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 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 中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首先,“天人合一”的生态认知。我国关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易经强调:“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继而庄子提出:“天地 者,万物之父母也。“管仲提出“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可见,中国古代先贤已经认识 到自然界是万物之根本,强调尊重自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古代先贤已经 察觉到人与万物处于平等地位,要具有仁爱之
2、心。北宋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吾同 胞,物吾与也,在张载看来,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物都有公平发展的权利。该一理 念充分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和价值追求。 其次,我国古代的“虞衡制度在法律层面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周 礼天官太宰中记载,“以九职任万民,三日虞衡。虞衡是古代管理山川林泽的官 员,负责保护管理各种山水林木资源,对破坏生态行为予以约束。由此可见,早在商周时期古人便利用制度和法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人与自然 的和谐,不夺农时,不灭民功,为后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经验,至今 值得借鉴。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为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的生成与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摘编自张松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与纾解路径)材料二:“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人与自 然的关系绝不是费尔巴哈机械的镜式反映,而是有机的共生共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毁弃人类的存在根基与未来发展之路, 不但不能维持人类正常发展的需要,而且连生存基本条件也会丧失殆尽。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生态环境兴衰的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兴盛,而恶化的生态环境则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日渐衰败乃至消亡。古中国、古巴比伦、 有仇嫌,不得不举。”贞观十一年
4、,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魏征 进日:“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谱,为患特深。今日之明, 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太宗日:“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 充使宜停。”魏征因上疏日: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明,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近君子,则朝无枇政;远小人,则听不私邪。 小人非无小善,君子非无小过。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铅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小疵不足 以妨大美也。善小人之小善,谓之善善,恶君子之小过,谓之恶恶,此则蒿兰同臭,玉石不分
5、,屈原所以沉江,卞和所以泣血者也。既识玉石之分,又辨蒿兰之臭,善善而不 能进,恶恶而不能去,此郭氏所以为墟,史鱼所以遗恨也。(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公平)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日/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 今追悔/B.太宗日/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 至今追悔/C.太宗日/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 至今追悔/D.太宗日/吾己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 今追悔/11 .下列对文中加点
6、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到唐代后,成为各部长官尚书的副手。B.疏,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奉竟,如谏太宗十思疏;也指上奏章。C.铅刀,用铅制作的刀,铅质软,做刀不锐利,所以常常用来比喻无用的人或物。D.臭,本义指用鼻子辨别气味,又引申为气味,后专指秽恶之气,文中即指后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中少监李道裕勇于秉持公平之道,不盲从众议,虽然没能阻止盛怒之下的唐太宗 处决张亮,但不久却因此事得到唐太宗的赞赏和提拔。B.唐太宗鼓励身边的大臣大胆用人,做事,只要公平公正,不要在意那些捕风捉影的 社会舆论,要
7、像古人那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工C.宦官经常被派作使者,他们胡乱奏报,事情败露,触怒了唐太宗。魏征指出宦官之 害,并且提醒太宗,为免除后患应废止宦官充使的制度。D.魏征提醒唐太宗不要被小人蒙蔽,即使小人身上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长处,但是这 些长处就像铅刀上的缺憾,好的工匠是不会在意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善善明,则君子进矣;恶恶著,则小人退矣。(2)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14 .作为君主,唐太宗有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答案】10.C 11. D 12. D 13.如果表扬善事得到发扬,那么君子就会 出仕做官(为国效力);憎恨邪
