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 语篇衔接视角下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修改稿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
《终稿 语篇衔接视角下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修改稿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稿 语篇衔接视角下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修改稿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篇衔接视角下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龙泉市第一中学范纯乐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在英语阅读教 学中,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其目标的达成与落实。本文针对高中 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难以实现文本解读与思维发展的有机融合问题,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实例,探 究教师如何基于语篇衔接视角有效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关键词:语篇教学;语篇衔接;思维品质;逻辑思维一、问题聚焦(-)本文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课标)指 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学
2、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 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20: 4) o逻辑性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维度。逻辑 思维能力是高阶思维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点(林崇德,2009,转引自刘 晓斌,2018) o而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这 一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么目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笔者认为,基于衔接视角的语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尝试。课标明确提出了衔接在语篇分析中的 重要性,分别将语
3、法中的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连贯作用、隐性衔接手段 等作为必备知识列入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提高类)课程(教育部,2020: 36) o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具备语篇意识,若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并培养学 生的语篇衔接意识,就可以让其在了解语篇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情况下,理解语篇是如何合理谋篇布 局以保持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达到行文的连贯。(-)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浅教、学生浅读和浅学的现象较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1)教师偏向于浅层或碎片化教学,更多地关注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点的教学,语篇教学局 限于表层信息的解读
4、,导致学生未能利用语篇结构的逻辑性和语篇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推理,这不 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虽有涉及逻辑思维教学,但往往指导不够 深入,未能充分关注段落、句子和词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未能从语篇结构的视角正确地解读作者 的写作意图。这样的阅读教学难以实现文本理解与思维发展的有机融合。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存 在主要在于读者没有站在语篇的高度解读文本(叶咏梅,2015: 16),整合关键信息,建立信息关联, 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二、问题解决(-)语篇衔接理论和逻辑思维1 .语篇衔接理论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2018:
5、 8) o语篇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词组、一个小句、一个段落、一篇文章 乃至一部作品。衔接理论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始于Halliday和Hasan的Cohesion in English 一书中。他们认 为,一组句子组成语篇要有一定的机制,并把组成这种机制的语篇称为“谋篇机制”。衔接是一个 语义概念,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这两部 分就存在着衔接关系。衔接是指一段话中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语法和词汇这两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文章通过一定的衔 接手段,将句与句,段
6、与段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因此,读者理解篇章的程 度取决于衔接好坏(黄国文,1988)。Halliday和Hasan (2001)将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语法衔接分为照应 (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 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反复,或由其他同义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胡壮麟,2018: 126) o词汇衔接包括重复(repetition)、同义/反义(synonym/antonym)、上下义(hyponymy)和搭配 (collocation)
7、 o2 .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性思维是语言分析与理解所必需的思维活动,包括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归纳演绎、抽象 概括(黄远振,2019) o刘道义(2018)认为,逻辑思维是一种运用逻辑工具对思维内容进行抽象 和推演的思维活动,如判断、推理、论证等。分析、探究、领悟语言背后的理据和逻辑关系有利于 逻辑能力的发展(程晓堂,2021) o由此可见,逻辑思维是运用科学的逻辑规则,合理地对思维内 容和思维对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李杰,李若菲, 2021: 2) o因此,基于语篇衔接视角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有力策略。 下面以市名师工作
8、室的课堂教学活动研讨课为例,此次研讨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 Reading and Thinking 部分的语篇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探 讨教师如何深入研读文本,立足语篇分析,挖掘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语篇衔接视角下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1.关注连接,准确把握语篇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借助连接性词 语、指示代词、词汇衔接等语言手段建立逻辑关系
9、(教育部,2020: 37) o语法衔接中的连接是一 种显性的、通过连接词这种过渡性的词语来体现两个句子之间的因果、时间、条件等逻辑关系的衔 接手段(张金平,2012,转引自李杰、李若菲,2021) o显性的连接词通常有以下几类:表示因果关系的有 now that、 due to thanks to because、 as a result、 thus hence therefore so that 等; 表示 平列关系的有 first then next to begin with、besides、in addition 等;表示转折关系的有 but、however、 yet neverth
10、eless whereas instead on the contrary 等; 表示举例的有 fb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takefor example 等;表示解释说明的有 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 namely 等;表示时间顺 序的有 first、then next finally after that subsequent to that 等;表示总结的有 to sum up in a word in conclusion all in all on the whole in summary 等。显然,关注主要的逻
11、辑连接词能快速厘清文本语言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必修一第五单元 Reading and Thinking 部分的语篇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为 例,该文是说明文,介绍了汉字书写体系从古至今的演变、特点、重要历史地位等,内容涉及相关 文化知识。文本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文化内涵丰富。该文通过时间表述的衔接,如:At the beginning、 date back several thousand years ancient, today by the Shang Dynasty over t
12、he years it was a time when the Qin Dynasty等。在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寻读,独立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块,确定时间 点,通过抓住主要的逻辑关键词,能快速定位有关汉字演变的重要信息,找出不同时期汉字书写体 系的特点,顺利聚焦文本的第一条主线一一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如图1)。因此,关注连接词,有 助于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语篇的主体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国家统一对汉字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Timeseveral thousand yearsby the Shang Dynast
13、yover the yearsthe Qin DynastytodayDevelopment of Chinese writing pictiirc-bascd language symbols wcli-dcvciopcd writing system different dialects and characters development in one unified direction still used in communication图1:文本的第一条主线一一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胡壮麟指出,语篇中的连接概念专指相邻句子、句群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连接性词语的运用, 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
14、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以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胡壮麟,1994:104)o 由此可见,教师在引领学生关注文本显性连词的基础上,还应关注连接词前后句子的隐性意义。在 语篇教学中,教师需深入研读语篇,从内容、语言和思维多个维度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梳理框架、 对比细节、挖掘语篇所传递的意义,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比较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同样在该语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定位含有关键词connect的句子并划出。学 生找出的句子如下: China is widely known for its ancient civilization which has continu
15、ed all the way through into modern times,. (Paragraph 1) Some of the ancient symbols can still be seen in today? s hanzi. (Paragraph 2)(3)Even today, no matter where people live or what dialect they speak, they can still communicate in writing. (Paragraph 4)(4) People in modern times can read the cl
16、assic works which were written by Chinese in ancient times.(Paragraph 5)Today,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Paragraph 6)在学生罗列出的句子中,让他们观察句子间存在的逻辑关系。通过观察,学生从句中的 still可推断出他们之间的并列关系,而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其中has continued all the way through into can still be seen can st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终稿 语篇衔接视角下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修改稿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资料 衔接 视角 逻辑思维 能力 培养 探究 修改稿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