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荣县2023年上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 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 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 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志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 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 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
2、执着守护与传承,才 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 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 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 的艺术。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 纳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 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 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
3、。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 质。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 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 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 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经典作品在描写具体的人与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呈现隽永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与一定 艺术技巧相结合。技与道的统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式因历史感、人 会责任感这一方
4、面,老庄与孔孟一样。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 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 关注。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 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18 .下列对语段中几处标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此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B.乙处冒号使用正确,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大胆的假设C.丙处“义也”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D. 丁处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作用
5、类似。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名著导读(9分)21 .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5分)(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4)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5)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22 .请从红楼
6、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 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言之成理。(4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闪耀 着中华文明之光,作品中的人物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倡导礼乐治国的孔子, 有宣扬保民而王的孟子,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逃脱鸿门宴的刘上述几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荣县2023年上期
7、高一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C 2. B 3. A4 .材料一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运用例证法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这样才 能对原因作出归纳,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且易于读者理解。运用例证法,借助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5 .要有精湛的技艺,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要对戏剧进行打磨,作出微调,使之适应时代审美语境。要扎根文化沃土,让剧作反映出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体现时代精神。要让剧作贴近新一代人的生活,使戏剧具有生活的温度,能引发人们共鸣。(每点1分, 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
8、的能力。A. “茶馆雷雨锁麟囊.标识着京剧曾经达到的高度”有误,依据原文“话剧有 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 一块界碑,标志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可知,茶馆雷雨是话剧,不是京剧。B. ”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陈儿,的纯正延续”理解有误,原文是“我唱的永远是 程派”“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文中只是 提到张火丁唱的是程派,这并不是原因,且未提及至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工D. “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有误,初衷不对,依据原文“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 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
9、我的责任”,陈澄的向人大提出的建议, 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它,传承它,而非“挽救危亡的淮剧故选Co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戏剧能把人们对祖国、乡土的热爱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有误,依据原文“如 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 传统之中的“,概念范围缩小,文本说的是“艺术”,却表述成“戏剧 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经典老戏魅力永存不过时。B. “白毛女拍成电影后”不适合,不是戏剧,且侧重演员的生动表演。C. “现代评剧”不适合,文本更多表现经典老戏。D. “本计
10、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属于未成品,不足以作为论据。故选Ao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找出材料一使用了哪些例子,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运用这些例子有什么作用,即可 得出答案。据材料一种“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 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 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 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分析可知,这些剧目都是经典老戏,分析 原因,不难发现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经典剧目不过时的真正原因,即:有高度、有深度、有温 度等。也就
11、是材料一再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只有通过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 才能对原因作出归纳。根据材料一中“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比如,豫剧朝阳沟 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分析可以得出材料一借助具体剧作(举 例子),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这样易于读者理解。根据材料一中“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 1400多场,是 著名的保留剧目”等内容分析,材料一用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 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这样可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
