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城镇群规划文本.docx
《都市圈城镇群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市圈城镇群规划文本.docx(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城市圈规划 文本X X 城 市 圈 规 划(文 本)XXX年XX月I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目标3第三章 发展战略7第四章 城市化发展与总量控制11第五章 空间结构与布局规划13第六章 城镇规模发展规划21第七章 城市职能与产业发展规划26第八章 区域综合交通规划33第九章 区域市政设施规划42第十章 资源协调利用规划46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规划52第十二章 空间管制58第十三章 空间整合与协调63第十四章 重大行动计划72第十五章 保障与实施措施84第十六章 附则87XX城市圈规划 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XX省省会城市XX的中心带动能力,促进以XX为核心的XX城市圈
2、一体化协调发展,提升XX城市圈、乃至XX省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整体竞争力,实现全省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XX省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省城镇体系规划、XX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等,结合XX城市圈各市县的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本规划所指XX城市圈,亦即XX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XX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聊城市、德州市、滨州市等七个地级市市域范围。规划区辖区总面积为52655平方公里,共包括7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28个县城,428个建制镇,2004年区域内总人口达到3163.96万人。第三条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
3、6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02020年。有关重大行动计划主要安排在近期(20062010年)开展。第四条 本规划的性质是以城市圈空间整合与协调规划为核心,涵盖区域城市及产业体系建构、水土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性空间规划,是战略性、建设性、制度性高度统一的规划编制工作。第五条 本规划对XX城市圈所处阶段的判断是由“中心城市绝对集中的空间状态”向“中心城市相对集中的空间状态”转变的转型期,即处于“城市圈发展雏形阶段”的后期。在这一时期,XX都市区将逐渐发展为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圈内其它城市也依靠自身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XX城市圈将进入“城市圈成长阶段
4、”,并将在规划期末达到“圈域集聚的空间状态”。也可以预见XX城市圈发展成熟后的远景,即与青岛城市圈发生功能耦合,进入“圈域耦合的空间状态”,并共同形成XX省东踞黄海、北接京津的大都市连绵地带。第六条 本规划采取如下空间调控方式,引导XX城市圈向“圈域集聚的空间状态”甚至“圈域耦合的空间状态”健康演化。1、通过TOD模式引导XX周围县域的城市功能与人口集聚,促进城市圈核心都市区的快速成长。2、通过扇状分片联动模式引导城市圈中心城市同其它城市或县域的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圈的结构优化与整合发展。3、通过轴网聚合模式引导城市圈城镇体系的有序集聚,并沿轴网拓展影响范围,促进城市圈与其它城镇密集区的功能耦合
5、。4、通过总量控制下的空间协调模式引导水土等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城市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5、通过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管制单元的空间管制模式,引导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历史文化体系的有效保护与利用。第七条 本规划经省人大审议通过后,由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是指导XX城市圈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空间安排的政策纲领,并作为区域内相关行业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目标第一节 发展定位第八条 总体定位XX城市圈应以七市产业及城镇现状发展优势为基础,继续努力扩大城镇及产业发展规模,建设综合化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城市圈经济联系,完善大中小城镇体系,延长产
6、业链条,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并通过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人文资源,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多主体协调、政策保障”的运作机制下,通过15年的努力,将XX城市圈建设成为:XX省的省会城市圈;蕴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型城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城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型城市圈;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制造业基地。第二节 发展目标第九条 区域空间发展目标目标1:区域城镇体系优化和空间增长极多元化发展的城镇群体,XX-淄博都市区连绵发展、各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各级中小城镇集约优化布局的城镇密集地区;目标2
7、: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强大和各空间资源、经济要素整合发展的空间功能体,XX-淄博一体化推进、各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各级城镇网络状耦合、空间组织结构高效有机的城市圈;目标3:区域内城镇与产业有序集聚、城乡设施建设相对均衡、生态功能地域保护完整、自然承载空间富余的和谐空间单元。第十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XX城市圈GDP总量发展目标导向为1050012500亿元之间,人均GDP达到3850美元4500美元,2004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在14.5%17.5%之间。XX城市圈总人口将达到32603320万人之间,各项基础设施按照3350万人预留,人口年均增长量保持在1626万人之间,年均增长率
8、在58之间;其中城镇人口发展目标导向为16001700万人之间,城市化水平达到49%51.5%,各项城镇基础设施按照1850万人进行预留。2020年,XX城市圈GDP总量发展目标导向为3550045000亿元之间,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15000美元。2004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在13.5%15.5%之间。XX城市圈总人口发展目标导向为34403550万人之间,各项基础设施按照3600万人预留,年均增长量保持在1624万人之间,年均增长率在4.87.2之间,其中城镇人口发展目标导向为20602300万人之间,城市化水平达到60%64.5%,各项城镇基础设施按照2600万人进行预留。
