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pdf(2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
2、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 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 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
3、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 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 面 又 为 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
4、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
5、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
6、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9.通过
7、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设计思想】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课时物质的量 2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1课时物质的分散
8、系 1课时【教学方法】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o【教学设计】【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
9、义。过程与方法: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新课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教具准备】多 媒 体 投 影 仪【课时安排】1 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化学,对化学有怎样的理解?美国化学会前会长曾这样形容化学,说它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
10、造性的科学。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现在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到了 1 0 0 多万种。【过渡】如此繁多的化学物质,我们怎样更好的认识它们呢?由于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去研究【板书】一、物质的分类【提问】P3(交流与讨论)【板 书】物质 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均匀混合物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无 机 化 合 物 氧 化 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提 问】课 本p3(问题解决)相信大家对物质的分类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但仅仅是物质进行分类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类型之
11、间的转化规律。【板 书】二物质的转化【过 渡】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规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遍【板书】【例】根据这张关系表,我们来看P 5钙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图,写出化学反应【提问】请把这些反应按初中所学的四种反应类型分类这些反应中那些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过渡】我们把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钙和氧气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钙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氧气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这里我们又找到一个划分化学反应的方法【板书】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 本 质 氧 化 还 原 反 应非氧化还原反应【过渡】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在专题2 中进一步的介
12、绍【化学史话】【思考】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液态氧,汽水,洁净的空气,纯净的盐酸,冰水混合物,干冰,铁矿石,金刚石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小结】【作业】信息博览1.反应规律在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两种重要反应类型的规律与条件。(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规 律反应条件H 2+金属氧化物f金属+水(1)加热;(2)K、C a、N a、M g、A l 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碳+金属氧化物f金属+C 0 2(1)高温加热
13、;(2)K、C a、N a、M g、A l 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金属+酸一盐+氧气(1)因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金属+盐一新盐+新金属(1)盐可溶;(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3)钾、钙、钠很活泼,在盐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金属(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规 律反应条件酸+碱f盐+水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能发生酸+盐一另一种盐+另一种酸(1)盐中不溶于酸的B aS O4 A g C l等除外;(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碱+盐f另一 种碱+另一种盐(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生
14、成物中要有沉淀盐+盐一另两种新盐(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2.两类反应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生成。(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问题解决:问题1 经 分 析,某 种 物 质 只 含 有 一 种 元 素,则 此 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分析: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2和。3等。答案:D 问题2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
15、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2、C u、H 2 s 0八B a(0 H)2、K N O3 C O 2、空气、含镁 6 0%的 M g O 问题3 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硫在氧气里燃烧(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学生自由讨论: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能的分类有这样几种:A.是不是化合反应:化 学反 应(1)、(2)、(3)、(4)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B.反应物的特点:化 学 反 应(1)、(2)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3)、(4)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C.是不是氧
16、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1)、(2)、(3)、(4)、(5)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实践巩固: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C.天然气B.爆鸣气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分析:冰和水仅是聚集状态不同,分子组成均为H2O,冰水混合物应为纯净物;爆鸣气是指点燃时易发生爆炸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其他气体;纯净的空气本身就是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答案:A2.填表3.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名称生石灰硫酸硫酸铜气氯化铁碳酸氢镂氢氧化钠化学式类别(1)NaCk KCL
17、 NaClO、BaCl2(2)HC1O3KCIO3、。2、NaClO3(3)H3Po4、H4SiO4 HC1、H2so4(4)浊液、溶液、胶体、水(5)空气、N2 HCk CUSO4.5H2O(6)铜、金、汞、钠解析:仔细分析每组中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那一种不同的物质。(1)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1O的钠盐、其中氯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2)只有C b中C1的化合价为0,其他均为+5价;(3)只 有 HC1为无氧酸;其余合理的分类也算是正确的如H4SiO4是难溶于水的。*(4)浊液、溶液、胶体为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5
18、)只有空气为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6)只有钠属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的前面,其他的为不活泼金属,排 在H的后面。也可以根据金属在通常情况下状态不同分类,汞通常情况下是液态金属。4.对 于 下 列 反 应 的 反 应 类 型 的 判 断,不 正 确 的是.()A.CC 2+H 2O=H 2c。3 化合反应B.CU(0 H)2=CuCH-B L O 分解反应卷混C.F 62O 3+3C O=2Fe+3CO 2 直松反应D.Na Cl+A gNO3=A gCl I +Na N()3复分解反应解析:紧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可作出选择。但C选项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选项,因为它貌似一个置
19、换反应。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物质的量【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3、体会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作用,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标】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0、教学难点】摩尔质量和有关计算【教具准备】多 媒 体 投 影 仪【课时安排】2课时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分类和相互转化,在研究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原子、分子的量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21、板书】物质的量【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 号 m o l,简称摩。【板书】二、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 号 为n,单位为摩尔(mol)。【过渡】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 个单位即1 m 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板书】2、1 m 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
22、02x1()23个。3、1 m 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 位 mol-1 0【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 对 6.02x1()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投影练习11 填空1.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o2.2 mol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3.1 mol SO:是 个硫酸根离子。【讲解】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种类,所以,使用摩尔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投影练习答案略】【投影练习2】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1 m o l氢 x 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B.1 mol CO2 4C.1
23、 m ol小米 x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评价上题,得出结论】【板书】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投影】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1.1.204x1()24个 H2含 多 少 氢 气 分 子?2.5 m ol的 0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3.M 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投影练习答案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粒子总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为:【板书】5.里=NA【讲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有0.5 mol 02,0.01mol H2so4等,而分子、原子等,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投影练习】
24、1.0.5 m 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2.2 m oi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个氢原子。3.1 molH2s。4中含有 个 H2s。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4.1 mol HC1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5.1 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Im olH zO 中呢?【投影练习答案略】【板书设计】物质的量二、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符 号 为n,单位为摩尔(mol)。2.1 m 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l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x1()23 个。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 号 为 底,单位为m o l1 o.使用摩尔时一,必须指
25、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白福类。5.n=【教学说明】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师应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深入浅出地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不要希望一节课就能解决概念的全部问题,也不要认为讲明白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实际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本章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帮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不断地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较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物质的量(第二课时)【板书】三、摩尔质量1、定义:I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问题解决】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苏 高一化学 必修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