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L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混沌(hiin) 倔强(jue) 釉稻(shan) 排弃望洋兴叹莫名其妙 B.梵文(Bn) 潜意识(qi如) 隽永(juan) 嬉游 残羹冷炙 和颜悦色 C.椽子(chu4n) 熨帖(yfin) 徂彳来(cu) 峥嵯 雷历风行 梳妆打扮 D.檄文(xi) 自诩(xu)名媛(yuan) 坐落声名狼藉义无反顾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 “倔强”的“倔”应读作“ju6”; “釉稻”的啷厂应读作x齿
2、n。B.正确。C. “熨帖”的嘤”应读作“yi”; “雷历风行”的“历”应写作“厉工D. “名媛”的“媛”应读作故选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4天了,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 了的雄林 心心O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 的。香雪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 O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OA.退化 必需 委曲 各得其所B.蜕化 必须 委曲 各取所需C.蜕化必须委屈各取所需D.退化必需委屈各得其所【答案
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昆虫的幼虫脱皮后,增大体形或变为另一种形态。 格局带来的影响;最后,正确认识差序格局,引导其理性发展。【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都是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说法错误。材料二的第三段讲了“祠 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第一句祠堂的动文化(祭祀) 体现着祠堂的功能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非与祠堂的静文化进行对比,所以这一 段只有举例论证,没有对比论证。故选D。11.本
4、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祠堂融道德、信仰、儒家思想三者于一体“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一段原文为“融道德、 信仰、礼三者于一体”,同时“中华民族”的范围过大,原文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 神寄托“彻底淡化了差序格局中的等级观念”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二段原文为“这种开放的交 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C. “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 局,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可知,“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 淡化它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从而促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这只是实现强国梦的 条件之一,不是全部条件。
5、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是总分总式。文章共五段,第一段总括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新特点,提到在网络化时代“时 代的变迁使得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特点”。接着,二、三、四段分别从“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 级意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上级的不 满、批判政策的不公”“网络社会下的具有超时空特点的人际关系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 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三方面论述网络时代给差序格局带来的影响。最后一段则是对文章的总结,“我们要正确认识差序格局,逐渐淡化传统差序格局对人 们的负面影响,以促
6、使其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 的强国梦”,概括了正确认识差序格局,引导其理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四、文言文阅读试卷第10页,共22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 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 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 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 是害减半。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
7、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 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惇 日:“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日:靖之浮誉, 捣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 君实乎? “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 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
8、,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 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陈州)亦多水。X# 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 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 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崎。遂崇赠太师,谥文忠。(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 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B.又将凿邓艾沟
9、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 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 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 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北魏始置,隋朝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 制及学校贡举之法。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由武则天创(一说唐高宗创),宋代始
10、为常制。C.主簿,是指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在魏、晋前广泛地存在于各级的官 署之中。D.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嘉祐二年”与“是月丁未”是不同的,后者采用的是干支纪 年。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 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与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 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C.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土子的禁约,使他们能 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
11、现应试土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D.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颍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 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2)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15 .苏轼后来被封谥号为文忠(与欧阳修同)。请根据选文内容说明其中的原因。【答案】13.C 14. D 15. C 16. (1)苏轼察访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 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灾害减少了一半。(2)官吏不推究事情的原委,决开那里的陂池
12、湖沼,流入惠民河,惠民河不能容纳, 以致陈州也多水灾。17.认为苏轼的文章(与道德)达到了最高境界,值得学习(道 德博闻日文)。认为苏轼心怀百姓、廉洁方正,忠于朝廷(廉方公正日忠)。苏轼文 章、为官等与欧阳修有相类之处。【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要凿通邓艾沟和颍河并流,并且凿开黄堆想让水流入淮河。苏轼刚到颍州,就 派遣差吏用水平尺度量地形,发现淮河的涨水高出新沟近一丈,如果凿开黄堆,淮河水试卷第12页,共22页 反而会回流向颍州地区成为灾害。“并且”在古文中一般不连用;句中“并”是动词,“并流”之意,作前一句的谓语,与“且” 分属两个短语,中间断开,排除AD。“至颍”
