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pdf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pdf(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 州I市第五中学备课教案2 0 1 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杨志杰高 二(3)班(1 0)班绪 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至I J,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2: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
3、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
4、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焙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热能能 量 变 化-电能光能r 放热反应:化 学 反 应 吸热反应:思考7、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镀固体与氢氧化铁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一 E(反应物的总能量)AH=
5、E(反应物的键能)一 E(生成物的键能)反 应 过 程ci练 习 l)lmolC与 lmolH2(Xg)反应失成Imol CO(g)和 I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414=kJ/mol。2)拆开 ImolHH 键、ImolNH 键、ImolN三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436kJ、391kJ、946kJ,则 I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I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3、H2+F2=2HF H2+Cl2=2HC1预测当生成2 moi HF和 2 moi HC1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HCNOFClH436C415331N389293153O46
6、5343201138F568486272184157C1432327201205252243C=C 620 C=O 708若干化学键的键能(kJ/mol,2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反应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7、二学习过程1.复习回忆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5)、什么是反应热(焙变)2.引入阅读课本:例 1 与例2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3)
8、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一”(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注意点: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A H 它表示了什么意义?A H 的值与什么有关系?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 J/m o 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A H 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N I 不同。例题1、当 I m o l 气 态 啦 与 I m o l 气态C 1 2 反应生成2 m o i 气态H C 1,放 出 1 8 4.6K J 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
9、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l m o l N 2(g)与适量0 2(g)反应生成N O (g),需吸收68 k J 的热量;2)2 m o i c u(s)与适量0 2(g)反应生成C u O(s),放出3 1 4 k J 热量;3)1 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9.3 6k J 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4 g C O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 O 2,放 出 9.6k J 热量,写出C 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H 2 (g)+O 2 (g)=2 H 2。(1);A H=-5 7 2 k J /m o lC H 4(g)+2 0
10、2 (g)=C 0 2(g)+2 H20 (1);A H=-8 9 0 k j/m o l由 I m o l 氢气和2 m o l 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H 2 (g)+。2 =2 H 2。(1);A H=-5 7 2 k j/m o lC 3 H 8(g)+5 0 2(g)=3 c 0 2 (g)+4 H20 (1);A H =-2 2 2 0 k j/m o l5 m o 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 8 4 7 k 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A)1:3 (B)3:1 (C)1:4 (D)1
11、:17、已知(1)H2(g)+1/2 02(g)=H20 (g)A H i =a k j/m o l(2)2 H 2(g)+02(g)=2 H20 (g)A H2=b k j/m o l(3)I l2(g)+1/2 0 2 (g)=H20 (i )A I I 3 =c k j/m o l(4)2 H 2(g)+O 2 (g)=2 电0 ()A H 4 =d k j/m o l则 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 C。A、a c d 0C、2 a=b 08.若 2.6 g 乙 焕(C 2 H 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 O 2 (g)时放热1 3 0 k J。则乙焕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12、_ _C 2 H 2 (g)+5/2 02(g)=2 C 02(g)+H20 (1)A H=-1 3 0 0 k j/m o l2 c 2 H 2 (g)+5 0 2 6)=4 C 0 2(g)+2 1 1 2 0(1)A H=-2 60 0 k j/m o l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燃烧热,中和热,能源二学习过程1、燃烧热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1)定义:在 2 5 C,1 0 1 k P a 时,I m o 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
13、下几点:研究条件:2 5 0 c ,1 0 1 k P a 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 o l 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A H Q 1 的 是(B)A.H 2(g)+C1 2(g)=2 H Cl(g);H=-Q 1/2 H2(g)+l/2 Cl2(g)=H Cl(g);AH =-Q2B.C(S)+1/2 02(g)=C0 (g);H=-Q iC(s)+02(g)=C02(g);AH=-Q2C.2 H2(g)+0 2(g)=2 H20(l);H=-Q j2 H2(g)+0 2(g)=2 H20(g);AH=-Q2D.S(g)+02(g)=S 02(g);AH
