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docx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地质实习报告 篇1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根底地质实习报告 天府镇位于北碚主城区东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区、合川区、渝北区三境。南起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止华蓥山宝顶南簏,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余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外围,东连静观镇、水土镇,南临嘉临江,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岭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境内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家兴办的实体,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办公场地作孚楼,有建于30年月的中国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遗址,有民国初期较繁忙的北庙子水码头,有民国初期较繁华的北庙子古城,有长达10公里独特殊致的溶洞,
2、有抗战时期保育员金剑山分院,有历史悠久的金剑山佛教圣地。年平均气温15,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时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区最近的休闲场所。 天府地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实习去山峰林立,沟谷交叉,具典型的“一山二上两槽”的地貌特征。山岭槽的延长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与褶皱(背斜)轴向及岩层走向根本全都。该区属于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与背斜核部全都。其两槽系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夹膏盐的碳酸盐被剧烈溶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称“前槽”,发育较好。东南翼的“
3、后槽”因断层作用发育较差。更外侧的二岭则是抗腐蚀力量强的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区内经剧烈剥蚀,溶蚀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岩暴露,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而在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分布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概雄伟,青翠欲滴,组成一副漂亮的山水图。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黄铁矿,石英砂,采石场等小型企业,农业方面两槽盛产水稻,莲藕,坡地以红薯,玉米,苕类为主,耕作条件一般。 重庆是国内出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气温较高,7-8月份日平均温度在33-35摄氏度。不过实习区处于山地,气温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雾。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文化较兴旺,
4、生活开化。 从重庆市区及大学城均有高等级大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后峰岩的公共汽车每15分钟一班,约需30分钟。交通较为便利。 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线及矿点调查,解放后做过1:10000煤田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1:202300石油地质普查等工作,资料较多,特殊是矿区地质讨论程度高。多所高校选此地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 1.野外踏勘: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出露的底层系统,各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和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2.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 3.沉积相实习:野外观看实习及相剖面图编制. 4.野外地质填图:对实
5、习区做全面填图 5.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及图件编绘. 在北碚区天府镇我们进展了为期大约五周的地质根底实习,从才到天府地区对当地的地质状况不大了解到随着实习的完毕,我们渐渐对天府地区的地质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这五周的实习过程当中,我们从一开头的踏勘,到接下来的沉积相分析, 再到然后得地层实测,再到最终的地质构造填图,我们逐步的把握和了解了天府地区的大致地质状况。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随着学问的增长,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一.地层构造 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掩盖。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剧烈,出露三叠系以下地层。而在本区北东方向40公里的 西口地区,由于华蓥山大断裂的抬升,
6、可见到中上寒武统地层。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本次实习以上二叠统的龙潭组为开头,到下三叠统的嘉陵江组完毕。 1.上二叠统P2 上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龙潭组和长兴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渐渐变薄,自上而下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 龙潭组是天府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也是中国南方开采煤的主要对象,该组以黄褐色页岩为主,含有煤层,长马尾松,含有灰岩层,硅化白云岩,夹中层状的带黄色的砂岩(含硫). 长兴组厚大约105米,为浅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部燧石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规章的团块和串珠状,条带顺层分布,缝合线内有沥青充填,缝洞较为发育
7、,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灰岩中有大量的蜓类,珊瑚类等古生物化石,但由于掩盖严峻,并未观察. 在此层顶部有事可见到灰黑色硅质岩及中层状,透镜状硅质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消失.有的地方不见此层,则为黑色硅质页岩或直接是块状灰岩,燧石灰岩同上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接触,接触关系为假整合. (1)T1f至P2ch顺手剖面图 2下三叠统T1 下三叠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红色页岩为主,称为飞仙关组.在天府地区为紫色泥岩,页岩,紫红色灰岩和灰白云灰岩互层.依据岩性可分为五段.由老到新叙 述为: 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约74-160M 暗紫红色泥灰岩同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色泥灰岩.常