13、为动宾关系,“颍”为地名,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故选C。14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后者是干支纪年错误,是月丁未”是干支纪日。故选D。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土人用语暧味的,都奏请驱逐”错误,原文是“巡铺内侍每摧辱 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可见巡视考场的是宦官,而非苏轼; 苏轼奏请驱逐宦官,而非奏请驱逐应试土人。故选C。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访,察访;利害,利弊所在;以,按照;进止,进送或停止。(2)究,推究;本末,原委;决,决开;胜,能承受。17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
14、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理解“文忠”这一谥号的含义。“文”是指道德博闻,也就是道德文章达到了极高的境 界;“忠”是指廉方公正,忠心耿耿。由高宗“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崂”这一做 法可知,高宗认为苏轼的文章达到了最高境界,值得学习,这与“文”相合。由苏轼所做的事情来看,他为人友善,心怀百姓,化解司马光和章惇之间的矛盾,改正 治水疏漏,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与“忠”相合。然后分析与欧阳修谥号同的原因。从为文来说欧阳修、苏轼在文学上都极有建树;从为 官来说,苏轼心怀百姓,心怀朝廷,欧阳修同样是“与民同乐”忠于国家。所以二人在这 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些都是苏轼被封谥号文
15、忠的原因。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考中乙科。嘉祐五年, 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他才能见识都很好,举荐他进秘阁。考试作策论六篇,过去人 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苏轼开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又笔答制策, 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而已。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 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官衙吏人相继破产。苏轼 察访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灾害 减少了一半。苏轼到常州,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复职朝
16、奉郎、任登州知州,召他做礼 部郎中。苏轼以前和司马光、章惇友善。当时司马光任门下侍郎,章惇任枢密使,两个 人意见不合,章惇常常用戏弄侮辱来为难司马光,司马光为此苦恼。苏轼对章惇说:“司 马君当前的名望很重。从前许靖因虚名而无实用,被蜀先主所鄙视,法正说:许靖的 虚名,传播天下,如果不加礼遇,必然会被当作是看轻贤人。先主接纳了,于是让许 靖做了司徒。许靖尚且不可慢待,何况司马君实呢? ”章惇认为他说得对,司马光靠这 稍得安宁。元祐三年,暂时代掌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土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不能说话。 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土人,而且抓住 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
17、,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多次议论政事,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 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元祐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到任。因弟弟苏辙任尚书右丞,因此改任翰林承旨。苏 辙辞去右丞,想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朝廷不许。苏轼在翰林院几个月,又因有谗言请 求外调,于是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出朝任颍州知州。在此以前,开封所属各县多有水灾, 官吏不推究事情的原委,决开那里的陂池湖沼,流入惠民河,惠民河不能容纳,以致陈 州也多水灾。又要凿通邓艾沟和颍河并流,并且凿开黄堆想让水流入淮河。苏轼刚到颍 州,就派遣差更用水平尺度量地形,发现淮河的涨水高出新沟近一丈,如果凿
18、开黄堆, 淮河水反而会回流向颍州地区成为灾害。苏轼向朝廷上言,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高宗即位,追赠苏轼资政殿学士,任用他的孙子苏符为礼部尚书。又把他的文章放在 身边,读起来整天忘了疲倦,说是文章的最高境界,亲自写了集赘,赏赐给他曾孙苏崎。 追崇苏轼,又赠太师,谥号文忠。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留别南昌诸友翁卷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于客舍闻。试卷第14页,共22页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注】翁卷,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土大 夫间。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
19、,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当为诗人客居南昌所作,其时他正欲返回家乡,故以此诗寄寓离别之情。B.颔联中作者对幽径菊荒的想象及对家乡山云的回忆,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久。C.颈联以“春风”“夜雨”点明时令,意在表现时光流逝之快,转瞬又过去一年。D.尾联以乐景写哀情,用万柳百花之乐景衬凌乱愁绪之哀情,有倍增其哀效果。19 .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愁”的内涵。【答案】18. C 19.容颜衰老,病重体弱之愁;离家日久,思乡盼归之愁;告别良友,依依不舍之愁;离留两难,无从排解之愁。【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C.“颈联意在表现时光流逝之快”错,曲解诗意,该联
20、“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于 客舍闻”使用拟人修辞,借助春风、夜雨两个意象,意在渲染凄凉氛围,表现作者伤感 心境。故选C。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写诗人不敢照镜子,怕看到自己衰弱憔悴老 迈的模样以及因为身体有病备受苦痛折磨而消瘦不堪的外形。得出答案。颔联“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写久别家乡,借助自然风物抒发思乡念亲的伤 感。对幽径菊荒的想象及对家乡山云的回忆,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久。得出答案。 颈联“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于客舍闻”,使用拟人修辞,借助春风、夜雨两个意象, 意在渲染凄凉氛围,表现作者孤独寂寞彻夜难眠的伤感心境。得出答案
21、。尾联“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以乐景写哀情,用万柳百花之美好乐景反衬 诗人内心深处思念亲朋股友的杂乱情绪;再结合题目“留别南昌诸友“得出答案。六、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创作常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也常引入传说。曹操短歌行中的 “,”两句诗引用了诗经郑风中的诗句,借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来表 达对贤才的渴望。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化用诗经卫风中的“谁谓河 广,一苇航之”的诗句,写出了作者畅游赤壁的心情飞秦观鹊桥仙中的“ 一句,引入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写出了牛郎、织女夜里渡过辽阔的天河的情形。(2)荀子劝学中曾形象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
22、将 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刘裕是“”的气概,刘义隆却是“”的狼狈结局。【答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一苇之所如银汉迢迢暗度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气吞万里如虎赢得仓皇北顾【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衿”“苇”“度”“仓皇”等。七、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冯老兰梁斌冯家大院,是在明朝时代用又大又厚的古砖修造起来。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淋洒,门 窗糟朽了,飞檐倾塌了,檐瓦也脱落了,墙山很厚,门窗很笨,青砖地面、墙面上长出 一片片青色的霉苔。一进院,就会闻到腐木和
23、青苔的气息。这样的房子,冯老兰却住惯 了,他成天价钻在大瓦房里,晴天白日点起油灯,写账簿打算盘。这天听得朱老忠还乡 的消息,他不写账,也不打算盘,只是趴在桌子上发呆。三十年的时光,也在冯老兰身上留下显著的标记:他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肩膀 已经弓了起来,花白了头发,也花白了胡子。脸上瘦得凹下去,两只眼睛却还很有精神。他提起长烟袋,把烟灰磕在地上,吊起眼珠慢吞吞地走出来。经过三层大院,走到 场院里。在往日里,他一走到场院,就会感到骄傲:锁井镇上,只有冯家大院配住这样 的高房大屋。屋舍虽然老朽,样式毕竟与别家不同!想着,他的骄傲情绪又在心上蠢动 起来,伸出右手捋着他的长胡子。场院里有喂十几条牛的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 师大附中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