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 经济法第一章-第二章.docx
《大熊 经济法第一章-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熊 经济法第一章-第二章.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2016 年经济法教材内容和经济法教材分值分布 2016 经济法基础 章 节 年均分值 比重 第一章 总论 8-10 分 40-45% 第二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12-14 分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5-20 分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 18-22 分 55-60%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15-18 分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 10-15 分 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8-10 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法律基础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第三节 法律责任 本章考点应用性不强,考题难度不大,但考点抽象、零碎,考题覆盖面广,需要反复熟
2、悉、加强记忆。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法和法律 二、法律关系 三、法律事实 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 、法和 法 律 ( P1) ( 2016 有 修 改)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但古今中外对于法的概念理解并不一致。 一般来说,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等的总称。 法的本质( P1) 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a.法只能是 “ 统治阶级 ” 意志的体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
3、的反映; c.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 “ 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 ,而不是 统 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d.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 “ 国家意志 ” 。 法的特征( P2-3) 法的特征: 国家意志性; 强制性; 利导性; 规范性。 ( 1)国家意志性 法是经过国家 “ 制定或者认可 ” 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法需要通过特定的国家机关,按照特定的方式,表现为特定的法律文式形式才能成立。 ( 2)强制性 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法是最具有强制力的规
4、范。 ( 3)利导性(利益导向性)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具有利导性 (利益导向性 ) (利得性) 。 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 秩序 。 (比如:税收优惠。 )(人都是趋利避害 。 ) ( 4)规范性: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明确(法的可预测性) 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使人们预知自己或他人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 普遍适用 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 “ 所有 ” 社会成员(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多选】关于法的本
5、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 2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答案】 ABCD 【解析】 AB 属于法的本质; CD 属于法的特征。 【多选】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法的特征包括( ) 。 A.强制性 B.规范性 C.利导性 D.国家意志性 【答案】 ABCD 法 律关系 ( 每年 必 考 ) ( P3-P6) 法律关系是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何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夫妻关系、合同关系
6、就是一种法律关系。 【老师提点】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主体( P3) 主体:当事人(至少两个以上 ) 。 公民(自然人) 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人。 (个体户、农户、合伙人。) 机构和组织 (法人 和 非法 人 组织 , 简 称法人) ( 1)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 2)各种企业事业组织; ( 3)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国家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 产所有权唯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法上,国家是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提示】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P4
7、) 权利能力 一个人或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任何个人或组织参加法律关系的前提。 有没有 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能不能 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权力能力( P4) 法人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产生:法人成立时 产生:出生 终止:法人终止时 终止:死亡 【提示】与权力能力一致 年龄 or 精神状态 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 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行为能力( P4)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年龄 精神状态 特殊情况 完全行为能力人 18 周岁以上( 18 周 岁) 对自己行为负完全责任 16 周岁以上不满 1
8、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 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 10 周岁以上( 10 周 的未成年人岁)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 精神病人 刑法将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公民视 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无行为能力人 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 人( 10 周岁)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人 在刑法上 , 不满 14 周岁的未 成 年人 , 被视 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名词解释 “ 以上 ” 、 “ 以下 ” 均包括本 数 , “ 超过 ” 、 “ 不满 ” 均不包括 本 数。 主体资格 -练习 1 【单选】 X 今年 3 岁
9、,智力正常,但先天腿部残疾。下列关于 X 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X 有权利能力,但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B.X 无权利能力,且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C.X 有权利能力,但无行为能力 D.X 既无权利能力,也无行为能力 【答案】 C 【解析】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X 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肯定属于无民事行为能 力人。提示腿部残疾不是智力因素。 法律关系的内容( P5) 内容:权利和义务 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 3 物 自然物 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 人造物 建筑物、机器、各种产品等。 一般价值表现形式 货币及
10、有价证券。 非物质财富 (精神产品,精神财富) 知识产品 (智力成果) 著作、发明、发现、设计等。 道德产品 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 行为 (行为结果) ( 1)生产经营行为; ( 2)经济管理行为; ( 3)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 4)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老师提示】权利可以放弃。 行为权 有权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 请求权 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 获得法律保护权 一旦被侵犯,有权请求国家予以法律保护 内容( P5) 内容:权利和义务 ( 1)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 ( 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
11、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 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法律关系的客体( P5) 客体: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如果没有客体,权利与义务就失去了依附的目标和载体,无所指向,也就不可能发生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的内容和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 特征:人类可以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不断演变。 客 体( P5-6) ( 3 大类) 1、物,指能满足人们需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并能为人们现实支配和控制的各种物质资源。 2、物既可以是固定形态的,也可以是没有固定形态的 。 (天 然 气、电力) 客体( P6) 物中的 “ 人身 ” :主要指人体
12、器 官。 ( 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 “ 物 ” ; ( 2)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或人格; ( 3)不得超越法律授权的界限。 【老师提醒】活人,只能是主体,不能是客体。 法律关系 -练习 0 【多选】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 A.著作 B.荣誉称号 C.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D.人的眼角膜 【答案】 ABCD【解析】 A 属于非物质财富中的知识产品, B 属于非物质财富中的道德产品; C 属于行为的范畴; D 属于物中的人身。 【多选】下列法律关系客体中,属于非物质财富的有( ) 。 A.发明 B.荣誉称号 C.设计 D.著作 【答案】 ABCD 非物质财富
