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空气》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docx
《新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空气》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空气》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1.空气知多少前测对象:某小学一年级一个班学生参测人数:40人前测过程:第一步:以篮球为例,引导学生学会画泡泡图。板书:篮球教师提问:你知道有关篮球的哪些知识?只要是跟篮球有关的都可以说。学生回答,教师画出以篮球为中心的泡泡图。第二步:要求学生画出有关空气的泡泡图。教师:把中间的篮球改成空气,要求写出自己知道的和空气有关的知识,能写多少写多 少。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自己完成,不能讨论。学生自主画图书写。第三步:收集学生作品。第四步:整理学生的全部记录,分类汇总,计算权重,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前测统计:(-)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类别学生所有出现的认知人数百分比哪里有空气
2、哪儿都有空气1230%空气很多、无边无际25%有大气层、包围了地球923%有对流层13%球里有空气25%其他证明空气 存在的方法无学生对空气存在的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内容人数百分比生:打开雾灯。师:爷爷这两天咳嗽得很厉害,又赶上雾霾天,能给他一点爱心提醒吗?生:赶紧吃药呀!生:应该在家里休息,养好病再出去。师:谢谢你们的建议。【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最主要的活动是观察空气,认识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课堂上,学生对科学 探究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对于猜想与证据、证据与结论的关系会有更深的了解。对 于空气的观察活动不是独立展开的,它是在本册第一单元水的特征和上册“五官”兄 弟的学习基础之上的,这
3、就加强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重视了能力训练的逐步强化, 使得教材结构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得以有效体现,这也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总结点评】本教学案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其一、自由开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将一段较长的时间给学生,鼓励他们较完整地完成一段他们自己的 科学探究活动。这时就会有一个问题摆在老师们的面前,学生的活动热火朝天,老师们做什 么呢?听之任之?本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获得 了一定的实效。活动前,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并使他们对自己活动的效果进行了预 期的估计,这样学生的活动才会是有目标的、有
4、明确方向的。活动中,对探究所需的实验材料教师不是一次性全部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 活动需要主动找老师协商之后才能获得。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的思考受到材料的暗示与 影响,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活动只停留在玩的层面。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往往在现实课堂上,这时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学 生玩得很开心,但是一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就哑火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怎样 说的细致的训练。本课,教师一步步引领学生从汇报的内容、顺序,包括交流的态度等方面 进行了榜样式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敢说、会说、能评、善表达。其二、科学教育中关注德育因素的教育理念本课教学过程中,有一次进行德育教育的契
5、机,即以雾霾为例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教育的意图越明显,就越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或对抗心理。因此,在教育工作 中,越是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采取隐蔽、间接的方式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奏效,对 主体性和独立性较强的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的教师生怕 学生体会不到自己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就过于露骨地进行道德训话,硬生生地把学科课堂变 成了德育课,这反而强化了学生对教育的反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行为。因此,耍 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策略就是:隐蔽教育的“教育” 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感受。水中没空气25%(-)了解人
6、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项目类别性质学生所有出现的认知人数百分比空 气 的 性 质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摸不着2973%空气看不见3280%颜色空气没有颜色1435%透明空气是透明的38%气味空气无气味25%味道无形态空气没有形状615%空气会流动410%空气是一种气体38%重量空气很轻25%空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有氢气38 %空气中有氧气1230%空气中有二氧化碳2050%空气中有一氧化碳25%空气中有水分38%空气中有臭氧层513%空气的运动变化热空气和冷空气空气有冷有热513%热气球25%空气与风的形成能产生风,能吹纸、吹弯树1640%空气与声音可帮助声音传播38%空气与力空气有压力718
7、%空气有阻力13%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电风扇13%空气可以充气、吹气球513%学生对空气性质的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内容人数百分比空气有时看的见、摸的着13%空气感觉不到513%空气无重量13%空气有声音25%空气无声音615%空气能飘在空中410%(三)空气对生命的意义项目类别学生所有出现的认知人数百分比空气 与生 物的 关系空气和人类人缺不了,缺了会死1948%不新鲜的空气对人有毒25%空气好心情就好13%空气和动物鱼不能在空气中13%空气和植物植物能制造空气,吸收二氧化碳,给人氧气1128%空气与微生物空气可以传播细菌13%空气和所有生物生物需要13%(四)人类对大气层的不良影响,保护大
8、气层类别学生所有出现的认知人数百分比空气与环境污染空气中有污染615%(五)其他类别学生所有出现的认知人数百分比空气是免费的13%前测情况分析:首先,有两点有必要声明一下,那就是这组数据的获得和所能证明的范围限度。这组数据是在一种充分“自由”的情况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是对书写内容的要求(即一切与空气有关的内容都可以),这就保证了内容的开放性;另 一点是对书写格式的要求(即用泡泡图的形式和书写要整洁清楚等),促使学生形成对此活 动的端正态度和格式的统一。时间上以“你觉得你知道的都写出来了再上交”为唯一原则。 在记录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向教师提出“写这条行吗? ”的类似问题,
9、教师一律以“你自己来 决定”来回答。通过以上的措施以期达到尽量避免一切干扰学生的情况的出现。另外,如果我们期望从这组数据中总结出一年级学生对空气的认知范围和水平,那将是 不科学的。这组数据只是城区一所学校的一个年级的一个班的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的反映, 这四十份数据是不足以反映出所有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具有的水平的,我们只能以 “就事论事”的态度来对待这组数据。故以下所指“学生”指向的都是这四十名参测学生。通过研读这组数据,我发现了如下的一些特点:学生对空气存在的认识中,只有12人提到“哪儿都有空气”,概括出了空气的存在,大 多数学生没有提到对空气存在的认知,但从后边学生对空气性质的描述中,
10、能看出大多数学 生是认可空气是存在的。在事后的谈话中,我发现学生对空气的认知是从课外书、父母、影 视等途径获得,并没有有意识的对空气的存在进行过验证,所以没有学生提到对空气存在的 证明方法。需要在科学课中加强学生科学验证的意识,学会科学的认知事物的方法。70%80%的学生提到了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说明大多数学生对空气的性质有了初 步的认识,只是比较肤浅,没有全面去观察过它,也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学生大多用到了 眼看、手摸、只有2人提到鼻闻,8人提到耳听,没有人提到舌尝。只有少数学生用到“颜 色、气味、形状、透明”等科学的用词去描述空气的性质。说明学生虽然在课堂中曾学习过 观察的方法去观察
11、水等事物,但还没有主动运用这些方法去认知事物的意识,需要在科学课 中反复训练学生科学认知事物的方法。有关空气成分的认知,有近一半的学生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其他成分极少有人提到。 对于一年级学生,认识分清这些气体有一定的难度,此知识更适合在高年级学习。有关空气 的其他知识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提到“空气能产生风”,一半学生知道空气与人的生命息息 相关,一部分学生提到植物与空气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 生对他们看不到的、感觉不到的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方面提及的很少,对人类利用空气性质的 方面、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方面认知的更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会逐 步提高对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 大象 一年级 科学 下册 单元 全部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