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了解苏俄(联)经济政策 的调整与变化,理解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结合 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 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所 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运用有关苏俄十月革命和经济建设的
2、史料,分析归纳概括十月革命 的背景、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影响;概括苏联工业化与农业 集体化的内容;运用比较法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 探讨其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影响。通过史料、图片、数据的比较,了解“斯 大林模式”的具体表现与影响。【历史解释】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 进,从“史料实证”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和影响,探究认识 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渐进性,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 的能力。【家国情怀】结合苏联社会主义
3、实践和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认识到任何一种经 济体制的建立,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做 到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十月革命的划时代意义;难点: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与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模式【时空坐标】1898年1900年1903年1917年3月 4月 11 月1918年 1921 年 1922年 1924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俄国社会列宁创办 布尔什维克 二月四月十月革命 战时共新经济 苏联 列宁 第一个第二个 基本 民主工党火星报党建立;列 革命 提纲第一个社 产主义 政策 成立 逝世 五年计 五年
4、计 实现 一. 一 政策划实施 划实施“工业化”成立宁主义形成会主义国 家诞生【知识梳理】一、列宁主义的形成: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革命理论、指导思想(一)历史条件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社会矛盾: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基础: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组织基础: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工人运动。思想基础: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观条件:列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二)形成过程1895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8年,在列宁催促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
5、大会召开。1900年初,列宁流放期满,7月回国后在德国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张 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为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 的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坚持下,大会通 过党纲,把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为党的基本任务。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 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形成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指导思想:“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三)主要内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由于资本
6、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四)历史意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 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 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20世纪俄国和世界革命进 程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历史条件(革命条件成熟)客观条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
7、环节。经济基础: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资本 主义发展,19世纪末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革命 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基础:俄国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国际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卷入战争(有利的 国际环境)。主观条件:俄国的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相对集中,革命性强。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建立了广泛 的同盟(工农联盟);列宁个人的努力(二)革命过程1 .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首都:彼得格勒背景:人民大众与沙皇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
8、,“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经过:3月8日工人举行示威游行;3月10日政治总罢工;3月12日,起 义工人得到军队支持;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次 要地位,监督)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苏维埃,意即“代表会议” 或“会议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 .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背景: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共和国。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进行了一些改革(资产阶级民主:选举权与 被选举权);继续进行帝国
9、主义战争;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 面包和土地”的要求;镇压人民的反抗。内容: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和平夺权),实行土 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无产阶级夺权革命的方式:和平夺权意义: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希望 和平过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 . 7月流血事件概况:1917年7月17日,俄军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50万工人士兵示威 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对策: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8月布尔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5 十月革命 胜利 苏联 社会主义 实践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384859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