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8篇.docx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8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8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地球的外形、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熟悉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熟悉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培育学生仔细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神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外形、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外形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外形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这些学问。 一、 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索人类对地球的熟悉经受了几个阶段?举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类对地球的熟悉愈来愈正确。特殊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准确测量,发觉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假如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假如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异几乎就看不出来了。由于差异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1 地球是一个非常接近圆球体的不规章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
3、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看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再来观看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根据肯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争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局部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
4、号、文字、表示陆地、 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外表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四周(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悟“一轴两点” 并领悟地球上东西方向确实定。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看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看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 篇二 “活动”选取: 为了让学生娴熟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
5、点的位置,依据教材中活动题的内容在提升难度的根底上重新设计了一组能熬炼学生利用地理根本学问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活动。 “活动”理念: 1、课标要求:娴熟把握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2、教材分析:地球是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场所,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地球上开展进展的,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本节学习的经纬网是帮忙我们更好的熟悉地球,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根底。3、学情分析:学生是刚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有关地球的学问,但学生有关坐标系的数学学问未学,他们的熟悉水平有限,空间力量缺乏,所以对经纬网及其应用较难把握,这局部内容也就成了本节的重点。 4、活动意义:
6、本节精选了三个实际活动,利用学生动脑加动手的实际操作,从根本上了解经纬网的定义、作用、用途,并能娴熟在经纬网上确定一点的位置。 “活动”目标: 1、学问目标:娴熟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2、力量目标: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学问,对新学问进展分析,做出自己的推断;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自信念。4、活动重难点:用经纬网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活动”方法:观看、实践、争论、合作、活动作业。 “活动”预备: 两头标记出经度或纬度的绳子40根;四幅画在地面上的经纬网图;一些小卡片和大卡片。 “活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前
7、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经纬线和经纬度,今日我们要在班级,将所学内容综合运用,上一节活动课。 二、活动规章和安排: 教师提示 1、全班依据人数分成四组,每组10人,选出组长,以组为单位坐成一排,组长的任务是领取和收发活动用具。 2、每一次活动都有时间限制。一次活动完毕后,各小组依据坐好的时间和预备程度来得分。 3、活动工程共分为四项,前两项活动是一样的内容。组长领取五根绳子和四张卡片,依据绳端标记的经纬度建立一个经纬网,并使持卡的四个人坐在正确的经纬点上。第三项活动是在已有的地面经纬网上持卡站位。第四项活动,将一些最近发生的较大大事的地点用标杆记在你所在的经纬网地图上。 三、活动开头: (一)第
8、一项活动 1、每组由组长来领活动用具即六根绳子、四个小卡片。其中三根绳子的绳端标记着不同的纬度,另外三根绳子标记着不同的经度,每根绳子需由两名同学扯着,四张卡片上标记出各点的经纬度。(教师可以任意标经纬度) 设计意图:初中生的空间知觉力量较差,兴趣稳定性差,而可塑性大。把经纬网交给他们,以嬉戏的方式自己来构建经纬网,可激发学生的潜能。 2、活动开头,教师计时,每组先找到并确定方向。 3、组内合作、争论,扯经纬线的学生站好位,构建一幅经纬网地图。 4、拿卡片的学生依据卡片上标记的经纬度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并站在构建成图的网格绳的交点上。 设计意图:将经纬网的理论与实际的空间方向相联系,并使学生主动
9、探究、合作学习。 5、组内相互评价,扯绳的学生评价站位的学生,站位的学生评价扯绳的学生,师生评分。 (二)其次项活动 小组长领回用品,还是六根绳子四张卡片,重复第一项活动的1至5步骤,新一轮的活动开头。 设计意图:难度要稍大一些,这符合学生的身心进展要求,活动由浅到深,增加兴趣稳定性。 (三)第三项活动 1、小组长再领回一摞卡片,进展活动三,卡片上写着经纬度。每组依据前两次活动的分数凹凸把学生带到画有经纬网的地方。得最高分组站A图(卡片上有图,教师布置学生按图坐好位置),其次名站B图,第三名站C图,组内争论,合作完成每人的站位。 2、活动完毕,师生评分。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教师把学生直接带到座
10、位上,并注意分层教学,并提高学生熟悉空间方位及学习兴趣,培育创新精神,对于空间感不强的学生,给他们最根底最有用的地图,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进展有用。 (四)第四项活动 1、每组再发一张大卡片和一个标杆,进展活动四,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大事,让学生在所站的经纬网地图中,用标杆标记出这一大事发生的方位。卡片内容如下:(按活动3的站位挨次)年8月8日2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奥运会的胜利证明了中国有力量办好一届奥运会。请你在图中找到并标出北京的位置(40N、116E)。 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S、150W)的南太平洋海疆,请在图中标出详细的位置。 9月11
11、日,美国境内遭到恐惧攻击,美国世贸大厦在这次灾难中全部倒塌。请你在图中找出纽约的位置(40N、75W)。 2、活动完毕,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地理应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同时还渗透着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进展观的教育。 “活动”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课,全班同学对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了很明确的了解,并把握经纬网确定某点位置的方法,学问把握透彻,师生协作较胜利,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浓,每位同学都有许多的收获。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课,使我感受颇多,首先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可以真正熬炼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一点的位置,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发觉他们身上的许多闪光点
