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课外古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
《专题18:课外古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8:课外古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原卷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部编版)专题18 :课外古诗词鉴赏(原卷版)一、【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真题】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度关山唐李端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注】狐:一作“孤”。窦:沟渠。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4 .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选择图,理由:5 .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表情:动作:6 .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
2、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二、【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鄱阳湖吴国伦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氯。千山日射蛟龙窟,万里霜寒雁鹫群。浪涌帆橘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东南岁晚仍颦鼓,莫遣孤舟逐客闻。注释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注释】此诗写于苏轼在杭州做官期间。簪(zan)花:插花。36 .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37 .品味“十里珠帘半上钩” 一句所蕴含的意味。二十六、古诗阅读暮春山间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
3、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38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标题中的“暮春”点明了季节、时令。B.首句的“缓”字,表现出诗人因对山中美景的欣赏而生留恋之情,所以步履都慢下来了。C.第二句中的意象“流莺”“燕飞”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体现了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D.本诗“流莺不语燕飞忙”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莺” “燕”所表现的时令、情 感都相同。39. “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简要赏析。 二十七、古诗阅读题春晓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
4、遥见樵渔一路归。【注释】傍:围绕。樵渔:樵夫、渔夫。阅读题春晚,完成对话。小美:本诗以“题春晚”为题,但全诗不见“春晚”两字,那么全诗是怎样紧扣“春晚”写景的呢? 小涵:首句写花落,点出“春”。全诗描绘夕阳下柴门虚掩、等画面,都紧紧扣着“晚”字 啊! 小美:我明白了。这样的画面营造了 的意境。从中我读出了诗人 的心境。二十八、古诗阅读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注】淳熙十三年,诗人在家乡山阴赋闲五年后重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在临安等待皇帝召见时写 下此诗。“素衣”句:陆机为顾
5、彦先赠妇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中不仅指羁旅风 霜的苦楚,又寓有京都恶浊,久居会使白衣染成黑色的意思。41.上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用比喻来感叹人情淡薄,用反问来感叹客居生活的寂寞与无聊。B.颔联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写出;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C.颈联用“闲作草”“戏分茶”描写了诗人用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的场景。D.诗人客居临安,听雨赏花,作诗品茶,对这样的生活,他感到闲适而满足。42 .本诗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十九、古诗阅读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释】大历二年(76
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 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43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4 .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三十、古诗阅读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注释】寒山: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刻写在山石竹木之上。杳杳:形 容山路深暗幽远。落落:形容涧边寂寥冷落。啾啾:形容鸟儿凄厉的叫声。4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山水。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B.颔联以静
7、衬动,用四周的冷寂突出鸟鸣声的清脆。C.颈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D.尾联写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46 .整首诗中叠词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联赏析其表达效果。三十一、古诗阅读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频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返照:阳光倒影。 水频:水上浮萍。不道:不是说。47 .诗人刻画景物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说说颔联中的“乱”字的妙处。48 .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
8、诗表达的情感。三十二、阅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回答各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注释树深:树丛深处。青霭:青色的云气。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其中“”点明了往访的时间,其中的“” 暗示了道士不在道院的情况;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请你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写之景O (用诗中的语句填写前两个空格)三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小园(其一)陆游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注】)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
9、初夏,作者在浙江绍兴山阴三山村居住,过着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 时年五十七岁。桑柘:树名,其叶可以养蚕。50 .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斜径”等景物,营造出一种 的氛围。51 . “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三十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金城北楼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脩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脩(pa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体道:是指体悟道理。更:经历。5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颔联。53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
10、样的情感?三十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醉落魄咏鹰【清】陈维松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54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55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十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释】:迥:远。56 .诗人写了一树梅花,用 来比喻梅花,突出梅花 的特点。57 .诗中写到了梅花的生长环境“
11、迥临村路傍溪桥”,这看似无心之笔,实际上却寓意深刻,请你进行简 要分析。二十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途中所作。58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59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三十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60 .阙题刘音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阙题: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1)白云深
12、处,,山路蜿蜒,体现了 “读书堂”环境之幽。(2)这首诗的颔联堪称妙笔,请结合全诗从感官或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三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张判官赴河西王维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注】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61.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单车”写张判官轻车简从,慷慨出塞,用问句则赞叹了其忠君报国、不计功名的豪情壮志。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C. “连”“入”用得妙。连,“连接”之意,
13、平旷的沙漠与远山的白雪连为一体,表现了沙漠的辽远开阔, 无边无际,突出边地的荒凉阴冷;入,“吹入”之意,风卷蓬草,吹入云天,黄沙飞扬,昏天暗地,写出 了边塞低沉凄冷之景。D.尾联直抒心声,感情深厚而复杂,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62 .请结合全诗分析“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的作用。三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唐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3 .诗句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唆之感,是什么原因?64 .请简要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
14、“愁”字妙在何处。四十、阅读下边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雨夜明何景明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注释】笳:一种乐器。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此诗用字精妙,请在赏析“寒色上梧桐”中“上”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四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鉴赏题。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注释】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15、感? 四十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 首诗作于这期间。67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A.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B.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C.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D.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
16、新获得了天伦之乐。68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十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早发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注】珪(gui):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69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70 .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四十四、古诗阅读。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纸山杏发,平铺断绿水频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这首诗作
17、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返照:阳光倒影。水频:水上浮萍。不道:不是说。诗歌前几联展现了一幅明媚动人的南湖早春图,请你描绘出颔联中美丽的画面。此诗与钱塘湖春行都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四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早发 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注释:gui, 一种玉器。72.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用“早雾浓”“黍稻低”写雾浓,露重,黍稻缀满露珠,突出时间早。B.颔联“鸡未唱”,“马频嘶”点出“早”,也扣住题目中的“发”。C.诗人走了三十
18、里,月亮还挂在天上,可见出发时间早,行程辛苦。D.全诗通过对早行所见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畅快。73 .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四十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注:本诗写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74 . “江风引雨入舟凉” 一句中的“凉”字有什么含义?75 .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十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76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孤雁非
19、常想念它的同伴。“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著,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一片影”“万重云”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小的孤雁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迷 茫。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似” “如”二字表 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D.全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孤雁象征自己。诗人满篇都在写孤雁,无一字涉及自己,却暗示了自己报效 朝廷的决心。77 .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十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注释】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的体会正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 “朝中”好,洁净淳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决定归隐了。78 . “留”字在诗中的意思是:79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80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 阴(今浙江绍兴)。河:指黄河。岳:指华山。遗民:金人占领区的宋朝老百姓。王师:宋朝的 军队。81 .赏析第四诗句
21、中的“望”字。82 .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五十、阅读【甲】【乙】两诗,完成后面小题【乙】清.赵翼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 要听雄鸡第一声。【甲】唐.顾况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注释】琼英:指雪花。两首诗写的是同一传统节日,根据诗歌内容推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冬至B.春节C.元宵D.清明(2)两首诗都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五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田舍【南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请描绘诗中画线
22、句呈现的景象。五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85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夏日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6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两句进行赏析。 五十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释】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87 .这首诗歌选取了、捣衣声、等意象,渲染了秋夜的凄寒。88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五十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暮春归故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18 课外 古诗词 鉴赏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中 考前 复习 专项 训练 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384560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