13、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知识产品包括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 道德产品包括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 法律事实( P6-8)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类别 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法律事件是指 “ 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自然现象(自然事件、绝对事件) 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 生老病死、意外事故等。 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相对事件) 社会革命、战争、重大决策的改变等。 法律行为(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分类标准 分类内容 代表行为 行为是否合法 合法
14、行为与违法行为 4 形式 制定机关 相关考点 宪法 全国人大 国家根本大法,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 1)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依据。 ( 2)人大及其委员会作出的规范性决议或决定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 效力。 行政 法规 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常委会 地位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 是一种重要的且数量很大的法的形式 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 、 市的 人 大及其常务委 员会 全国人大授权 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 自
15、治区(州)(县)人大 可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依据 特别行政区的法 全国人大及特别行政区 全国性的法律除列于基本法附件者外,不得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规章 部门 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 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法无授权即禁止,不得自己创设) 地方 政府 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 人民政府 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 、 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 , 还不得与上级 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形式 相关考点 规章 1、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
16、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2、规章在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民告官) 国际条约 国际法范畴。 我国签订和加入的国际条约对于我国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也有约束力。 1、法律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2、我国不实行判例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只是一种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3、牢记不同形式的 “ 制定机关 ” 。(拼爹时代) 行为的表现形式 积极(作为)行为与消极(不作为)行为 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作出 意思表示行为 订立合同 非表示行为 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单方行为 遗
17、嘱、行政命令 多方行为 订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 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 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单选】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 。 A.纵火 B.签订合同 C.爆发战争 D.签发支票 【答案】 C 【解析】 ABD 属于法律行为; C 属于法律事件。 【单选】下列各项中,属于单方行为的是( ) 。 A.立遗嘱 B.缔结婚姻 C.签订合同 D.销售商品 【答案】 A【解析】单方行为是指由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行政命令等。 法 的形式 和 分类 ( P8-11) ( 2016 有 改 动) 法规 地方性法
18、规 【单选】下列法的形式中,效力最低的是( )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答案】 C【解析】法律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单选】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答案】 C【解析】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多选】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规章的有( ) 。 A.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B.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旅游业管理办法 C.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
19、理办法 D.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答案】 BC【解析】 A 属于行政法规, B 属于地方政府规章, C 属于部门规章, D 属于地方性法规。 5 适 用法的 效 力原 则( P11) ( 2016 新 增 ,必 考 ) 1、上位法的效力优于下位法。 宪法至上原则、法律高于法规原则、法规高于规章原则、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原则。 法律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 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3、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变通规定优先;经济特区法规的变通规定优先。 4、新的一般规定 VS 旧的特别规定(找裁判,找爹) 法律 VS 法律 全国人大常
20、务委员会 行政法规 VS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VS 地方性法规 规章 VS 规章 同一机关制定,由制定机关裁决 部门规章 VS 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 VS 地方政府规章 国务院 授权制定的法规 VS 法律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地方性法规 VS 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提出。 1、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用地方性法规。(副裁判) 2、 国务院认为适用部门规章 , 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 。 (主裁判) 法的分类( P12) 标准 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 根本法和普通法 法的内容 实体法和程序法 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 一般法和特别
21、法 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 国际法和国内法 法律运用的目的 公法和私法 举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程序法、一般法、国内法。 【单选】在下列法的各项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是( )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答 案 】 A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仲裁( P15) 横向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民事诉讼 平等主体适用; 2 选 1;有效仲裁排除法院管辖 纵向纠纷解决方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民法、商法调整平等主体的法律关系(横向关系 ) 。 横向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民
22、事诉讼 。 (或裁或审) (民告民,找仲裁,找法院 。 ) ( 1)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争议。 ( 2)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 3)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单选 】 甲公司长期拖欠乙公司货款 , 双 方发生纠纷 , 期间一直未约定纠纷的解决方式 , 为解决该纠纷 , 乙公司可采取的法律途径 是 ( )。 ( 2015 年) A.提起行政诉讼 B.提请仲裁 C.提起民事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 】 C 【解析 】 本案属 于 横向关系
23、经济纠纷 , 属于民事纠纷 ) , 当事人之间一直未约定纠纷解决方式 , 说明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仲裁协 议,因此只能去民事诉讼。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仲裁( P16) 概念 经济纠纷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经济纠纷) 特征 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 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 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组织, 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对经济纠纷案件没有强制管辖权。 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199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是仲裁活动进行的基本法律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熊 经济法 第一章 第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