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一)知识点.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一)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一)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一)知识点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 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 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定风波:词牌名。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3)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已而:过了一会儿。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吟啸:放声吟咏。芒鞋:草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6):蓑 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样子。斜照:偏
2、西的阳光。(11)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12)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 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 词。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 放晴。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
3、 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注释】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长沟: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渔唱:打渔人的歌儿。这里作者叹惜前 朝兴废的历史。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 午夜。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 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 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 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 备尝艰苦,而南宋
4、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 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 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 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 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 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 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 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 (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 一下
5、子说到当 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 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 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 转化为旷达之情。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 “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 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 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
6、很像苏东坡。南宋黄升 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 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诗 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陈与义作诗,近法黄(庭 坚)、陈(师道),远宗杜甫,不受苏诗影响。至于填词,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 遣兴之作,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可见并未受其 影响。譬如,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慢词盛行,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 词至北宋末年,专门雕饰,有矫揉造作之感,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贺 铸亦复如是,
7、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 来,自行其是,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不过,他既然擅长作诗,晚岁填词,运以诗法,自然也就会不谋而合,与苏 相近了。以诗法入词,固然可以开拓内容,独创新意,但是仍必须保持词体本质 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词意。苏东坡是最先“以诗为词”的,但是 苏词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 遇乐(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 潮来)、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 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手批东坡词,转 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8、)。评词者不可不知此意也。【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 悄然无声。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 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 三更。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
9、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注释】太常引:词牌名。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 穆穆以金波。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甘子布光赋:“银河 波噎,金飕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 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 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 奔入月中为月精”。被白发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外 古诗词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