12、;另外,我深知道预备一节活动课需要许多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意义重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利用这种教学方式熬炼自己同时也熬炼学生!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 篇三 大家好! 今日我讲的课题是地球与地球仪复习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展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的根本理念,变革了原来“学科中心”、“学问本位”式的课程体系,而采纳行为目标方式表述内容,以促进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得学问,形成力量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不再陷入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泥潭。 2、
13、教学目标 依据地理课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复习地球外形的熟悉过程和描述地球大小的相关数据;稳固经线和纬线的概念,把握经度、纬度的含义;熟识特别的经线和纬线;把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娴熟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精确识别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熟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细心设计的信息整合课件,尽可能地敬重学生、鼓舞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主动探讨、合作沟
14、通,由浅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学问,得意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2、学法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仆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加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开心,同时又渐进地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力量。在有张有弛,轻松开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学问、消化学问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到达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如下: 1、开门见山、直入话题 2、温故知新、学问梳理 梳理本节课的学问点
15、,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表格填充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学问点的稳固和记忆。 3、活学活用、检测效果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来检测其对各学问点把握的状况。 4、课堂练习、我来解答 此环节设计了交错经纬网、合作探究、小试身手三个环节,通过学生完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力量训练题,而教师依据课堂反应准时纠错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学问点的理解。 5、分析总结、建立框架 通过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找出所学的学问规律,以便更好的运用它。 6、学以致用、提高力量 例举与学生熟识的生活有关的问题,培育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7、课堂小结、稳固效果 一是学问的小结,二是力量要求的总结。 8、布置作业、延外课堂
16、通过对自主练习与难点突破环节的设计,将学生的的学习与课内延长至课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知人类熟悉地球外形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会观看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根本构造,并能制作简易地球仪。 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观看地球仪。 难点:会观看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教学预备 多媒体、教学地球仪、学生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光明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究
17、竟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不简单观察。站在地球的外表,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风光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导课在于激发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外形、大小 地球的外形 展现课件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外形? (学生看图争论后会得出:是一个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日看来已经是再简洁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熟悉,却经受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展现课件教材图1.1 学生争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沟通一下,古人对地球外形的熟悉过程。 通过相互争论探究,到达自主学习的目的。 (
18、天圆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依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外形的事例吗? a.(可能消失的事例);站在海边,眺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观察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逝。 解释假设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争论) 这样引入新学问点,有亲和力,比拟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假如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船由远而近,由小变大,船的整体都能看到。)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拦住一局部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观察了地球的球体外形。(教师准时展现课本
19、图1.4月食照片帮忙学生理解。)(教师准时表扬这些同学。)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争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精确反映地球外形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争论从人类对地球外形的熟悉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多鼓舞。)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觉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通过对该学问点的探究,使学生理解一个道理:一个真理的发觉,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洁下结论,培育学生一种为探究真理而肯吃苦的精神。 地球的大小 引入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熟悉了地球的外形,而且准确地测
20、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现课件课本图1.2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准确测量说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异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缺乏道的。假如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异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引导学生在看图的根底上说出这些数据。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现地球仪 学生观看自己的地球仪。 提问观看地球仪,请同学们动脑筋思索: 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分? 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1、 启发学生积极答复,不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准时表扬、鼓舞、随时启发、订正、解释。 叙述在学生总结的根底上,教师再连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外形及名称等。这样可以便利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外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拟,使学生通过观看与思索,自己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地球仪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