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技术.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实验技术.pdf(1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一 3,5-二硝基水扬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和总糖一、目的掌握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并用此法测定山芋粉中的总糖和还原糖。二、原理糖的测定方法有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类。物理方法是通过其折光率、比旋度的变化来进行测定,也可利用比重计进行测定。比较精确和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测定法。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就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性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利用单糖、双糖与多糖的溶解度不同可把它们分开,并且可用酸水解法使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彻底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再进行测定,这样就可以分别求知样品中总糖和还原糖的量
2、。本实验是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反应液的颜色强度成正比。因此,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即可求得样品的含糖量。此法是半微量定糖法,操作简便、快速,杂质干扰少。三、实验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6支比色管,分别按下表顺序加入各种试剂:将各管混匀后,在540 nm波长下,用0号管调零,分别读取各管的光密度值;号项目空白12345含糖总量(mg)00.20.40.6().81.()葡萄糖标准液(ml)00.20.40.60.81.0蒸储水(ml)2.01.81.61.41.21.0DNS 试 剂(m l)1.51.51.51.
3、51.51.5混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立即用流动水冷却。加蒸储水稀释至25毫升刻度线。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葡萄糖毫克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2.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1)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准 确 称 取1克山芋粉,放入大试管中。先以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3 0毫升蒸储水,搅匀,在5 0 恒温水浴中保温2 0分钟,使还原糖浸出。抽滤或离心,用少量蒸储水洗涤残渣。将滤液收集在1 0 0毫升的容量瓶中,用蒸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作为还原糖待测液。(2)样品中总糖的水解和提取:准确称取0.2克山芋粉,放入大试管中。用移液管加入5毫 升6 m o i/L H C 1,8毫升蒸储水,摇匀后在
4、沸水浴中加热3 0分钟,用流动水冷却后,用6 m o i/L Na O H中和至中性,抽滤或离心,滤液用蒸储水定容到1 00毫升容量瓶中,此为总糖待测液。使用时把它稀释一倍再按量进行。(3)样品中含糖量的测定:取5支比色管,编号,按下表加入各种试剂:将上述各管混匀,其余操作均与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时相同,测定各管光密度值。项目空白还原糖测定管总糖测定管I1 1还原糖待测液(毫升)01.01.000总糖待测液(毫升)00201.01.0蒸俑水(毫升)2.01.()1.01.01.0DNS试 剂(毫升)1.51.51.51.51.5四、结果与计算:将2管光密度值平均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还原糖毫克
5、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百分含量。还原糖还原糖毫克数x样品稀释倍数样品重量X100总糖=水解后不原糖毫克数x样品稀释倍数样品毫克数X 0.9 X 1 00五、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山芋粉2.试剂(1)1毫克/毫升葡萄糖标准液:准确称取100毫克分析纯葡萄糖(预先在105烘干至恒重)置于小烧杯中,用少量蒸储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00毫升的容量瓶中,以蒸播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冰箱保存备用。(2)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 N S试剂):甲液溶解6.9克结晶酚于15.2毫 升10%氢氧化钠中,并稀释至69毫升,在此溶液中加入6.9克亚硫酸氢钠。乙液一一称 取255克酒石酸钾
