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2.认知风格3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4.心理发展5.个别差异6.学 习困难7.认知发展二、填空题2 .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是和O3 .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o4 .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比两性各自内部的差异更o5 .总的来讲,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其学业成绩之间有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是很o6 .人格差异主要包括和等方面的差异。7 .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的和编制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 学家多次修订,现称 量表。8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共有12个分测验。其中有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一方面的能 力,另外的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一方面的能力。9 .皮亚杰认为影
2、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四个: 、o10 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三、选择题1.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2 .场依存且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A.物理学B.生物学C.数学D.社会学3 .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4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o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5 .
3、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沉思型定的。可见,心理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身心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是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 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譬如,在各种心理机能 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抽象思维 的出现和发展最迟。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始与成熟时间上有不同:也表 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4、而从身心的总体发展 来看,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如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发育较快,而成人期则发展较为平 稳和缓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尽管个体的心理发展遵循着颇为一致的规律,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但其发展又 表现出相对特殊性,即个别差异。由于遗传素质、教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儿童的心 理发展也各不相同。各种心理机能开始出现和发展的具体年龄、发展的速度、各种心理机能 发展所能达到的最终水平以及各种心理成分在某一个体身上的结合模式都会有所不同。例 如,有的个体言语能力强,有的个体操作能力强。可以说,每一个个体具体的心理发展曲线 都是有所差异的。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
5、联系和相互制约无论是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还是个性心理,都是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中发展的。例如,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为记忆、思维、想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 发展也使儿童的感知觉得到改造和完善。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在个体发展的初期,身心各种机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各部位 的机能就逐渐分化出来,这种分化随着身心的发展而趋向复杂,反过来又作为整体统一到有 组织、有秩序的基础中去,并进一步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变化。(2)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应该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二 者的关系。那种把教育看成是游离于发展之外
6、的无足轻重的因素的观点或将教育看成是万能 的观点都是片面和不正确的,不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一方面,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育应该考虑到儿童原有的心 理发展水平,注重儿童进行某种新的学习的准备状态,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状态、能力发展 状态和学习动机状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根据学生原 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该原则又称“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即教师应充 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考虑到儿童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 习的适合性。具体来说,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活动的组织等
7、方面都充分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合理地提出新的教育要 求,从而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尽管教育不能逾越儿童心理发展的 水平,但是科学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提高儿童心理发展的质量,是发展的一种 助力。反之,不科学的教育则可能延缓儿童的心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是 发展的一种阻力。可见,儿童的心理发展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和结果。教育作为一种 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正确处 理教育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下,遵循维果斯基倡导的发展性教学的观点,最大限度 地通过教育来促进儿
8、童的心理发展。6 .论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答:艾里克森不主张将人格发展的动力归结为本能,而是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 为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 的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就是化解发展危机的过程。所谓“发展危机”,是指在个体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个体从环境中获得满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环境的要求和限制, 于是个体在社会适应上出现一种困难,这种心理困难就是“发展危机”。按照个体在不同的 年龄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发展危机,他将个体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如果能顺利解决危机,就 会发展良好的个性特点,相反则对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障碍。(1)
9、信任对怀疑(0-L5岁)。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 界是否可靠。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 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这一阶段相当于皮 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的早期,他们刚刚开始意识到他们与周围世界是独立的,并开始意 识到物体的守恒性a(2)自主对羞怯(L5-3岁)。这一阶段中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他 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他们渴望自主,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的责任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儿 童开始追求出
10、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 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 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4)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 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 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压力。儿童在不同社交范 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 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T8岁
11、)。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此时 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 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地整合 起来,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同一性 危机是指由于内心斗争而导致未能在本时期获得同一性。良好的教育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 良好的接受同一性。(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青年晚期,此时,个体如能在人际交 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个体愿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 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
12、分享而不计较回报。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 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7)繁殖对停滞(30-60岁)。本时期包括中年期和壮年期,不仅包括人的繁衍后代,而 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或特征。本阶段个体面临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并 把下一代看作自己能力的延伸。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 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与舒适,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本阶段相当于老年期,这一阶段,个体的发展 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则在这一时期巩固自己的自 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意
