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笔记全集.pdf





《高中化学竞赛笔记全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竞赛笔记全集.pdf(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化学笔记加竞赛全集(注:非理科化学八4 节略)电解质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孑全部是口的是酸;离解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B的是诚.5.1 酸碱理论及其发展由于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着已电离的弱电解质的离子和来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之间的平街叫电离平街.5.1.1 阿累尼乌斯(Arrh eni us)电离理论1 8 8 7年A r r h e n i u s提出,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H卡的物质叫酸(a c i d),能电离产 生 O I F 的物质叫碱(b a s e),酸和碱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酸碱反应的产物主要是作如:H.S水 溶 液 的 电 离:K.1-9.1X101Q=1.1X 1(r口,
2、P0,水溶液中的电离:Q=7.25X 1。Ku=7.21X10K.,=2.2X1”为溶剂的水和盐类。主要针对弱电解质如:酸:H A c .H+A c碱:N a O H =Na+O H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N a O H +H A c =N a A c +H2O反应的实质是:H+O H =H2O根据电离学说,酸碱的强度用电离度a来表示。对于弱电解质而言,在水溶液中仅仅是部分电离,电离度:表示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的电离的百分数。设HA为一元酸,它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 A =H +Aa=始必-1aAixiofl%电离度定义为%式中:CIIA表示-元弱酸的分析浓度(或总浓度);H A 表示
3、平衡浓度在CHA一定的条件下,。值愈大,表示弱酸电离得愈多,说明该酸愈强。对于多元酸 HnA n H+An这一离解平衡包含若干分步离解反应:HnA Hn.(A +H+Hn.(A =:Hn.2A2-+H+a-!=-ifx z ix 100%般的对多元酸,差别不是很大时,若第-级电离比其他各级电离大很多,则可近似看作是第级电离的结果,若各级电离都不太小且常采用酸、碱离解的平衡常数来表征酸碱的强度。H A _ -A +H+网HnA Hn.1 A +H+K 叽扯-旭,*(H.A1H n“A =H n 一 2 A2+H*K一P W门 附】眸 值1HnA -An +n HKs(H.A对于弱碱而言,同样存在
4、着电离平衡,K b。K a,K b 的意义:K,(或 KQ值可以衡量弱酸(碱)的相对强弱,K值Wi t)7认为是弱的。1 0-2 长 i o-3 中强电解质(可以实验测得)同一温度下,不论弱电解质浓度如何改变,电离常数基本保持不变。K a,K b 随温度而改变,(影响较小,一般可忽略)K a与 a的关系:以 HA为例,初始浓度为CH A s?=i A-+H+初始 c 0 0平衡 c(l a)c a c aK.J2Z2!_若 c/K a W5 0 0 时,1-ac a 2=Ka电解质的强痛是相对于某种溶剂而t的.如MAC在水溶液中弱电解质,但在液氨为溶剂的溶液中,则为强电解质.故不可把分类绝对化
5、,通掌所说的电斛质的强弱,是相对于水而言的.溶剂不同,电离度也不同.稀释定律T 一定时,稀释弱电解质,c,a /;反之c/,a K a 是常数。人们把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定义为酸度,作为在酸碱反应中起作用大小的标志。p H=-l g H+电离理论的局限性:只适用于水溶液。5.1.2酸碱质子理论1 9 2 3 年由布朗斯台德(Brd)nste d)提出。根据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酎)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酎)的物质是碱,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之:酸=质子+碱例如:H A 5=H+A-酸碱相互依存的关系叫作共施关系。上式中的HA 是 A的共物酸:A是 HA 的共粗碱。HA-A 称为共