6、钠,加 到300毫 升10%氢氧化钠中,在加入880毫升1%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将甲液与乙液即得黄色试剂,贮于棕色试剂瓶中。在室温下,放置710天以后使用。(3)6mol/LHCL(4)6mol/LNaOH3.器材(1)容 量 瓶(100毫 升)X2,(25毫 升)X I(2)移 液 管(1毫 升)X4,(5毫 升)X2(3)量 筒(100毫 升)X I(4)移液管架(5)试管X5(6)大试管X2(8)滴管X2(1 0)抽滤瓶或离心机(1 2)吸耳球(1 4)水浴锅(7)标签纸X4(9)玻棒X2(11)擦镜纸(13)72型分光光度计(1 5)称量纸(1 6)烧 杯(50毫升或100毫 升
7、)X 1实验二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动力学分析本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实践机会,学习如何提取纯化、分析鉴定一种酶,并对这种酶的性质,尤其是动力学性质作初步的研究。自 1860年 Bertholet从酒酵母Sacchac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了蔗糖酶以来,它已被广泛地进行了研究。蔗糖酶(invertase)(p一D 吠喃果糖甘果糖水解酶)(fructofuranosidefructohydrolase)(EC.3.2.1.26)特异地催化非还原糖中的。一吠喃果糖甘键水解,具有相对专一性。不仅能催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也能催化棉子糖水解,生成密二糖和果糖。本实验提取干酵母中
8、的蔗糖酶。该酶以两种形式存在于酵母细胞膜的外侧和内侧,在细胞膜外细胞壁中的称之为外蔗糖醐(external yeast invertase),其活力占蔗糖醐活力的大部分,是 含 有 50%糖成分的糖蛋白。在细胞膜内侧细胞质中的称之为内蔗糖酶(internalyeast invertase),含有少量的糖。两种酶的蛋白质部分均为双亚基,二聚体,两种形式的酶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外酶每个亚基比内酶多两个氨基酸,S er和 M e t,它们的分子量也不同,外酶约为27万(或22万,与酵母的来源有关),内酶约为13.5万。尽管这两种酶在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别,但其底物专一性和动力学性质仍十分相似,因此,本实验
9、未区分内酶与外酶,而且由于内酶含量很少,极难提取,本实验提取纯化的主要是外酶。两种酶的性质对照表如下:名称Mw糖 含量亚基底 物为 蔗糖的Km底 物为 棉子 糖的Km等电点pl最适PH稳定PH范围最适温度外酶2 7 万(22 万)50%双26mM150mM5.04.9(3.5 5.5)3.0 7.560内前13.5万3%双25mM150mM4.5(3.5 5.5)6.0 9.0实验中,用测定生成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的量来测定蔗糖水解的速度,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每分钟水解底物的量定为蔗糖酶的活力单位。比活力为每毫克蛋白质的活力单位数。本实验共有九个分实验:一、蔗糖酶的提取与部分纯化二、凝胶过滤
10、柱层析(Sephadex G-100)纯化蔗糖酶三、离子交换柱层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纯化蔗糖酶四、蔗糖酶各级分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五、反应时间对产物形成的影响六、p H 对酶活性的影响和最适pH的测定七、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和反应活化能的测定八、底物浓度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及米氏常数K m 和最大反应速度Vm a x的测定九、尿 素(胭)抑制蔗糖酶的实验(一)蔗糖酶的提取与部分纯化一 实验目的:学习酶的纯化方法,并为动力学实验提供一定量的蔗糖酶。二、试剂:1 .干酵母2 .石英砂3 .甲 苯(使 用 前 预 冷 到 以 下)4 .去离子水(使用前冷至4 左右)
11、5 .2 0 m m o l/L T r i s-H C l 缓 冲 液,p H 7.36 .无水乙醇三 仪器:1 .研 钵 1 个2 .离心管2个3.滴管3 个4 .量筒5 0 m l 1 个5 .水浴锅1 个6 .恒温水浴7 .烧 杯 1 0 0 m l 2 个8 .广泛p H 试纸9 .高速冷冻离心机四 操作步骤:1.提取(1)准备一个冰浴,将研钵稳妥放入冰浴中。(2)称 取 1 0 g干酵母,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石英砂。(3)量取30 m l T r i s-H C l 缓冲液缓慢加入酵母中,边加边研磨成糊状,约需6 0 分钟。(4)将混合物转入两个离心管中,平衡后,用高速冷离心机离心
12、,4,l O O O O r p m,l O m i n。如果中间白色的脂肪层厚,说明研磨效果良好。用滴管小心地取出脂肪层下面的水相,转入另一个清洁的离心管中,4,1 O O O O r p m,离 心 1 O m i n。(7)将清液转入量筒,量出体积,留出0.5 m l 测定酶活力及蛋白含量。剩余部分转入清洁离心管中。此 为“粗级分I”。2.热处理(1)预先将恒温水浴调到50,将盛有粗级分I 的离心管稳妥地放入水浴中,50下保温30分钟,在保温过程中不断轻摇离心管。(2)取出离心管,于冰浴中迅速冷却,用 4,lOOOOrpm,离 心 lOmin。(3)将上清液转入量筒,量出体积,留出0.5