8、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本段以灰黄色,黄绿色页岩.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覆地层二叠系硅质岩,灰色硅质灰岩,块状燧石灰岩等接触. 飞仙关组其次段T1f2:厚约17-32M 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及细粒亮晶鲕粒灰岩,向下部颜色变浅,鲕粒变小,底部为灰色砂屑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顶面时有波痕. 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约174-209M 以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搅动泥纹灰岩及介壳灰岩透镜体,它一下部40余米处为最多,上部页岩较多,产较多正海扇类化石. 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厚约92.8-144M 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及泥灰岩组成。上部泥灰岩夹介壳灰岩与搅动泥纹
9、泥晶灰岩。介壳灰岩常与腹足灰岩组成韵律,有时砂屑,砺屑代替介壳灰岩组成韵律层。中下部以介壳鲕状灰岩为主夹砂屑泥纹灰岩及薄层泥灰岩,越向下鲕状灰岩越少。厚度变薄,介壳削减,近顶部有一层厚约7-8米的灰黄色薄层钙质页岩。 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厚约46-52M 紫红色泥灰岩与同色灰质页岩夹灰色泥晶含介壳,砂屑状灰岩。上部紫红色灰质页岩,中部夹泥晶含介壳细粒砂屑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灰质页岩夹同色泥灰岩与灰色介壳含泥质灰岩。近底部的含介壳泥质灰岩中有对称波痕。 嘉陵江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灰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易见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地貌上岩溶特殊发
10、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 嘉陵江组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从老到新分为四段: 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厚约244M 灰色介壳灰岩或砺屑灰岩与泥纹粉晶,泥晶灰岩粒序层。上部为介壳灰岩层发育,中部为薄层介壳灰岩有时夹有透镜体夹层,下部为泥粉晶与泥晶灰岩发育。本层底以微晶灰岩与T1f5紫红色泥灰岩整合接触,界面清楚。 嘉陵江组其次段T1j2:厚约79M 以泥晶白云岩,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大多含白云质,主要为藻灰岩,豹皮灰岩,大多发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顶为砺屑灰岩,上部夹一层豹皮状团块灰岩和溶蚀角砾岩,底为粉晶,泥晶白云岩,刀砍纹发育。 嘉陵江组第三段T1j3:厚约143M 灰色泥晶介壳球粒灰岩和泥
11、晶灰岩,顶有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壳球粒状灰岩与泥晶灰岩序粒层,夹小扁豆体的砺屑泥晶灰岩。 嘉陵江组第四段T1j4:厚约116M 灰色溶蚀角砾岩,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结晶灰岩,上部以砂屑,砺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白云岩,下部为一套重结晶灰岩,顶为交代成因的有孔虫泥晶白云岩,刀砍纹较发育。 二.沉积进展史 早在五亿年前,本区为一片海洋环境。其中寒武纪中晚世时期,陆源物质缺乏,海水较浅,低等的非硬体生物较繁盛,局部硬体生物也有进展,沉积物的厚度超过了358米。 奥陶纪期间,本区仍为浅水海洋环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纪略大接近或位于氧化界面四周。海水中除油大量无硬体的低等生物以外,很多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
12、亦大量发育,海水较为浑浊。 志留纪初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地壳有较大幅度的抬升,并曾一度达海水面之上形成岛屿。之后本区再次被海水沉没成浅海,水体较浅。晚志留世时,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大范围抬升成为古陆地。使本区长期患病剥蚀而缺失上志留统,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地层。 中石炭世时,海水自南和自东曾一度缓慢侵入本区,使本区沦为海陆过渡环境,此时的古陆因长期剥蚀已被夷为平地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枯燥且蒸发剧烈。从而形成厚度很小的 产蜓和有孔虫的钙质白云岩与角砺状白云岩。 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至二叠纪开头,方再度被海水沉没。 早二叠世梁山时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暖
13、和雨水丰腴,植物繁茂,浅水沼泽随处可见,古陆区较为平坦,仅供应数量不多的 泥级碎屑。从而形成夹煤线的 泥页岩和钙质泥岩。 而后海水大范围侵入四川的广阔地区,使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水海洋环境,当时,陆源物质缺乏,各种生物随处可见,而早于古生代一度繁盛的叶虫,笔石等生物绝大多数不适应新环境而绝灭。仅存极少数幸存者残存下来。 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初期,发生了闻名的东吴运动,四川西部的大地裂开了数百公里的大口子,摄氏一千多度的酷热基性岩浆断断续续从中溢出,滚滚沸腾,壮若火海。这些岩浆冷却后变成暗绿色的玄武岩,掩盖了西南三省及重庆市区大约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厚度达400余米。 火山喷发后,海水再度渐渐侵入
14、本区,形成海陆交互环境,当时气候暖和潮湿,陆生植物非常繁茂,沉积形成西南地区及其重要的龙潭煤系地层,季候海水渐渐加深扩大,古陆后退缩小,本区又变为暖和的浅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长,局部地形高处有小型生物焦发育,形成川东重要的产气层位-长兴组。 晚二叠世末期,由于碳酸盐沉积特殊是生物焦体的快速积累,也由于地面的稍微抬升,本区曾短暂出露地表,形成老龙洞等焦体盖顶的“钙结岩”。 早,中三叠世时期,海水又一次广泛侵入,四川广阔地区有成浅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飞仙关时期,西部古陆有相当多的陆源物质供给,与之邻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发育泥质沉积,称飞仙关相区。东侧邻近广海,川东和鄂西主要发育碳酸盐沉积,成大冶相
15、区。 本实习区恰位于东西交汇地区,故形成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与灰岩的间互沉积。而后陆源碎屑削减,海水深度有限,循环对流不佳,气候枯燥炎热,蒸发量打,海水含盐量不正常,生物种属单调,发育形成石灰岩与白云岩的沉积,其中常夹有石膏和石盐等矿产。 下中三叠统沉积厚度达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叠统的沉积速率大约为每百年四毫米。足见碳酸盐沉积作用是相当快速的。 另外,在三叠世末期,西南地区又发生过火山喷发,形成广布西南的降落火山灰沉积,后成岩变成了绿豆岩。 中三叠世末,受印支运动的巨大影响,四川地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区从今变为永久性陆地。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时期,整个四川盆