14、=-QIS(s)+02(g)=S 02(g);AH=-Q23,2 98 K,l Ol k Pa 时,合 成 氨 反 应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N2(g)+3 I 1 2(g)=2 NH 3(g);1 1=92.3 8 k J/m o l(在该温度下,取 1 m o l N2(g)和 3 m o l I 1 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 8 k J,其原因是什么。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4.1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
15、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板书】4.1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 1 7 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一一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5 L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
16、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一一原电池。【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 n+2 H=Z n2+H2 t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
17、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3)原理:(负氧正还)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学生:活泼金属
18、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学生:负 极(Z n)正 极(Cu)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19、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负 极(Z n):Z n-2 e=Z n+(氧化)正 极(Cu):2 H+2 e=H 2 t (还原)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注意:电极方程式要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满足所有守衡总反应是:Z n+2 H =Z n +H 2 t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学生:当然能,生活
20、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娃质条及思考:锌铜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保证锌铜原电池原理不变,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C、F e S n、P b、A g、P t、A u 等)问:锌铜原电池中硫酸能换成硫酸钠吗?判断是否构成原电池,是的写出原电池原理。(1)镁铝/硫酸;铝碳/氢氧化钠;锌碳/硝酸银;铁铜在硫酸中短路;锌铜/水;锌铁/乙醇;硅碳/氢氧化钠(2)锌铜/硫酸(无导线);碳碳/氢氧化钠若一个碳棒产生气体1 1.2升,另
21、一个产生气体5.6升,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并求锌片溶解了多少克?设原硫酸的浓度是lmo l/L,体积为3 L,求此时氢离子浓度。仆、铜国和姓剧田幺仪朝至在一起悬在水中,滴入硫酸铜,问是否平衡?(银圈下沉)Zn Cu 衣/*梃 E 出 工 nH/I,而 A A f i-U t l、Z n S O 4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其中,用到了盐桥什么是盐桥?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 C 1 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盐桥的作用是什么?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 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 C u 2+而带上了负电。盐硫
22、酸铜 孑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彳硫酸铜 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反应:得 到 电 子(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失 去 电 子(氧化反应)总反应:正极反应+负极反应想一想:如何书写复杂反应的电极反应式?较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简单电极反应式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放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 用 Li O:,和 Na z CO,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 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已制得在6 5 0 C下工作的燃料电池,试完成有关的电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为:2 C0+2 C0?-4
23、e-=4 C0 z练习: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F e,F e =3 F 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组成是()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 e Ch 溶液B、正极为碳,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 e (N O,溶液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 e 2(S 0,)3 溶液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 S O,溶液练习: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 H 2+0 2=2 比 0,电解质溶液为KOH,反应保持在高温下,使 HQ蒸发,正确叙述正确的是:()A.他为正极,为负极B.电极反应(正极):02+2 H20+4 e-=4 0 1 1C.电极
24、反应(负极):2 H 2+4 0 H =4 H 2 0-4 e-D.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练习: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溶液一定干电池示意图铅蓄电池示意图图 2-15废电解质电解质溶液,和浸在轮。化学电池放电到拿电池、银锌电池等;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下面介绍化学电池的种类:1.干电池:普通锌镭干电池的简称,在一般手电筒中使用锌钛干电池,是用锌皮制成的锌筒作负极兼做容器,中央插一根碳棒作正极,碳棒顶端加一铜帽。在
25、石墨碳棒周围填满二氧化镒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用离子可以通过的长纤维纸包裹作隔膜,隔膜外是用氯化锌、氯化铉和淀粉等调成糊状作电解质溶液;电池顶端用蜡和火漆封口。在石墨周围填充Zn Ck、NH C1和淀粉糊作电解质,还填 有Mn O?作 去 极化剂吸收 正 极 放 出 的 玲,防止产生极化现象,即 作 去 极 剂,淀粉糊的作用是提高阴、阳离子在两个电极的迁移速率。电极反应为:负极 Z n 2 e =Z n 正极 2+2 e =2NH3+H2H z+2Mn Oj=Mr u Os+H 2O正极产生的NH 3又和Z n C L作用:Z n2+4NH3=Z n NI L F干电池的总反应式:Z n+2N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化学 选修 化学反应 原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