8、恶得以突显,那么小人就会自行隐退。白玉上面有细小的瑕疵,优秀的商人是不会嫌弃的,小小的瑕疵不会妨碍白玉整体的 美丽。 14.勇于承认过失,重用敢说真话、秉持公平正义的臣子;任人唯贤, 敢于担当;虚心纳谏。【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宗说:“我已找到合适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拟议处置张亮的办法时说他谋反 证据不足:此人可以称得上公平了。我当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至今仍追悔莫及。” “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云反形未具”作前面“李道裕”的谓语和宾语,“议张亮” 为状语,整个句子句意完整,中间不断开,后面断开,排除AB;“其言”作“用”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D。故选C。11
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即指后者”错。“蒿兰同臭”指蒿草和兰花的气味一致,文中指前者。故选Do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是这些长处就像铅刀上的缺憾”错。“乃铅刀之一割意为如铅刀上一点锋利的地 方”,而能工巧匠是不会看重这小小的优点。故选D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善善”,表扬善事;“恶恶”,憎恨邪恶;“进”,突显;退”,隐退。“善贾”,优秀的商人;“弃”,嫌弃;“妨”,妨碍。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太宗日: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 不用其言,至今
10、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可概括出,勇于承认过失,重用敢说真话、 秉持公平正义的臣子;结合“朕今孜孜求土,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但能举用 得才,虽是干弟及有仇嫌,不得不举”可概括出,任人唯贤,敢于担当;结合“太宗日:,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己后,充使宜停。”可概括出,虚心纳谏。 参考译文:刑部尚书张亮因犯谋反罪被关进监狱,唐太宗下诏命令官员们商议惩处他的办法, 多数人说张亮应该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裕上秦说张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应公布他没 有罪。但唐太宗当时已经非常生气,最终把张亮给杀掉了。不久,刑部侍郎一职空缺, 唐太宗叫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可宰相多次上奏推荐人才,唐太
11、宗都没有同意。太宗 说:“我已找到合适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拟议处置张亮的办法时说他谋反证据不 足,此人可以称得上公平了。我当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至今仍追悔莫及。”于是就 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现在专心一意地寻求贤才, 想要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政治上,一听说哪里有贤能的人才,就提拔重用。但评论的 人还是有很多人说那些官员都是朝廷重臣的亲戚、朋友,但是你们都非常公正,做 事不要因为这些话而有所忌讳和回避。古人说推举人才对内不回避亲人,对外不回避 仇人,只是为了推举的是真正的贤才的缘故啊。只要推举任用的是人才,即使是自己 的子弟和仇人,也不能不推举。”贞观十一年,当时常
12、常有宦官担任使者,他们胡乱上 报情况,事情败露后,唐太宗非常生气。魏征进言说:“宦官虽然地位卑微,但他们侍 奉在天子左右,常常发表议论,容易使天子轻信,常常说一些暗中诽谤别人的坏话,造 成的危害非常大。以当今陛下的圣明,一定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可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 不可不阻断这种祸患的源头。”唐太宗说:“不是你,我怎么会听到这样的话呢?从今 以后,宦官担任使者这种事应该停止。”魏征事后又趁机进献了一篇奏书:我听说做君 主的,贵在表扬善事,憎恨邪恶,亲近君子,远离小人。如果表扬善事得到发扬,那么 君子就会出仕做官(为国效力);憎恨邪恶得以突显,那么小人就会自行隐退。亲近君子。 那么朝廷不会有劣政
13、;远离小人,就不会偏听偏信。小人并非没有微小的优点,君子也 并非没有小小的差错。君子小小的过失,就像是白玉上的小瑕疵;小人那小小的优点, 则如铅刀上一点锋利的地方。铅刀上那一点锋利的地方,能工巧匠是不会看重的,这小 小的优点不足以掩盖众多的缺点;白玉上面有细小的瑕癌,优秀的商人是不会嫌弃的, 小小的瑕疵不足以妨碍白玉整体的美丽。赞扬小人的小优点,而认为这是对善的正确判 断,贬斥君子的小过失,而认为这是对恶的正确判断,这就像认为蒿草和兰花的气味一 致,白玉和顽石的质地没有区别一样,这就是屈原投江自尽,卞和泪尽血出,极度悲伤的原因啊。如果辨明了玉和石的区别,又分清了蒿与兰的不同气味,但是表扬善事,
14、君 子却不能够为国效力,憎恨邪恶。小人却不能被斥退,这就是历史上郭国之所以成为废 墟,史鱼之所以抱恨终生的原因。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 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驶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薪水:水名,流经湖北新春县境,在黄州附近。障泥未解玉骋骄:障泥,是用 锦或布制作的马。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 不肯渡。济日:此必是惜障泥。”
15、琼瑶:美玉。15 .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是()A.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个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作者的 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B.上片首句“照野”,突出地点,点明了月色之佳。“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在明月朗 照之下,这无限的空间,美好的自然,便和诗人旷达的襟怀融合在一起了。C.下片“解鞍欹枕绿杨桥”一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胜酒力,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 卧在绿杨桥上,表现了他因乌台诗案被贬的郁结的内心。D.词人在词中不去写小序中“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抓住了杜鹃在黎明的 一声啼叫,将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16 .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词人
16、如何来表现出黄州春景清新明丽的自然之美。【答案】15. C 16.使用叠词,用“弥弥”形容“浅浪”,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 景象表现出来了。“隐隐”形容云层,写出云层隐隐约约地在若有若无之间,映衬了月色 的皎洁。侧面烘托,“我欲醉眠芳草”通过词人不胜酒力,等不及卸下马鞍鞫,即欲眠于芳草, 侧面烘托此处芳草之幽美、清新。借喻,将月色喻为美玉,突出皎洁月色之下周遭环境的清丽、静谧、纯洁。以动衬静,通过杜宇在黎明的一声啼叫,衬托出了野外春晨的静谧、清幽。【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胜酒力表现了他因乌台诗案被贬的郁结的内心”错误,词人在 此处并无借酒浇