16、地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湖波,湖波四周有很多河流发育,在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还发生了各种很明显的重要变化。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初期,气候暖和潮湿。一些低凹地区常是湖泊。湖波的规模,深浅和陆源物质的多寡亦有变化。森林最大生殖,积累埋藏后可形成煤层。 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剧烈的褶皱运动,在巨大挤压力的作用下,侏罗系及其以前的岩层,由水平被挤成倾斜,直立,甚至倒转。雄伟高进的华蓥山脉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华蓥山地区年年月月患病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质应力的侵蚀。 因此门奔去缺失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直至第四纪时期,在河谷地带才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零星分布。大自然最终塑造消失今雄伟秀丽的华蓥
17、山。 三.构造特征简介 天府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依槽台说处于扬子准台地,四川台向斜,川东南端褶皱带上的川东高褶带西缘,观音峡背斜。 川东高褶带东西两侧为深大断裂所限制。期间发育一系列线状背斜。 褶皱剧烈,一般为不对称的梳状褶皱,形成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组合。轴向北东至北北东向。北边与大巴山台缘褶皱带相邻。华蓥山背斜于合川三汇向南西发生多条分支形成扫帚状褶皱群,其褶皱幅度渐渐降低与川南低褶皱带相接。 1.褶皱构造 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画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个背斜,实习区为观音峡背斜中的一段,暂名天府段.背斜轴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局部由于断
18、层作用有少许下二叠统茅口组地层.两翼由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等地层组成. 各地层厚度有肯定变化.两翼地层请教陡缓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发育程度. 从褶皱枢纽看以5-10的倾伏角向西南倾伏.龙潭组地层倾没于廖家坡北边山沟中,长兴组地层在菠萝山倾没,飞仙关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倾没,褶皱总体成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 此外,在背斜的南东翼上有一些次一级的小褶皱.大多数是由于断层作用产生的牵引构造和翼部地层手里变形的次级褶皱.规模较小,轴线方向与主背斜大体全都,多发生在飞仙关组第三段的塑性地层中. 2断裂构造 断层发育,类型较为齐全,在冯家湾-芹菜田以北,多集中发育在背斜轴部及南东翼上,而以
19、南多发育于北西翼上,以纵向断层为主. 可分为四类型,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及顺层断层.逆断层有水岚垭,大品湾,螃蟹井,天台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断层及楼梯沟高角度逆断层.其他有廖家坡正断层,芹菜田平移断层等. 根本断层数据会聚如下: 水岚垭逆断层:水岚垭沟F13528,地层断距140米;大品湾水库:F13040,地层断距10-20米; 大品湾逆断层:大品湾北东处F10042,地层断距20米; 廖家坡逆断层:4845及12634,地层断距70米; 廖家坡正断层:30260及23558,地层断距40米; 楼梯沟逆断层:铁厂沟F31070,地层断距150米,仰天窝33060,地层断距约20米.
20、 芹菜田平移断层:F19085,平移断距50米. 3.小型构造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概况: 20xx年5月13日上午,我们建工学部来到了大连滨海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活动,实习内容包括金石滩地段地理位臵、山川与海岸形势、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地层产状、构造类型、节理、断层、褶皱与褶曲等)、海岸侵蚀地貌、滨海地质灾难等。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对于理论学问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加深课堂学问内容的理解,更从直观上对于各种岩石的构造、产状、构造、颜色的明显的岩石特征有了更细致的熟悉,本次实习地点为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金石滩,进展
21、一天的实地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然后又驱车来到地质公园进展了实地考察。本次实习使我们对各种岩石独特的形态和绚丽的颜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形态迥异的外形,对今后工程实地考察勘测,及施工前的选址都是有极大的意义的,通过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断层、褶皱、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对于施工影响极大的特别地质构造可以尽量避开,熟悉到工程地质课对建筑施工的根底性作用。 二、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问学习的根底上,通过对根本地 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学问并稳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
2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肯定的根底,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习理解根本的地址概念,了解根本学问,学会根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稳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育对大自然的喜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育学生吃苦耐劳、艰难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加集体观念,把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力量,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三、实习地点 (1)地质博物馆: 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博物馆坐落在漂亮的金石半岛之上、金石滩核心景区入口处,于20xx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纳
23、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厅,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观景点,是了解地球演化和进展过程的最好场所。第一展厅:地球厅,介绍的是地球的组成局部和矿物元素,以及大连的地质演化史。参观完地球厅后,让我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爱惜地球的原动力;其次、三展厅:海洋、海岸、海岸带厅,具体介绍海、洋的分别以及海岸带的沉积作用、 风化作用等,领会了海洋奇观、奇石的风采。第四展厅:海洋生物进化厅,在这个展厅内介绍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起到了打算性的作用。第五展厅:海岸带矿产资源厅,展出的是大连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第六展厅:欣赏石厅,充分领会到了“牡丹石的雍容华贵、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实习 报告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