12、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可见,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要有精湛的技艺, 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从材料一“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 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见,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要对戏剧进行打磨, 作出微调使之适应时代审美语境。从材料一“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 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可见,想要使戏剧被 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要扎根文化沃土,让剧作反映
13、出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体现时代精神。 从材料一“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这也 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可见,想要使戏剧 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要让剧作贴近新一代人的生活,使戏剧具有生活的温度,能引发人 们共鸣。6 . B 7. B8.有力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老树第一次躲过此劫的原因是刘有福的用心争取,突 出了刘有福护树的执着以及对大树的深情。第二次是因为小强的“告密”而躲过一劫,体现出 小强的正直善良,也体现出二宝的唯利是图、处心积虑、为人奸诈。丰富了小说的情节,树的两次遭劫经历不一样,使叙述一波三折,更有层
14、次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9.小说以插叙的方法,介绍了刘有福的爷爷种树的情节,交代了树与人之间深刻的渊源。 小说以补叙的方法,介绍了刘有福请人与小强挖坑救树的相关内容,不仅使文章的结构富 于变化,而且丰富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因为政府让刘有福下山的事情而引起的冲突,暗线是二宝算计老 树的过程。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向读者交代整个故事的 经过以及刘
15、有福内心对大树的深情。一波三折。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的 行为。(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只是因为这里是他和老伴生活了五六十个年头的地方”错误。不愿意下山的原因,还因 为担心那棵大树。故选B。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8 . “表明刘有福是一个怪癖、不知变通的人”错误。刘有福面对二宝的言行和意图,用一系 列的动作表明了他不屑于和二宝做交易,表明了他爱惜大树。故选Bo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依据“那我的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
16、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 山!“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栽好“,大树第 一次从山上能搬到山下是因为刘有福护树的执着以及对大树的深情,在这过程中塑造了不同 的人物形象。依据“二叔说树的根部可以打造成根雕茶几,树干和粗枝可雕刻成上百件工艺品,他已访好 了买家,那人报价58000元“会的,树下坑的头天晚上,二叔在后半夜往坑底的泥土里埋了 生石灰”,大树躲过第二次劫难是因为小强的“告密”而躲过一劫,体现出小强的正直善良, 也体现出二宝的唯利是图、处心积虑、为人奸诈。通过大树命运变化,使得小说串联起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使叙述一波三折,更有层次感。 依据“路遇一位砍
17、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树悬根露爪,树干 粗壮得两人合围”“我想好了,愿出3000元买你的这棵树.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 屋门前栽好”“石灰水具有强碱性,会烧死树根的”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 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了新土。树呀,你命大”,突出了小说 的主题,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叙述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的叙述特色,主要从叙述的方式、小说的线索、叙述的角度分析。从小说叙述的方式上看,小说运用了插叙和补叙的
18、方法。“七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刘有福二十多岁的爹,趁一个风雪夜看守将不严,从壮丁集中营逃 出来,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好几天粒米未进,靠喝冬水田里的水,拄着手上 的树枝回家。到家后他爹在门前用锄头挖下一个坑,栽下了树枝。这部分介绍了刘有福的 爷爷种树的情节,小说以插叙的方法,交代了树与人之间深刻的渊源,也揭示了刘有福不愿 意搬下山的原因。“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 了新土”,这部分介绍了刘有福请人与小强挖坑救树,是补叙,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丰 富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从小说的线索上看,小说由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黄确树,明
19、线是为防泥石流,政府要求刘有福搬家,他为了不离开黄桶 树而想尽方法将黄楠树一起搬下山;暗线是二宝想购买黄桶树,刘有福不同意,他装作热心 帮忙搬树,实际在树坑里埋下生石灰害死老树的计划。两条线索交织能够让情节更集中,明 线塑造出刘有福爱护大树的形象,暗线则更通过塑造二宝的狡诈形象反衬刘有福对大树的关 爱,更凸显主人公的形象。从小说的叙述角度来看,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属于全知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 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延续”“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 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了”“三个月过去,刘有福在山下的新屋建好了”“那树
20、,古态盎然, 叶片儿油绿光亮,有数不清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正在树上嬉戏,它们不离开树,爱恋着老屋散 发出的古老气息,更没嫌弃过刘有福和他鸡鸭猪狗牛们身上传递给它们怪怪的酸味刘有 福眼睛湿了”等处的描写,自由灵活地向读者交代整个故事的经过以及刘有福内心对大树的 深情。从小说的情节变化来看,小说一波三折。从文中来看,政府要求刘有福下山居住,黄楠树将面临被留在山上的命运,从“那我的 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山!当当然村 长仿佛没想好就从嘴里溜出了几个字可看出,大树要下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黄桶树 遇到的第一次劫难。但大树最终还是被搬下了山,这既是因为刘有福向村长请求
21、,更因为他肯为大树付出,从“侄 儿你能,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 ”二宝想出钱买黄楠树,但刘有福不答应,大树 被搬下山,看似平安,结果从小强话中才知道二宝并未死心,而是偷偷在树坑中埋下生石灰, 打算把树烧死了再夺取这棵老树;这是黄桶树遇到的第二次劫难。这次之所以逃过劫难,是因为小强的告密,刘有福因此赞叹“娃儿的书没白读“,不仅是指小 强学到的知识,更是指小强心有良知I,懂得保护大树,保护环境;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 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 的行为。10 . C 11. A 12. B13. (1)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
2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 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厌”,满足;“肆”,扩张;“阙。使亏损;“焉”,兼词,“于何”,从哪里、到哪里。每个得分点1分)(2)秦国将要攻打魏国,您为我出谋划策,该怎么办?(“且”,准备、将要;“子”,您;“奈何”,怎么办。每个得分点1分)14.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 利益不同而背弃。甲文中,烛之武告诉秦穆公,灭郑的话,得到好处的是晋,秦国不但很难得到好处,而且 还会强晋而弱己;如果不灭郑的话,两国友好,郑做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便能得到好处。 所以秦
23、穆公选择退兵,背弃晋国。乙文中,孟尝君告诉赵王,魏国灭亡,赵国则直接和强秦为邻,也将年年有战乱、死亡。所以赵王选择出兵救魏。(第点要点2分,第点分析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赵国不救魏国,魏国就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 将年年有战乱,百姓将年年有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献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应断到“秦”后,排除AD。“所以”解释为“用来的”,是一个词组,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表述错误,应为“春秋时有公、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自贡市 荣县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