6、物酸碱对。这种因质子得失而互相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称为共朝酸碱。因此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只是酸较其共轲碱多一个质子。如:酸 碱H C1 O4 h H+C1 O4H 2 c O 3 H+H C O3HCC)3-5=:H+C O32-3N H:=H+N H3上面各个共匏酸碱对的质子得失反应,称为酸碱半反应。各种酸碱半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单独进行,而是当一种酸给出质子时,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碱来接受质子。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的转移。例如H A c 在水溶液中离解时,溶剂水就是接受质子的碱,它们的反应可以表示如下:2HAc=*Ac*跖*HaQ+H*=卬_9_*2 _ _ _ _ _ _ _ _ _
7、 K,只与温度有关.HAc+HaQ 二 H/Z +Ac霰l 明 明 陶其结果是质子从HA c转移到H2O,此处溶剂H2O起到了碱的作用,H A c 离解得以实现。为了书写方便,通常将H 3 O+写作H+,故上式简写为:H A c Z=H+A c-水两性,水的质子自递作用:H p+皿=卬 *O tr平衡常数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即:Kw=H3O+O H 水合质子比0+也常常简写作H+,因此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常简写作:KW=H+O H 这个常数就是水的离子积,在 2 5 时等于1 0 一%于 是:K w=1 0 味 p K*.=1 4根据质子理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也是一种质子的转移过程,例如:H C
8、I+N H 3 .N H 4 为例。3同理,K4 Fe(CN)6 中,4个K+为外界,Fe?+和C f T共同构成内界。在配合分子 Co(NH3)3 Cb 中,C o3 N H 3和C全都处于内界,是很难离解的中性分子,它没有外界。中心离子(或原子)(c e nt r a l ion or c e nt r a l a t om)根据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原子(或离子)必须有空轨道,以接受孤对电子。一般是金属正离子或原子,(大多数是过渡金属,极少数是负氧化态),少数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配 位 体(lig a nd)在内界中与中心离子结合的,含有孤对电子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叫做配位体。在形成配位键时
9、.,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如N%一配位体,N 配位原子。配位体有阴离子,如X(卤素离子),0H SC N C N RC O C T(竣酸根离子),C2O42-,P O/一 等;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如H2 O,N H3,C O,醇,胺,醛等。只 含 有 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为单 齿(基)配 位 体(u nid e nt a t e lig a nd),如H20,N H 3: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并同时与一个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的配位体,称多基配位体(mu lt id e nt a t e lig a nd)如乙二胺H2 N-CH2-CH2-NH2(简写作e n)及草酸根等。多基配位体
10、能和中心离子(原子)M形成环状结构,象螃蟹的双螯钳住东西起螯合作用样,因此称这种多基配位体为螯合剂。有些配位体虽然也具有两个或多个配位原子,但在一定条件下,仅有一种配位原子与金属配位,叫做两可配位体。如,硝基(一N O?以N配位)与亚硝酸根(一0一N=0 以0配位),又如硫鼠根(SC N,以S配位)与异硫鼠根(N C S,以N配位)。配位体中多数是向中心离子(或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但有些没有孤电子对的配位体却能提供出3 t键上的电子,例如乙烯(C2 H4)、环戊二烯离子(C5H5)、苯(C6 H6)等。配 位 数(c oor d ina t ion nu mb e r)与中心离子直接以配位键结
11、合的配位原子数目称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配位键个数。单基配位体: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配位体数目。多基配位体:配位数=配位体的数目与齿数相乘。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一般为2,4,6,8等,其中最常见的是4和6。影响配位数的因素有:1)中心离子的电荷数:电荷越高吸引配位体的数目越多;2)中心离子的半径:半径大,可容纳的配位体多,配位数也增大。3)温度升高时,常使配位数减小。配离子的电荷在Co(丽JJ,Copy”,Cu),*和C u(e n)/-+,由于配位体都是中性分子,所以配湍孑的电荷(和中心离子的电荷相等)依次为+3,+2,+2和+2;在 C o(NRJ,CI L(Co(N,).CItr,Co(NH,)
