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篇.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熟悉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从前、废墟、挖掘、疾步、无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3.读懂课文,品尝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5.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加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揣摩、体会,品尝并感悟“挖掘”一词中蕴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采纳不同形式的读,感悟课文中心句“不管发生什么,我总
2、会跟你在一起”的深刻内涵,从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肤浅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巨大精神力气。 教学难点: 1.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2.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预备: ?洛杉矶大地震的片段影视资料;相关的词语、句子、诗歌父亲制作成的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美国的洛杉矶是个漂亮的城市,有一年,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2.播放录像 师:看了录像后,你想说什么。 师:是啊,地震确实很可怕,屏幕上的这段话告知了我们大地震给洛杉矶带来了灾难。自己放声
3、读一读。 课件出示洛杉矶大地震资料 师: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拿起右手和我一起写课题,留意字的笔顺。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播放地震录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再造地震现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预习时都已经读熟课文了,看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读准了吗? 课件出示“洛杉矶、混乱、从前、废墟、挖掘等词语 请同学们先自己放声读,再指名读,师酌情订正。 2.请坐端正,轻轻翻开课文,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索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生快速读
4、课文后,沟通回答下列问题。 师:板书“了不起!爱” 三、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1.师读: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让我们认真默读课文2,3,4,5自然段,回到地震现场,看看父亲在地震后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2.学生默读勾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出示“学习提示”教给学习方法,并逐步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读书习惯。 3.指名同学说父亲在地震后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重点词补读。 师:请同学们抬头看着大屏幕,听我读,我没有读的词句你们一起把它补读出来。 师:我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再听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
5、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再听师: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好,有同学在读的时候,可能关注了标点符号,真细心,刚刚同学们又读了几遍这句话,在反复的读中,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留意引导学生抓住“总会”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永久,从“不管”可以看出不管发生了什么危急,父亲总会救儿子。) 师:这么看来,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什么? 再读,能做着手势读这句话吗? (生做握拳动作读)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信念。) 生齐读这句话。 板书:信念 师:同学们,这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了不起”? (语言描写) 板书:语言 设
6、计意图:中心句的朗读,实行补读的方式,而且补读的内容都是在理解这句话时应当留意的关键词语。加上随后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育了语感。 5.细品深析“挖掘”一词,感悟父爱的执着和宏大。 师:正是怀着“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的信念,父亲坚决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他在废墟上挖掘着。父亲是怎样挖掘的呢?课文中没有写,请你们想像父亲挖掘的这种行为,把它描述出来。 (同桌相互小声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板书:挖掘) 再请一名学生说。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7、。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这是你体会到的“挖掘”,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再请一名学生说。 (学生板书:挖掘) 师:父亲在挖掘时还会遇到什么?会怎么办? 师:同学们,正像你们所说的,遇到大石块,父亲会把它撬起来或者搬起来,遇到钢筋钢丝,父亲会把它们拽出来,或拔出来,他就是这样地挖掘、挖掘、挖掘师指着学生板写的三个“挖掘”这里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的“锲而不舍”? (动作描写) 板书:语言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8个小时,他已是怎么样? 师: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齐说)不管 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24个小时,你们还能想像得出,他已是怎样?(请一名同学说)但他心中只有一
8、个念头 (齐说)不管 师:就这样,父亲挖了36个小时,36个小时是多长时间? (两天两夜) 师:你们还能想像得出,此时他又是怎样? 师:同学们,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了父亲面对的困难;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体会到父亲的信念始终如一。假如把我们的体会融进这组数字中,仿佛变成了这样。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自己练习读。 师:假如把我们的体会带进有感情的朗读中,会是怎样呢?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9、学生自由练读后再指名读,再请学生读读描写“此时的父亲已是怎样的”句子。 生读句子“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师:这里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父亲宏大的爱?(外貌描写)板书:外貌 师:此时,假如这位父亲就站在我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这是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对于这句话的朗读处理,让学生在凭借联想走进文本所描绘的详细形象世界的同时,加上课件相关词语的提示,很自然地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和语势。这样熔“导”“练”于一炉,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既注意了学生
