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提纲及练习附答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提纲及练习附答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提纲及练习附答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 与 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中国 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 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西欧中古时期的基层治理以 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 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也逐渐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以 为首要目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 取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 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1、战国时期:国家开始2、秦朝:户籍实行 制度。有3、汉朝:(1) 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为封建国家;(3)东汉末年,户籍散乱。(原因:、)4、魏晋南北朝:(1)西晋统一后,重定户籍,称为“” ;(2)东晋除外,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进行登记;(3)东晋后期和南朝,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称作 o5、隋唐时期:(1)隋;(2)唐一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6、宋朝:(1)宋朝户籍分为 和 0(原因)(2)变化:7、元朝:(1)诸色户计:按 分为;(2)一旦定籍,
3、o8.明朝:(1)继承元朝;(2)以 为基础,编制户籍,称;(3)朱元璋向全国推行9、清朝:(1)户籍管理相对松弛(原因:举两例说 明、)(2) ,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O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朝代基层组织基层民众管理机制(功能:、)(特点:与)秦乡:长官: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 里.,互相监督。里:亭:长官;职能唐乡里制设;郊外设唐代: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 之间相互监督。宋北宋:保甲制(王安石)以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 保,设保长明十家牌法(王守仁)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 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 按牌
4、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 就向官府举报。清从到(趋势)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社会救济L历代社会救济的表现: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1)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2)隋唐: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3)后世社仓、义仓的设置较为普遍。(4)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 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5)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
5、机构。2 .特点:(地位角度)3 .作用:(二)扰优政策1 .对象:2 .历代抚优表现:(1)秦汉时高领老人(2)明朝对高领老人(3)政府设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唐: 宋;元;明清选必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 .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 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 种户籍管理办法是()A.黄籍登记 B.白籍士断C.貌阅之法D.诸色户计2 .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 籍”,将客的
6、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A.体现政府与门阀的博弈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有利于稳定地方治安D.说明基层治理制度日益完善3 .有学者指出,日益完善的户籍制度在郡县制普遍实施的背后反映了各级官吏的执行 力,也展现出强大的国家意志。因而汉朝的户口统计基本可信,但后世分裂时期则存 在更多陷匿现象,可信度不高。该学者意在说明()A.郡县制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B.户籍制度规范了封建等级秩序C.国家治理能力影响制度实施D.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渐趋松弛4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赐律规定:“吏各循行其部中,有疾病色者收食,寒者医 (假)衣,传诣其县。”这一规定()A.核
7、心是保证粮食供应B.以法律形式优抚鳏寡孤独C.保障了民众日常生活D.有利于维护汉代社会稳定5 .北宋熙宁三年,政府规定:农村住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 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旨在“除盗”、“与募兵相参”及“省养兵财费二这项措施是( )A.邻保制度 B.十家牌法C.里甲制 D.保甲制6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设牌长、甲长、 保长;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此举( )A.提高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盗窃滋事的可能C.确保了监督管理的公正D.导致了统治危机的加深7 .唐武德九年,给事中魏征在上疏中称:“今
8、之共治,所寄惟在县令刺史,年常貌阅,并 悉委之“貌阅”反映刺史的职责是()A.清丈土地 B.评定资品C.整顿吏治 D.核定户籍8 .史载,河南省泛县有李诚庄,庄主为李诚,即李家庄。后来李氏犯法,其田籍为官府 所没收。原先为李家庄种田的约有100户,得向政府缴纳出税。后来李诚庄田客(即 田仆)出钱协助李诚子孙购回田产,李家才得再拥有此庄园。据此材料推断,故事最 有可能发生在()A.周朝B.汉朝C.唐朝D.宋朝9 .论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力量,有学者认为存在着两种,一种是国家力量,另一种是 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 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
9、。下列选项能体现后者力量的是()A.常平仓、社仓B.养病坊、鸠杖 C.义学、义田 D.养济院、善堂10 .秦简尉卒律中规定,一里户数达30户以上,既设典、老各一人。典、老的人选由 所属乡上报县廷和县尉,由县尉除授,县令、丞审核后,才能正式履职。据此判断, 当时()A.乡里选才的标准是军功B.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C.盛行原始民主制的传统D.注重基层民众的相互监督11 .永乐大典湖州府“役法”中记载:“编制小黄册,每百家画为一图,内推丁力田粮 近上者十名为里长,余十名为甲首,每岁轮流。里长一名,管甲首十名;甲首一名, 管人户九名。催办税粮,以十年一周。其数分见各县。”该材料不熊反映小黄册( )A.
10、用于征发赋税B.以里甲为基础 C.放松户籍管理D.掌握人口情况12 .中国占代地方行政管理和户籍管理制度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卜列关于地方行政制度和 户籍制度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秦:郡、县二级制一一“诸色户计”B.汉朝:州、郡、县三级制一一分类登记制度C.隋朝:州、县二级制一一“大索貌阅”D.清朝:省、路、州、县多级制一一永停编审13 .下图为明代画家周臣的写实肖像类系列画流民图中所描绘的一个匍匐在地上的乞 丐的形象。结合当时的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他可能得到的救济是()A.被赐予鸠杖以示救助B.被机构养病坊所收容C.接受朱子社仓的救助D.善堂等慈善组织救助14 .我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救济和
11、优抚政策,以下属于政府实施的有()常平仓制度朱子社仓鸠杖宗族内部救济A.B. C. (2X3)D.二、非选择题15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制定各种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它与 西周以来的宗法分封体制有着本质区别。随着全国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为秦王朝 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唐朝初年建立完善 的考课制度,其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中国古代 户籍制度 社会 治理 提纲 练习 答案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