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热门10篇).docx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热门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反思(热门10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篇一: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开学后上第一节课年级组教研课,挺有压力的。毕竟放了这么久的 假,感觉有点不习惯,好象字都写不稳一样。还好,上完课后感觉还可 以。因数和倍数是一堂概念课。老教材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整除的 基础上教学因数与倍数的,而新教材没有提到整除。教学前,我是先让 学生进行了预习,开课伊始,就揭示课题,让学生谈自己对因数与倍数 的理解。学生结合一个乘法算“3X4= 12”入手,介绍因数与倍数概念, 这样有助于更好理解,也能节约很多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思维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参与到了知识的学习中去了。能不重复、不遗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难点,绝大部分学生 都能仿照找12的
2、因数去找,孩子都能一对一对的找,可遗漏的多,在 这里我强调按顺序找,也就是从“1”开始,依次找,这样效果很好。为了得出因数的特点,我出了“24的因数,36的因数,18的因数”, 并认真观察这些因数看有什么发现,由于时间不够,我只要求孩子从因 数的个数,最小,最大的因数考虑,没有对质数,合数,公因数进行渗 透。找一个数的倍数因为方法比较易于掌握,没有过多的练习,二是激 发他们想象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针对这节课,课后老师们就这堂课认真评析,真诚的说出自己的观 点,特别就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的重难点展开了讨论,特别是找一个数 的因数,应注重方法的指导。由此,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一下几点: 知识的
3、渗透点、练习发展点、层次切入点、设计巧妙点、教法多样点、 语言动听点、管理到位点、应变灵活点。对”地找出18、15、24的因数。透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 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必须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 能既找全又不遗漏。在探究倍数时,我则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给学生带给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透过多种形 式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性。学生在自我找因数和倍数练习后又总结了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 都是它本身。我想这就应比教师的传授要好百倍。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起来十分简单,教学设计尽量避免出现概念 混淆、理解困
4、难的问题。学生对新知掌握较牢,学生乐学,思路清晰。 以上是自我教学后的一点感悟。篇七: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在导入的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除法算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自主探究,把所给的算式按照特点进行分类,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 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链接。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知识 的过程,进而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 “因数和倍 数”的概念。这样,利用学生己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 效果较好。3、放手让学生自己去
5、探索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由于 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 为探索新知识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倍数的方法。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 生的盲目猜测。篇八: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倍数和因数这一资料与原先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样,老教材 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此刻是在未认 识整除的状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 一般比 较难教,这部分资料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资料。 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 要想让学生真正
6、理解、掌握、决定,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带给 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 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 几点:(一)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 生动手操作把1 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一样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一 样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好处。这样在学生已有 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 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构成因数与
7、倍数的好处。使学生初步建立了 “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充分学 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 效果较好。(二)自主探究,好处建构,找倍数和因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 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 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好处,探索并掌握找一 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 获取知识。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仅能让 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 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潜力,初步构
8、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 索,在随后的巡视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决定先交 流在让学生寻找,这样就用了很多时光,最后就没有很多的时光去练习, 我认为虽然时光用的过多,但我认为学生探索的比较充分,学生也有收 获。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 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必须困难,那里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 势。先让学生自我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 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必须的次序进行。之后让学生在小 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 在小
9、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我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 的方法,这时老师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三)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智能内化练习的设计不仅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 趣味性。在游戏中,师生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 跃起来,学生不仅仅参与率高,而且还较好地巩固了新知。课上,我能 注重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 养,并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文化魅力。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 着学生完全被动地理解。教学之前我明白这节课时光会很紧,所以在备 课的时候,我认真钻研了教
10、材,仔细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光安排 的能够少一些,所以我在第一部分认识因数和倍数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 时光,直接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课上还就应及时运 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我的发现:最 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教师就应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 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篇九: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 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 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 “约数” 一词被“因数”所取 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
11、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 鉴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 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 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 “整除”的数 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虽然学生己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 “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 学生辨析:(1) 114-2=510问:H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2)因为5义0.8二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我个人认为这两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
12、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 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 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 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乘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篇十: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 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一样。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透过除法 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 b+a=c,表示b能被a整除,b + c = a,表示b能被c整除。在此基础 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此刻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 “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行飞机
13、,每行6架) 引出一个乘法算式2X6=12,透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 概念。“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而数论又是数学中的皇冠”,因数和倍数 这部分知识属于数论中的分支,比较抽象。我觉得这部分资料学生初次 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资料。尤其对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 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不是很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学 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时光与空间。采用质疑 探究一一释疑一一巩固一一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 学效果。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个性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忙学生理 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中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学源于思,起于疑。课的开始我
14、从“因数”这一概念入手,问学生 我们在什么时候认识过“因数”,学生回忆起在乘法的各部分名称中认 识了 “因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因数,教材为什么又让我们认识它 呢,我们这节课认识的因数和我们前面认识的因数有什么不一样呢? ” 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打开书自主学 习,看看有什么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我虽然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我 很好的利用了教材这一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好的培养了学生 的自学潜力。二、探究中释疑,培养学习潜力教材虽然不是从过去的整除定义出发,而是透过一个乘法算式来引 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所以我上课时 个性注意让学生
15、明白什么状况下才能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我举了一 个反例加以说明。Oo 2X60=12,我们能说0o 2和60是12的因数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面面相觑,我趁热打铁,那就让我们再到书中去 寻找答案吧。学生再次读书发现原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 倍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o二次读书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研究范 围有了明确。很好的帮忙学生区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 “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 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能够是小数, 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两者都只能是整数。我在课堂上反复 强调,帮忙孩子们认真理解
16、辨析,所以学生一节课下来对这组概念就理 解透彻了,不会模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三、实践中发现,优化学习方法。在学生认识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我又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 的所有因数,学生围绕我提出的“怎样才能找全36的所有因数呢? ” 这个问题,去寻找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 现了不一样的答案,但这些不一样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 较不一样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既为学生留足了 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透过 展示、比较不一样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 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透
17、过观察12, 36, 30, 18的因数和2, 4, 5, 7的倍数,让学生自我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由于带 给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诱发学生探索与学习的欲 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许多的不一样中透过合作交流找到 相同。四、练习中点拨,培养学习习惯。在巩固的环节我让学生去写出做一做中几个数的因数,并引导学生 进一步观察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一个数的因数个数 有多少?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并总结出了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 的是它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既然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我们 在写完了一个数的因数时就应用什么标点呢? ”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 认识到数学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因数 倍数 教学 反思 热门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