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木兰诗》教案(15篇).docx
《【文档】《木兰诗》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档】《木兰诗》教案(15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木兰诗教案(通用15篇)木兰诗教案1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 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 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 距离的了解她。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 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二、检查背诵(5分)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
2、,齐背最后两段(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
3、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 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 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 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 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一一黄河一一黑山。两次在 “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 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
4、对父母 的思念情深意长。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4.分析第二部分。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 写了三个阶段一一途中、战中、战后。(1)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马战中,哪句写战后?途中一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中一一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 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 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思父
5、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 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 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 据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 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五)布置作业1 .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2 .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六)板书设计木兰诗3 、(1-3)替父从军详4 、(4)十年征战略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 .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2 .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二)整体感知读文章的第四
6、、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 .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 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 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 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 是相得益彰。2 .分析第三部分。(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 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 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 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
7、富贵,愿回家与 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 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 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 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 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 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 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 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
8、”,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 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 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 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 常生动。(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 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4)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 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 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9、。”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 着这个家,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 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 感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 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 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3 .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 赞美
10、。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 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 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 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 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 李清照,武则天女同学不宜妄自菲薄。4 .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 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
11、服务,事奇诗亦 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四)总结、扩展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 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 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 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 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五)布置作业1 .背诵全诗。2 .有条件的话课后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和豫剧花木兰木兰诗教案4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 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溢传 奇色彩。这首诗塑造了
12、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 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 士又是娇美的孩子。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 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 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 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布置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 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 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 束全诗,令人回味
13、。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兰诗教案5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2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 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 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
14、,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 点拨。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 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 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一一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 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2、介绍作品。木兰诗乂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 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一一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 能够配乐歌唱
15、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 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二.整体感知1 .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2 .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3、要求以“木兰”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 讴歌英雄)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三.赏析人物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读到木兰是一个的人”句式来说。板书:勤劳、善良、淳朴、
16、谨慎(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 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 的心愿。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 兰), 、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 不如男。四、拓展延伸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附板书:木兰诗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17、)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二、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例举:、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 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
18、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 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一一互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 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一一(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 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 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 情?(排比、表现她
19、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三、体验反思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呢?四、探究发现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 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如: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 盾了吗?(“可汗”
20、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 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 “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 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一一是北魏汉化的结果)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 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 等进行比较)(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 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
21、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 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 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 权衰亡、崩塌之即。)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 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 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 贴在额上。)五、布置作业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板书设计:停机叹息深明大义毅然从军勇敢坚强匆忙购置准备出征思亲情切征途艰苦长期征战胜利归来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回到家乡换回女装双兔为喻
22、谨慎机警木兰诗教案6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民歌特色。2、掌握诗文的含义。3、了解木兰形象。教学时间:二教时第一教时一、解题。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 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 赞之辞。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 o北魏(乂称 “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 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 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
23、。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 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二、正音、解词。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 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 “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 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 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档 木兰诗 木兰 教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