13、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感;相反, 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艾里克森理论解释了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危机的过程,个体的自我需求与社会规范之 间往往存在冲突,因此,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应对危机且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它还提 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力,因此,教师及父 母应该考虑每个儿童的生活经验及心理需求的不同,施以适宜的教育。D.冲动型6造成男女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oA.遗传素质不同B.努力程度不同C.社会文化期待不同D.智力差异7 .()不属于特殊儿童。A.长白头发的学生8 .交往障碍儿童C弱智儿童D.学习困难儿童8.认
14、为健全的儿童与特定的环境结合就可以成为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是()oA.自然成熟论B.环境一学习论C.社会文化历史理论D.认知发展阶段论9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o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四、判断题1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2 .智力水平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3 .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4 .根据儿童智力水平进行教学的目的是缩小学生学习速度上的差别。5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个别化教学受到普遍重视的重要原 因。6 .学习的认知发展准
15、备不同于教材知识准备,前者是学习与成熟结果,后者主要是学 校教学的结果。7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校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途径是开设某些有助于思维品 质训练的课程。8 .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 应。9 .学习不良者的智商低于正常水平。10 .对能力一般的儿童而言,高焦虑能促进他们的学习。11 .由于发展不排除成熟的作用,所以心理发展涉及的范围大于学习的范围。12 .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 容。1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成就的抱负水平上。14 .人格因素与学习互为因
16、果关系。五、简答题1 .人格因素与学习的关系是怎样的?2 .简述认知方式对学习的影响。3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六、论述题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2 .述评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3适应学生智力发展差异的教学改革应包括哪些方面?4 .论述智能差异与教育的关系。5 .论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6 .论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 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
17、 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2 .认知风格:也叫认知方式,是指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 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3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两种普遍存在认知方式。这里的“场”意指问题空间。一 般而言,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来判断客观事物,不易受外来因 素的影响和干扰,其认知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进行加工, 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则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 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容易受到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
18、察言观色, 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4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 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它不仅包括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还 包括质的变化;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同时也包括某些心理方面衰退、消亡的过程;不仅 包括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 的心理变化都可以称之为发展,例如,由于病理原因而导致的心理上的变化就不属于发展。5 .个别差异:心理学上是指心理的个体差异,即一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实 践活动所形成的,而又不同于别人的个体心理特点。6 .学习困难:学习困难
19、也称学习低能或学习无能、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儿童是指智力 正常,但在学习上缺乏普通的竞争能力,学习成绩明显落后的儿童。学习困难儿童有时也伴 有轻度的脑功能障碍或其他轻度的伤残,但其主要特点是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没有形成良 好的认知结构。大多数学习困难儿童是由于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紊乱所致。学习困难儿童 的主要特征是理解、阅读、思维、表达、计算等主要学习问题方面的低能和学习成绩的低下。7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是指头脑中进行认识的内部加工过 程及其结果,这一内部过程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是该领域研究的代表人 物。二、填空题1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2 . IQ=10
20、0+15 (x-m) /s3 .小4 .正 高5 .认知差异性格差异6 .比奈西蒙推孟斯坦福一比奈7 .语言操作8 .成熟 练习和经验 社会经验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9 .智力水平的差异 智力类型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三、选择题10 D 2. D 3. B 4. C 5. B 6. C 7. A 8. B 9. B四、判断题1. X2. X3. V4. X5. V6. 77. X8. V9. X 10. Xll. V12. X13. X14. V五、简答题1 .人格因素与学习的关系是怎样的?答:人格因素与学习互为因果关系。许多人格因素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成就动
21、机,而且影响认知过程。不同的人格特点会使批评与表扬、奖与惩 等手段的教育效果复杂化。与动机一样,人格与学习之间也存在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人格 影响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习的成败反过来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 生的自信心、自我评价感和抱负水平,使学生变得更勤奋、进取,失败会降低学生的抱负水 平,使学生变得自卑,缺乏自信。2 .简述认知方式对学习的影响。答:认知方式只是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习惯性偏好,个人可能并不一定觉察到。 而且认知方式不同的人可以取得同样好的学习结果,表明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它主 要影响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式。(1)认知方式影响学生对认知通道的选择。任何
22、认知活动都要通过视觉的、听觉的或触 觉的通道来实现。但不同的认知方式会使有的学生利用视觉通道,有的学生主要利用听觉通 道,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更喜欢通过触摸或各种感觉通道的结合来学习。(2)认知方式影响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有的学生习惯于在宁静的环境中学习,有的 学生则喜欢在有一定背景声音的环境中学习。(3)认知方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一般而言,场依存型的学生喜欢别人 向他们提供结构严谨的教学指导,而场独立型学生则讨厌“菜单式”的指导,喜欢自由自在 的学习,较易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沉思型的学生比较适宜于学习需要详细分析的学习材 料,冲动型学生则比较适宜于不太需要注意细节或应急的学习
23、任务。(4)认知方式也影响学生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场独立型学生倾向于选择数学、自然科学 和工程学,场依存型的学生则倾向于选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3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遗传生物学基础一定的遗传生物学基础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前提或自然条件,它给心理发展从物质方面提 供了可能性。这样的遗传生物学基础有:由基因组成的含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产前诊断和 生育选择;产前发育和不利因素;分娩并发症等。遗传物质学基础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容忽 视和低估,但它决不是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遗传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常常是在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中发
24、生作用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可以减小甚或抵消它们的不良影响。(2)社会环境作用人生活于社会环境之中,人的心理发展是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发 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能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社会环境因素众多而复杂,如生 产方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条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其中,最重要的 是社会生产方式,即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对其他社会环境因素有制约作用。如, 生产力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进而会影响个体心理功能的发展。 当然,人在环境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研究表明,夸大环境的影响作用,认为它能决定心理 发展的一切是荒谬的。(3)学校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心理 发展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