13、ml测定酶活力及蛋白质含量(称为“热级分 H)。3.乙醇沉淀将热级分II转入小烧杯中,冰浴,逐滴加入等体积预冷至-2 0 的 95%乙醇,同时轻轻搅拌,共需30 分钟,再在冰浴中放置10分钟,以沉淀完全。于 4,lOOOOrpm,离心lO m in,倾去上清,并滴干,沉淀保存于离心管中,盖上盖子或薄膜封口,然后将其放入冰箱中冷冻保存(称为“醛级分HI)。废弃上清液之前,要用尿糖试纸检查其酶活性(于下一个实验一起做)。(-)凝胶过滤柱层析(S e p h a d e x G-1 0 0)纯化蔗糖酶一、原 理凝胶层析法(即凝胶过滤法gel filtration)是根据生物分子大小不同而将其分离开的
14、一种方法,又称为分子筛层析(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排 阻 层 析(exclusionchromatography),凝胶本身具有一种网状结构即分子筛,它可以把生物分子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好象过筛可以把大颗粒与小颗粒分开一样。但这种“过筛”与普通的过筛不一样。将凝胶颗粒在适宜溶剂中浸泡,使充分吸液膨胀,然后装入层析柱中,加入欲分离的混合物后,再以同一溶剂洗脱。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由于直径大于凝胶孔径,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沿凝胶颗粒间的空隙最先流出柱外,而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流速缓慢,以致最后流出柱外,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到分离。分离过程的示
15、意图见图2-9。342图2-9.凝胶层析的原理A.小分子由于扩散作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被滞留,大分子被排阻的在凝胶颗粒外面,在颗粒之间迅速通过。B.I 蛋白质混合物上柱;2 洗脱开始,小分子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大分子则被排阻于内颗粒之外;3 小分子被滞留,大分子向下移动,大小分子开始分开;4 大小分子完全分开;5 大分部子行程较短,已洗脱出层析柱,小分子尚在行进中。“,商 品 名 Sepharose),人工合成的凝胶是聚丙烯酰胺凝胶(商品名为Bio-gel P)和葡聚糖凝 胶(Sephadex),它们都是具有不同孔隙度的立体网状结构的凝胶,不溶于水,其内部结构见图2-1 0,化学结构式如图2-
16、11。图2-1 0.葡聚糖凝胶的内部结构0 CH,CHOHCHOHCH:O、HH?0H HO葡聚糖直链HCHOH交联剂图2-1 1.葡聚糖凝胶化学结构这种聚合物的立体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有相应的数量级。在凝胶充分溶胀后,交联度高的,孔隙小,只有相应的小分子可以通过,适于分离小分子物质。相反,交联度低的孔隙大,适于分离大分子物质。利用这种性质可分离不同Mr的物质。当凝胶装柱后,柱床体积称为“总体积”,以V Q o l a l v o l u m e)表示。实际上V,是由V。,M与V g三部分组成,即V产Vo+Vi+%。V 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体积(o u t e r v
17、 o l u m e)又称“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之间空隙之间的水相体积;%为内体积(i n n e rv o l u m e),又 称“内水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它可从干凝胶颗粒重量和吸水后的重量求得;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因此V 1-V 0等于V i+Vg。洗脱体积(V e,e l u t i o n v o l u m n)与V。及V j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e=V0+KdV j式 中V。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Q 为样品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凡 是Mr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和外部的分配系数。它只与被分
18、离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层析柱长短粗细无关,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凡 可通过实验获得,上式可改写成:上式中Vc为实际测得的洗脱体积;V。可用不被凝胶阻滞的大分子物质的溶液(最好有颜色以便于观察,如血红蛋白、印度黑墨水、M r约200万的蓝色葡聚糖-2,000等)通过实际测量求出;M可 由gWR求 得(g为干凝胶重,单位为g;WR为凝胶的“吸水量”即膨胀度,以ml/g表示)。因此,对一层析柱凝胶床来说,只要通过实验得知某一物质得洗脱体积V。,就可算出它的K 值。以上关系可用图4表示。可以有下列几种情况:1.当Kd=O时,则Vc=Vo。即对于根本
19、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大分子物质(全排阻),洗脱体积等于外水体积(图2-12组分a)。2.当K d=l时,M=V o+V i。即小分子可完全渗入凝胶内部时,洗脱体积应为外水体积与内水体积之和(图2-12组分c)。可以看出,对某一凝胶介质,两种全排出的分子即Kd都等于零,虽然分子大小有差别,但不能有分离效果。同样两种分子如都能进入内部空隙,即Kd都等于1,它们即使分子大小有不同,也没有分离效果。因此不同型号的凝胶介质,有它一定的使用范围。3.当0 心 l,表示凝胶对组分有吸附作用,此时VcVo+Vi。例如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在Sephadex G-25中的洗脱体积远超出理论计算