10、的内心体验,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内涵。 四、抓空白点想象,重视表达运用 1.师:14人孩子在废墟下呆了38个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劝慰他们的? 四人一小组沟通,可以表演他们的表现。 2.师:此时,假如阿曼达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指名说。 3.师:同学们,这14位孩子得救了,阿曼达马上出来,他的父亲伸出了双手迎接他。 出示课件:(师读要求)请结合这幅图,自由写一段话,可以描述图意,也可以抒发你的感情,还可以绽开想像叙说故事,不限长短。 学生自由练写,师巡察酌情指导。 (请2名同学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其他孩子经受怎样的煎熬,文章并没有写,课中抓住这个
11、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在沟通中,学生渐渐明白,正是“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使阿曼达能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也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阿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废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课堂上重视发挥教材中插图在培育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这节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用教材这个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写话,使学生会表达、会运用。 五、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1.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觉得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什么了不起? (他们有坚决的信念,相互的信任,坚韧的毅力) 2.师:对比板书回忆课文内容,思索:抓住了父与子的什么来进展描写表现出他们的“了不起”? (语言、动作、外
12、貌) 师:是啊,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出了这是一对具有“坚决的信念,相互的信任,坚韧的毅力”的父子,他们靠着永不言败的执着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 (生齐读) 师:让我们抓住“了不起”、无比幸福“、”紧紧拥抱“这些字眼,一起来庆贺这对重逢的父子吧! (生齐读) 3.齐颂小诗,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当我第一次读完这个感人至深的就想到了一首小诗,现在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诗歌父亲,配乐,师生齐诵。 师小结:今日我们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特点,盼望你们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六、拓展阅读,领悟
13、写法 师: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最终的短信,边默读边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专心体会、感受宏大、无私的母爱。 (学生自主学习) 师小结:阅读写人的文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外貌等,认真体会,并绽开合理的想像。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动作去描写。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领悟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子之爱的”,这里借用书本外的阅读材料最终的
14、短信的学习,拓展阅读,稳固迁移,领悟写法,同时也升华、丰富了情感。 七、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1.师: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别环境和特定大事来表达的。虽然,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像地震这种惊心动魄的事,但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吩咐,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爱护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亲情,是黑夜里光明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太阳,驱走寒冷,给人们带来暖和请课后选一件你在生活中所感悟到的亲情小事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同时也可以帮他们
15、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感谢父母。 2.师:其实,从古至今,有很多的文人雅士,热忱讴歌书写着父母之爱,课后请同学去读读我国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我们再沟通沟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2 1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制造奇迹的。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预备:散文背影、古诗游子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16、 3、相互沟通。(引导学生把时间、地点、主要的事情作简要表达。) 二、自读自悟,沟通争论 1争论要点一:父亲是否精神失常? (1)找到描写父亲因哀痛过度而精神失常的段落读一读。 (2)小组争论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段,动笔圈画,仔细朗读,然后围绕观点绽开争论。要让学生感悟到:这位父亲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说他失常,他确实失去了和一般正常人一样的举动;说他不失常,他的确不失常,是一种宏大的父爱的力气充溢着他的全身,是救孩子的坚韧的信念支持着他,是宏大的父爱支持着他! 2、争论要点二:本文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殊之处?仔细读课文,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 (1)相互沟通。(感慨号多,而
17、且大多集中在人物对活之中。) (2)再读课文,思索:这些感慨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试着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 表达出来。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几处对话的根底上,让学生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三、课外延长 1、阅读朱自清背景片断和古诗游子吟。 2、谈读后感受,体会平凡而宏大的父爱、母爱。 3、说一说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微缺乏道,却又饱含父母之爱的事。 4、动笔写一写,相互沟通。 四、作业 抄写一篇有关父爱的文章,读给父亲听。 五、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 中的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