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和比例复习课 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比和比例复习课课程标准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教学内容 分析例1:采用小精灵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比和比例的基础 知识,比较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借助表格梳理,引导学生重温比 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体现让学生自主归纳的 思路。例2:仍然借助表格的方式,梳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把学生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会整体地、一般性地把握知识, 使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看到不同形式背后的 一致性,将表面上看似不同的三个知识整合为本质相同的“一个 知识”。例3:让学生回顾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 的
2、规律之间的联系,揭示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内在一致性。例4:让学生复习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的概念,并通过 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两种量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能写出相关 联的两个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 解比例。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于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 用。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学习目标通过对比和比例知识的复习,在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可 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有关比的
3、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基础上, 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以及应用。比例的知识是除法、分数、比、 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 际运用和计算。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教与学的媒 体选择PPT文稿演示课程实施 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V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序号名称课堂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环节长度1出示课题,回忆知识复习回顾环节3分钟2分类整理,沟通知识整理知识环节17分钟3知识应用,拓展提高练习环节18分钟4总结,评价提高总结环节2分钟5教学活动详情教学活动1:出示课
4、题,回忆知识活动目标通过回忆,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解决问题回忆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技术资源通过PPT的演示,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不但能加 深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便于将成块的知识储存在 大脑中,便于今后运用。常规资源黑板、粉笔活动概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请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教与学的策 略利用PPT,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反馈评价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效果好。教学活动2!:分类整理,沟通知识活动目标借助表格表格的形式总结和归纳相同点和不同点。解决问题使学生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产生清晰的认识,有助于知识的梳理
5、。技术资源PPT的演示。常规资源练习纸活动概述1、比和比例(1)你能举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的例子吗?(2)出示P84第一题: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3)根据学过的知识和你们所举的例子,将表格补充完整。(可以四人小组相互合作) 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自己所举的例子,说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性质有什么用?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比比例意义
6、两个数的比表示两 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比相等的 式子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是比 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 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除 外),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2、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1)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请你完成P84第二题。(可以先同桌说一说,再填。)各部分名称举例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58除法比(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3)结合上述表格,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各部分名称举例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58除法被除数(+ )除数商5 9 8除号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5:8律和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
7、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在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时,都是将各部分同时乘或除以 相同的数(0除外),结果不变。3、求比值和化简比(1)先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再化简比。24: 181.2: 0.45 6(2)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请根据问题将表格补充完整:意义方法结果求比值前项除以后 项所得的商。1、前项除以后项。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 把比的前项和后项 同时乘或除以相同 的不为0的数。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化简比把两个数的 比化成最简整数 比。是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互质的整数0(3)小结: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意 义和结果却是有区别的。
8、4、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吗?能分别举例 吗?正比例的意义:2 = % (一定),那么和y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例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一定,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xy = k (一定),那么和y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例如,购买苹果时,总的价格一定,苹果的单价 和所购买的重量成反比例。(2) P85、2o (说理由。)教与学的策 略通过表格的形式将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清楚有条理地呈现出 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及其差异一目了然。反馈评价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教学活动5:应用,理解内化活动目标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加深
9、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 生的思维层次。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对知识的掌握 又有一个新的提升。技术资源PPt演示文稿、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练习纸活动概述1、填空(1) P85、 1。(2) 一幅地图,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4 cm,表示实际距离是 12 k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o (什么是比例尺?)(3) 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按照2: 1的比例放大, 放大后的图形面积是()o (要求放大后图形的面积,先求什么?)2、解决问题(1)P85、6。(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2) P85、30 (用不同方法解答)3、补充练习(练习纸
10、)。教与学的策 略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让学生进一步 理解知识,以及灵活运用。反馈评价练习目的性、针对性强,学生的参与度高,借助技术资源使一练收获。教学活动6:总结,评价提高活动目标回顾学习的整个过程,评价学习情况。解决问题有什么收获。技术资源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课堂评比表活动概述1 .学生谈收获。2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3 .根据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教与学的策 略借助实物投影仪,反馈课堂评价表。反债评价总结和互评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量规项目评价标准权重得分语言规范、准确、丰富、简洁、生动、清晰、流畅,有个教性化语言风格;教态亲切、自然,能以充沛的精力,饱满
11、的热师情,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知识知识面广、视野辽阔,信息处理综合能力强;课堂中能应10技能用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新手段、新技术。%素能够指导学生写字体美观、文字精美、立意新奇、结构精巧的文章。质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点拨、引导,善于应变。能恰到好处地评价学生的态度、表 现、能力、个性和知识、技能。能突出课文特色和课型特点;根据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设教教材计教学过程,符合语文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应要求。15学能多角度利用教材,动态地处理教材,对教材有创造性的处理理解、处理和使用。%设能设计针对性的、创新式的课堂作业,安排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设计 思想能立足培养学生
12、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15%计力,提高综合素养。新颖有趣,能设置发散性、探索性问题,使学生产生想象和联想。有精当的实在的体现语文“二维”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和 学生的发展需要;发现人文因素,实施人文教育。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能体现语文学科特性,能依据语文教学基本规律进行教学。10%能突破课堂,体现综合性、开放式语文教育;以学生的语 文实践活动为主。准确传输信息,让学生感到熟悉而新鲜,实现个性化语文 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教学 方法能用最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并自觉贯彻到教学 中去。10%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前后勾连,内外贯通,师生互补。教学方法的选择和
13、运用灵活多样,切合文本、学生和教师 实际,体现“对话”,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多向反馈和情感交 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善于开发有 活力的语文学习资源。教学 手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含板书),目的明确,操作得当, 效果明显。10%板书合理并有创意,具备立体感、和谐感、鲜明感、流动 感。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 己的个性进行自主学习的异步或同步教学情境。学生 活动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并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10%能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机会,学生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能发表创见。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体现“实”、“活”、“新”;课堂时效性强,不同程度的学生 均得到应有的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20%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善 于发表见解,敢于创新,学生的求知欲望应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成果当堂能 够得到巩固。能合理地让学生进行“积累、感悟、运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实实在 在的进步;能让学生产生想继续学习,深入学习的学习欲望。授课教师得分等级评价者备注优秀:90100 良好:8089 合格:6079不合格:60分以下其它参考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