17、愁,苏轼在这首小词里,反映他在黄州的旷放生活,表达了他乐观而豁 达的胸襟。故选Co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弥弥”,是水盛的样子;“隐隐”,是若隐若现的样子。作者使用叠词,用“弥弥”形容浅 浪”,就把春水盈盈涌动、溪流潺潺流淌的景象生动的描绘出来了;用“隐隐”形容“层霄、 是说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若隐若现,从而更巧妙地衬托了月色的皎洁迷人。此处, 运用“弥弥”“隐隐”等叠词,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横空隐隐层霄”,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作者运用了侧面 烘托的手法,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我欲醉眠芳草:是说“我就想在这芳草之上醉卧
18、 入眠”,侧面烘托出此处芳草之幽美、清新。野外是广寂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 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借景抒情, 表达了自己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白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微风轻轻吹拂, 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 以月色为“琼瑶由于感情的真挚浓郁,使比喻的客体上升到突出的地位,因而它的形 象显得更鲜明,更生动。又进一步突出了皎洁月色下环境的安宁祥和之美。从“杜宇一声春晓,可知,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由“醒来
19、的时候听见杜鹃在黎明 时的一声啼叫“,衬托出了野外春晨寂静清幽的特征。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 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被贬后独自 饮酒,借酒浇愁。(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远超做“小相” 之事的两句是:,o(3)雨是所寓情感复杂的意象,很多诗人、词人从“雨”中获得灵感与情思,如“,两句,借“雨”寄托了诗人的情感。【答案】潦倒新停浊酒杯往往取酒还独倾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梧桐更
20、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潦、倾、孰、酥、遥。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古籍工作不仅仅是 学者为之_、钻研一生的一个研究领域,更是一项事关鹿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文化强国、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中华文化数千年延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是依 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而一的。对古籍事业而言,首先要在做好整理、保护等工作的基础上,让古老文字走出纸张, 让泛黄文献焕发新颜,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近年来,一大批结合当下审美习惯、表达 形式的文化产品涌现出来,助推更多文化典籍
21、走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典籍里的中国 中国诗词大会等,生动活泼、有益有趣,赢得广泛好评。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 以古籍记载为依据,复原传统服饰、再现古书中的餐饮、利用古籍中的字体打造艺术字。 这些创意,为古籍的活化利用探索出更多新途径。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J让古籍走进现代人生活,仅仅只是古籍活化利用的 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深入开发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和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 ZXZZZZZZZSZZZSZZZSZZZIVXZZIVXZZSZZZS/ZZZ/ZS/ZZVZZ1ZZZSZZZSZXZZS/ZZ/*合
22、性,需要进行更充分的阐释转化。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采取人民群众 的呈现方式,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产生活,才能更好地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为 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7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除了排比以外还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答案】18.皓首穷经、薪火相传、喜闻乐见19.语义重复,删掉“仅仅”或“只工搭配不当。“开发”改为“发掘”;或改为“挖掘工20.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 予文字、文献、文化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保护古籍应该超越黄纸黑字, 真正融入
23、社会现实。【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语境指学者一生钻研古籍,可用“皓首穷经:皓首穷经:指一直到年老头白之 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第二处,语境指一代代人对古籍研究的传承,可用“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 技艺代代相传。第三处,语境指这种呈现方式是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可用“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 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语义重复,“仅仅只”中,“仅仅”与“只”都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册时卓“仅仅”或“只工 二是搭配不当,”开发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中开发”与哲学思想和人文精 神”动宾不搭配,把“开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江西省 赣州市 兴国县 兴国 中学 月月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