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赵孟fu传》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史赵孟fu传》原文及翻译.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元史赵孟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赵孟旗,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 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明瓦 以之入见。孟 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 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日:“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 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孟进日:“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 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 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 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与阿刺浑撒里甚善, 劝
2、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所言,帝从之。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 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 孟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操 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诗文清邃奇 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 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 官杨载称孟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 章者,不知
3、其经济之学。(节选自元史赵孟传)译文:赵孟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 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 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旗,并带他去拜见元世 祖。赵孟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 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起草诏书颁布天 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 意思。”二十四年,赵孟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 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 虎臣前去查办。赵孟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 臣以前曾任该地的
4、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 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 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 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至元二十七年,桑哥派遣忻都以及王济等清理计算国家钱粮,已 经征收了几百万还有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 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孟II和阿刺浑撒里交情 很深他就劝说阿剌浑撒里上奏皇帝赦免天下,免除百姓缴纳的全部 钱粮。阿剌浑撒里入朝向皇帝上奏如同赵孟说的一样,皇帝听从 了他的话。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 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
5、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 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 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n怀 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 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慎断案如神。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帝 眷顾赵孟非常优厚,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 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土人,认为赵孟 ,想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品行 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 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 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 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 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 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 为,赵孟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 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 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元史赵孟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