9、第十一条 分阶段建设重点和目标近期(20062010)建设目标近期XX城市圈处于城市圈雏形阶段向成长阶段转型的过渡期。近期XX城市圈的建设重点是:强化XX城区的服务功能和环境的建设,加大XX周边地区、包括章丘、济阳、商河、平阴、齐河、邹平等县市的各级城镇和产业发展力度,提升XX都市区的经济实力和一体化功能;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分别依托各自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集聚城镇人口和产业规模,加强与XX的经济联系。完善XX城市圈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逐步建立起XX城市圈的整体运作和协调机制,各市在统一平台上达成对资源环境利用和保护的共识,并制定相应规划严格控制和恢复城市圈规划所确定的区
10、域性生态和文化保护区,以保障XX城市圈在成长阶段初期健康快速的一体化发展。通过近期建设,XX城市圈将成为核心城市金融及区域管理服务功能强大、核心都市区制造业发达并一体化发展、城市圈各级城镇规模及竞争力明显增强、综合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城市圈协调机制基本建立的、健康化发展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镇密集区域。中期(20102015)建设目标中期XX城市圈将进入城市圈成长阶段的快速发展期。中期XX城市圈的建设重点是:继续提升XX中心城区的金融商贸休闲等服务功能和环境品质,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XX集聚,发展总部经济;促进XX、淄博两大都市区的功能整合,强化以济淄都市区为核心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建设,促进XX城
11、市圈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各地区制造业的有序快速发展,形成以XX为区域管理中枢的实力强大、分工合理的XX城市圈制造业体系,建设以济淄都市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核心的城市圈制造业基地,促进XX城市圈各类市场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区域快速交通体系,以保障济淄都市区和XX城市圈的空间一体化进程;严格控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各级城镇对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干预,严格执行相关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在运作中完善城市圈协调机制,以保障XX城市圈在快速成长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通过中期建设,XX城市圈将形成以XX为城市圈城市网络的管理、服务核心,济淄都市区为先进制造业集聚重心,其它各地为多样化制造业发展基地并与济
12、淄都市区形成良好分工协作体系的、逐渐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和产业密集区域。远期(20152020)建设目标远期XX城市圈将进入城市圈成长阶段的一体化发展时期,城市圈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远期XX城市圈的建设重点是:强化XX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和协调发展,加强各地之间产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联系,整合XX城市圈整体竞争优势;建立完善的城市圈协调发展平台和各城市之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交流机制,促进各地产业发展和开发建设的协调。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乡村地区的建设风貌和社会财富,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建立城市圈区域协调与空间管制政策以控制生态敏感地区和生态功能地域的开发建设,通过区域协调制定城市及生产排污
13、治理指标,从而保障XX城市圈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远期建设,XX城市圈将成为功能一体化发展的、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相对均衡的、地区生态与资源环境互为协调的、人文氛围浓郁、经济实力强大的网络化城镇密集区域和环渤海地区基础产业与制造业基地。远景(20202050)建设目标远景XX城市圈将达到城市圈成熟阶段。远景XX城市圈的建设重点是:协调XX城市圈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地区之间的城乡建设矛盾、产业经济矛盾和资源环境矛盾,努力提高城市圈城市化和经济建设的质量。强化与XX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大城市圈的一体化建设,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协作,进一步整合环渤海地区
14、的整体竞争优势,促进环渤海大都市连绵带的形成。可以预计,在规划期以远,XX城市圈将成为高度和谐和一体化发展的、具有强大区域竞争力的城镇密集区域,并将成为未来环渤海大都市连绵带中的重要区域单元。第三章 发展战略第十二条 总体战略战略1:依托XX半岛、融入环渤海、面向日韩的开放化联合竞争战略突出XX城市圈的区位优势,寻求在区域合作中的竞争地位,通过膨胀自身的产业经济优势,并借力于其它区域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使城市圈成为更大区域环境的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参与国际制造业转移地的竞争,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塑造提升城市圈整体实力。战略2:以城市圈功能一体化为核心的空间优化战略
15、突出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手段,通过区域内的城乡空间、基础设施等的一体化建设,引导区域内各种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和优化布局,并整合协调区域内的产业、生态等功能,促进各城市或地区在共同的空间发展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发挥最大限度的竞争力,并降低重复建设率和提升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协调XX城市圈的空间发展秩序,完善XX城市圈的城市体系环境,使之成为XX城市圈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战略3:大中城市与县域并举的城市化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大中城市和县域两头分别在促进XX城市圈区域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培育城市圈内以XX为核心的中心城市体系,突出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使之成为XX城市圈城市化发展的
16、极核;通过培育遍布于城市圈区域内的中小城镇、发展县域经济,发挥县域城镇点多面广、易进入的优势,积极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和功能转移,完善中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使之成为XX城市圈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通过大中城市与县域城市化并举,协调XX城市圈城市化发展的区内差距,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和谐发展。战略4: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区域整合与集群式发展的产业提升战略强化XX城市圈产业经济建设,突出以制造业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以XX中心城区的生产服务业集聚区为区域管理中枢,调整城市圈产业结构,延伸、完善城市圈产业链体系,提升产品研发的创新能力,合理、充分利用XX城市圈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并依托于城市圈“强化区