20、的最大值(Kd值分别为1.2,1.4,和2.2),这些化合物的K d l。图2-1 2.凝胶层析柱洗脱的三部分示意图V。表示外体积;V,内体积;V、Vg分别代表组分b 和 c 的洗脱体积在实际工作中,对小分子物质也得不到人=1的数值,特别是交联度大的凝胶差别更大,如用G-1 0 型得K d 值在0.7 5 左右的物质,在用G-2 5 型时K d 在 0.8 左右。这是由于一部分水相与凝胶结合较牢固,成为凝胶本身的一部分,因而不起作用,小分子不能扩散入内所致。此时V i 即不能以g WR计算,为此也常有直接用小分子物质D2O,N a C l 等通过凝胶柱而由实验计算出M值的。另一个解决的办法是不
21、使用V i 与 K d,而 用 Ka v(有效分配系数)代替L,其定义如下:(V -V )已知 凡,=:-,将 vt-V。代替V贝 I:K即(V,-v)即匕=匕+长 卬(匕一匕)在这里实际上将原来以水作固定相(V i)改为水与凝胶颗粒(V,-V o)作为固定相,而洗脱剂(V e V。)作为流动相。K a v 与 K d 对关联度小的凝胶差别较小,而对交联度大的凝胶差别大。在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组分没有吸附作用时,当流动相流过V,体积后,所有的组分都应该被洗出来,这一点为凝胶层析法的特点,与一般层析方法不同。Ve与分子量的关系:对同一类型的化合物,洗脱特性与组分的分子量有关,流过凝胶柱时,按 M
22、r大小顺序流出,M r大的先洗脱出来。V。与 M r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e=K1-K2logMrK|与 K2为常数,M r为相对分子质量,Ve也可用VeVo(分离体积),Ve/Vo(相对保留体积),Vc/Vt(简化的洗脱体积,它受柱的填充情况的影响较小)或 Kav代替,与分子量的关系同上式,只是常数不同。通常多以Kav对 M r的对数作图得一曲线,称 为“选择曲线”,如图2-13所示。曲线的斜率是说明凝胶性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内,曲线愈陡,则分级愈好,而工作范围愈窄。凝胶层析主要决定于溶质分子的大小,每一类型的化合物,如球蛋白类,右旋糖酢类等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的选择曲线,可用
23、以测定未知物的M r,测定时以使用曲线的直线部分为宜。图2-1 3.球蛋白Mr 选择曲线”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M r,方法简单,技术易掌握,样品用量少,而且有时不需要纯物质,用一粗制品即可。例如在一粗酶制剂中,为了测定某一酶组分的分子量,只要测定洗脱液中具有该酶最大活性的部分,然后确定其洗脱体积,即可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其Mr。凝胶层析法测定M r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在 pH6 8 的范围内,线性关系比较好,但在极端pH 时;一般蛋白质有可能因变性而偏离。(2)一般球状蛋白质的轴比虽有差异,但 IgMr与 K”值的线性关系依然维持。而纤维状蛋白质轴比大,不能运用上述公式。如血纤维蛋白就属这种
24、情况。(3)糖蛋白在含糖量超过5%时,测得M r 比真实的要大,这可能是糖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水合值所致;而铁蛋白则与此相反,测得的M r 比真实的要小,推测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铁的存在使蛋白质外壳的结构更加紧凑之故。(4)变 性 剂(如尿素)和盐酸胭存在时,只要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出标准曲线,依然遵守上述公式的关系。(5)有一些酶底物是糖,如淀粉酶,溶菌酶等会与葡聚糖凝胶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与酶-底物络合物相似,因此在葡聚糖凝胶上层析时表现异常。用凝胶层析法所测M r 的结果,要和其他方法的测定相对照,由此才可作出较可靠的结论。凝胶层析技术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周期短,重复性能好,而且条件温和,一般
25、不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目前已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例如可用于脱盐,浓缩高分子物质的溶液,生化物质的分离提纯,去除热源物质以及用于测定高分子物质的Mr。下面实验是以葡聚糖凝胶层析法为例测定蛋白质的Mr。二、操作方法(-)一般操作方法1.凝胶的选择和处理:葡聚糖凝胶是以干粉形式保存的,因此使用前必须将干凝胶浸泡于将要用作洗脱剂的相同液体或蒸储水中,充分溶胀后才能使用。根据层析柱的体积和所选用的凝胶膨胀后的床体积(即膨胀度),计算所需凝胶干粉的重量。将称好的干粉倾入过量的洗脱液中,一般多为水、盐溶液或缓冲液,放置于室温,使之充分吸水溶胀。注意不要剧烈搅拌,以防颗粒破碎。浸泡时间根据凝胶交联度不同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实验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