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A一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1.5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2s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kg【考点】23:质量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内空间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
2、。故A不符合实际;B、由生活经验知,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实际;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1s,故C不符合实际;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0.15kg,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2分)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3、【考点】9D:频率与音调的关系;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A错误。B、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
4、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响度,故B错误;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3(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湖中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变大C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
5、播;A6:光的反射现象;AA:漫反射;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3)为了能使教室每个角落中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黑板表面做成粗糙的表面,这样在其上面发生漫反射,才能满足各个同学的要求。(4)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小孔成像现象,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太阳的实像。【解答】解:A、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
6、像等大,因此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大小不变,看到自己的像变大的原因是视角变大了,故B错误;C、光射到黑板上,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故C正确;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不是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光有关的现象,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并用所学光学知识去解释观察到的光学现象,这能提高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2分)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D光屏
7、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考点】AP:光的色散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解答】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光将向斜下方偏折,如图所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5(2分)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考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
8、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熔化、汽化、液化和凝华定义的了解,需要从生活现象结合物理定义来进行分析。6(2分)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
9、子和中子组成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考点】31: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54:分子的热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电子构成的;(2)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原子核和核外带
10、负电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故B错误;C、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错误;D、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因为红墨水分子运动到水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的组成,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扩散现象,难度不大。7(2分)家用小轿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车重1.2104N驾驶员及乘客共重3103N在水平地面上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是()A3.00105PaB3.75105PaC1.20106PaD1.50106
11、Pa【考点】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汽车和驾驶员及乘客的重力是已知的,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受力面积等于四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根据p求出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解答】解:汽车、驾驶员及乘客共重:G1.2104N+3103N1.5104N;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压G1.5104N;地面的受力面积:S40.01m20.04m2;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3.75105Pa;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8(2分)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一根重为G的长直铁棒,使铁棒沿竖直方向静止时,铁棒
12、受到的摩擦力()A大小等于GB大小大于GC方向竖直向下D随着手握棒的力增大而增大【考点】7D:摩擦力的大小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根据平衡判断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态,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即静摩擦力等于重力G;握棒的力(压力)变大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方向竖直向上。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长直铁棒所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根据平衡判断静摩擦力的变化。9(2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在第一个10s内
13、以10m/s做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2)根据图象读出汽车在各个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各段的速度。【解答】解:由图象可知,A、在第一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110m/s,故A正确;B、在第二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在第三个10s内
14、汽车的s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D、在前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10m/s,故D错误。故选:A。【点评】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10(2分)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
15、一列车的速度较慢【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
16、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11(2分)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如图中能正确表示雨滴P被甩出瞬间运动方向的是()A竖直向下B沿伞骨方向C水平向右D水平向左【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分析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前的运动方向即可。【解答】解:由图知,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原来雨滴随雨伞逆时针转动(即在水平面做圆周运动),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时,雨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7、,会沿切线方向被甩出,即该瞬间雨滴的运动方向为水平向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12(2分)关于条形磁体、地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下面四图描述错误的是()ABCD【考点】C6:磁场;CB:安培定则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指向S极的;(2)地磁的两极在地理的两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3)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并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的指向;(4)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在条形磁体的外部,其磁感线是
18、从N极指向S极的,故A正确;B、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图中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B错误;C、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电流由外向里,大拇指所指的左端为螺线管的N极,右端为螺线管的S极,则小磁针的S极靠近螺线管的N极,故C正确;D、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左端为螺线管的N极,右端为螺线管的S极,则小磁针的N极靠近螺线管的S极,即右端,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磁场与磁感线的特点,地磁场的特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判断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13(2分)关于电磁波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
19、紫外线不属于电磁波B将一根导线一端与干电池负极相连,另一端快速碰触正极,能产生电磁波C电磁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呐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海洋深度的【考点】D1:电磁波的产生;D2: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传播。A、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都属于电磁波B、迅速变化的电流能激起电磁波;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解答】解:A、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都属于电磁波;故A错误。B、迅速变化的电流能激起电磁波,该选项的操
20、作能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故B正确。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该选项主要考察电磁波与声波的相关知识。注意二者都区别很容易选出答案。14(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考点】IZ:电路的动态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
21、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BD错误;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A正确、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滑动变阻器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15(2分)在野外用滑轮组拉越野车脱困时的情景如图所示,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22、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D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800N【考点】6R:平衡力的辨别;7!: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首先确定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然后根据绳端的拉力等于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的分析解答。【解答】解: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湖南省 益阳市 中考 物理 试卷 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