17、域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构筑产业集群、统筹空间布局”的产业整合发展策略,建构区域核心竞争力。战略5:严格保障生态安全格局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区域生态安全对于XX城市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严格控制和恢复城市圈区域生态功能体系的完整性,尤其是保障区域山体植被、水系湖泊湿地、农业生态区和大型跨区域基础设施生态廊道等生态敏感区或生态功能地区所构成的生态网络体系的安全,使之成为支撑XX城市圈城乡生态环境的核心,并通过区域生态功能地域的统一保护利用,以及各地区局部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6:总量控制下统筹协调与集约化的资源持续利用战略突出社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资源、如
18、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的稀缺性和承载力有限性,通过对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控制以保障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在XX城市圈空间范围内对各地区的资源利用进行统筹协调,提高各地区的资源利用集约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促使在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下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第十三条 空间发展战略XX城市圈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为“强化核心、多元中心、区域联动、县域支撑”,具体说,即:强化以XX-淄博一体化为核心的带动辐射作用,构建XX城市圈的核心竞争力地域;推进多个中心城市的人口产业集聚,培育多元增长极;引导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乃至各级城市之间的产业发
19、展联动,加强区际分工协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带动优势县域经济发展,增强XX城市圈的整体实力,支撑XX城市圈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空间战略1:强化核心“强化核心”即是要突破XX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强的现状制约,一方面突出XX中心城区的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功能,使之成为XX城市圈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金融、商贸、信息、科技、文化中心和企业总部集聚的中心,另一方面促进现代制造业在XX中心城区的周边地域内集聚,并向淄博等具有传统发展优势的制造业基地的空间方向延伸,带动这些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从而共同构成XX城市圈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重心地带。“强化核心”不仅是强调了XX单核心的极化,而是以XX
20、-淄博一体化为基础的双核心大都市区的功能强化,提出济淄都市区的一体化建设。济淄都市区构成了XX城市圈参与区域竞争和对外联系的核心竞争力区域,是XX城市圈整合发展的动力心脏。空间战略2:多元中心“多元中心”即是要突破XX城市圈内除XX外周围其它城市集聚不够的现状制约,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培育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氛围,并制定各种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和民营投资,培育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骨干企业,迅速促进莱芜、聊城、德州、泰安、滨州等中心城市产业功能的集聚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各中心城市的居住、商业以及休闲娱乐环境,完善各项生活配套设施和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积极
21、促进各中心城市的迅速城市化进程。同时打造各城市的形象特色:聊城突出“江北水城”,泰安突出泰山风景名胜,莱芜积极推进“绿色钢城”建设,德州建设“中国太阳城”,滨州突出其渤海海滨城市的特征,提升各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促进XX城市圈由XX或济淄都市区的单一极核向增长极多元化发展。空间战略3:区域联动“区域联动”即是要突破XX城市圈空间结构松散、各城市缺乏协调整合和一致的空间战略方向的现状制约,依托于综合交通走廊,首先强化XX同其它中心城市、以及各中心城市之间的区域联系,主要是指在中心城市之间共享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加强中心城市之间产品、人口、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夯实各城市的经济基础,提升城市圈
22、的整体竞争实力。其次应加强中心城市同其腹地范围各县域之间的产业关联,建立多个区域产业集群,积极促进具有产业上下游关联的企业在同一或相近地区内集聚,培育产业链发展环境,扩大产业集群规模,以构成XX城市圈的多组核心竞争力。再次应当积极建立与外部区域、尤其是与XX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周边城镇密集地区的空间联系,参与、融入区域协作与竞争。空间战略4:县域支撑“县域支撑”即是要突破XX周围县域实力较弱而导致区域整体实力不强和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制约,突出县域经济的提升在XX城市圈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依托于各县域自身的产业发展优势,努力扩大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吸引民营资本,依托于当地的资源优势
23、,包括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其它自然资源等优势,有条件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化工、农用机械、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和高附加值产品加工、以及生物制药等产业,并有选择的发展能源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子家电等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另一方面各县域应积极建立与XX等中心城市之间产业关联,纳入到中心城市的生产链条中去,同时积极接受来自中心城市的产业功能辐射和产业转移,并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于具有竞争力的地价吸引中心城市的物流在县域内中转、集散。第四章 城市化发展与总量控制第十四条 城市化发展目标指引单位:%,万人年份XX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XX城市圈城市化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都市 城镇 规划 文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