过省市的最终验收,总投资达1811.27万元,建设总规模276.04公顷,新增耕地268.07公顷。这些土地整治项目主要分布在西井镇、黄崖洞镇、洪井乡、西仵乡等地,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全县耕地面积,到2010年全县耕地实际保有量为20024.02公顷,较好地完成了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补充任务。2、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贯彻了“
18、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明确了生态退耕和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范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有效地引导了退耕还林和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项目区内坡地多、土地贫瘠、粮食产量较低的状况,耕地质量平均提高了1个等以上。全县林木蓄积量显著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的绿地面积增加,荒草地、滩涂的治理和绿化进一步推进。3、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用地整理项目,归并了较多零碎耕地,实现了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奠定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对推广机械化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推动作用,提升了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项目新增的耕地,为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奠定了基础
19、,使无地、少地农户得到最基本土地需求,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起到了保障作用。二、存在的问题1、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以土地开发为主,形式单一2001-2009年,已验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共增加耕地面积268.07公顷,总投资1811.27万元,基本完成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任务,但新增耕地方式以开发为主,整理复垦不足,从已实施的部分项目情况看,土地开发新增耕地占新增耕地的90.90%。2、土地整治资金渠道单一从已实施的55个主要土地整理项目看,总投入1811.27万元全部依赖政府资金投入,没有通过土地出让费等形式丰富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来源,给政府财政造成不
20、小的压力,土地整理运作机制较为单一。同时,土地整理未能充分发挥农民和农村集体的主体地位,未引入社会资金的参与。3、项目规划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的项目设计中存在可行性研究论证依据不充分、规划方案不科学、投资预算比例不恰当、工程内容不切合实际等现象,尤其是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主要原因是现场实测要素不全,准确度不高,图上设计脱离。4、规划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队的质量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组织施工不科学、不合理,质量、进度意识淡薄,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项目的审批、监管、实施等环节要重视细节管理,规划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第四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今后一
21、段时期,是全县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土地整治必然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多目标方向发展。一、建设用地需求更强烈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将直接带动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增长,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更加强烈。预计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4%,全县人口18.83万人,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就将新增751.93公顷。二、耕地保护压力更大经济社会持续快速
22、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通过整治规划的实施,合理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全面实现耕地保护目标,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三、节约集约用地任务更重目前全县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破解建设用地供需的尖锐矛盾必须从内部挖潜入手,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同时也面临着用地观念、用地方式的转变和一整套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的建立完善,任务艰巨。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要求更迫切今后十几年全县建设用地增长必然占用极具生态价值的农用地,造成生态用地数量的减少。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做好土地生态保
23、育与环境建设,为“和谐XX”创造优美的宜居环境就变得更为迫切。第三章 土地整治潜力第一节 农用地整理潜力农用地整治是在以农用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活动。全县可供整治的农用地规模为3526.68公顷,可新增耕地86.64公顷。综合考虑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两指标,将全县农用地整理区分为4级,其中级潜力区主要包括上遥镇、黄崖洞镇和程家山乡,占全县农用地整治潜力区总面积的45.74%,新增耕地潜力为45.35公顷;级潜力区主要指东阳关镇,占全县农用地整治潜力区总面积的35.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整治 规划 文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