12、C o (NM,),Cl,r,C o(HR,)Cl,*和 CoCIJ-中,由千配位体中有带负电荷的C高孑(和中心高孑的电荷相减得到所带电荷数),从2到3-.如果形成的是带鬲正电荷或负电荷的配离子,那么为了保持配合物的电中性,必然有电荷相答符号相反的外界离孑同配离子结合.因此,由外界离孑的电荷也可以标出配离子的电荷,例如,K,Fe(CN)J和K,Fe(CN)J中的配离子电荷分别是一3和一,4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总电荷的代数和。配合物的命名(n o m e n c l a tur e o f c o o r d i n a ti o n c o m p o un d)配合物的命名与一
13、般的无机化合物的命名相类似,某化某、某酸某、某某酸,配合物的内界有一套特定的命名原则。先来看一下外界的命名:a、外界的命名,即 外部分的命名。(a)若外界是简单的阴离子,则 称“某化某”。(b)若外界是酸根离子,则 称“某酸某”(c)若是氢离子,则以酸字结尾,若是其盐,则称是某酸盐。b、配 离 子(内界)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俗名)一般按照下列顺序:配位体数一配位体名称一合一中心离子的氧化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不同配位体之间用小黑点“,分开。如 CU(N H 3)4 S C 4 硫酸四氨合铜(H)如果有儿个配位体,其先后顺序:先负离子后中性分子。氯化二氯 四氨合钻(I I I)若有儿
14、伸阴离子,则先茵单离子复杂离子-有 机 械 根(由简单刎复杂)若有几种中性离子,先 NR,f H,Q f有机中性分孑但是有一些常见的配合物通常用习惯上的简单叫法。如:铜氨配离子、银氨配离子还有一些俗名,如早 在 19世 纪 末(1893)年,瑞士化学家Ve rne r合成了大量简单配合物,井仔细匆究了它们的组成、性质和空间结构.虽然当时还没有近代的原子.分子结构理论和近代的光谱等实毅技术,但 We rne r用简单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电导方法,确定了大量简单配合物的内、外界和配位数,直刎现在仍为世界所公认.他不愧为近代配合物化学的奠基人.赤 血 盐(铁氟化钾)、黄 血 盐(亚铁氟化钾)、普鲁士蓝
15、(亚铁氟化铁)(2)配合物的类型(T yp e s o f c o o r d i n a ti o n c o m p o ud)配合物的范围极广,主要可以分以下几类:简单配位化合物也称维尔纳型配合物,单基配位体(X,C N-)与中心离子直接配位形成。大量水合物实际也是以水为配位体的简单配合物,例如:F e(H2O)63 A g Cl2-,Z n(C N)42-螯 合 物(俗称内配盐)由中心离子和多基配位体结合而成的配合物。其特点是含有2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为螯合剂,c h e l a ti n ga g e n ts),通常形成环状结构,叫螯合物或内配合物,形成的环越多越稳定。,
16、例如中 I*阴离子具可以生成中性分子“内配盐”。如53=c _ o 4yli螯合物多具有特殊的颜色,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由于螯合物结构复杂,用途广泛,它常被用于金属离子的沉淀、溶剂萃取、比色定量分析等工作中。(3)配合物的异构现象(Isomerism of coordination compoud)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原子种类和数目相同)但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互称为异构体(isomer)o可将异构现象分为结构异构和空间异构。结构异构可分为四类,电离异构、水合异构、配位异构和键合异构。在一般条件下,第-过渡系列金属与SCfT形成的配离子中往往是金属离子与N 原子结合,
17、而第二,三(第四、五周期)过渡系列(特别是伯系金属)则倾向于与S 原子相连接。空间异构配位体在中心原子(离子)周围因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叫做空间异构或立体异构,它又分为几何异构(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a.顺一反异构 由于内界中二种或多种配位体的几何排列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现象,叫顺一反异构,例如同一化学式的Pt(NH3)2Cb却有下列两种异构体:异构名称例实验现象电离异构CoSO4(NH3)5Br(a);CoBr(NH3)5SO4()AgNO.s AgBr,BaCl 2-BaSO 水合异构Cr(H2O)6Cl3 紫色CrCl(H2O)5C12 H2O(亮绿色)CrCl2(H2O)4Cl-
18、2H2O(暗绿色)内界所含水分子数随制备时温度和介质不同而异;溶液摩尔电导率随配合物内界水分子数减少而降低。配位异构Co(en)3Cr(Ox)3;Co(Ox)3Cr(en)3键合异构 CON O2(N H3)5 C 1 2;COO N O(N H3)5 C 12黄褐色,在酸中稳定;红褐色,在酸中不稳定H人 尸Pl顺式反式八面体Ma4b2也有如下的顺一反异构体:顺式顺式指同种配位体处于相邻位置,反式指同种配位体处于对角位置。b.旋光异构 旋光异构的两者互成镜影,如同左右手一样,倘若是手心向前(或向后),两者不能重合。61 V *显然,内界中配位体的种类越多,形成的立体异构体的数H也越多。历史上曾
19、利用是否生成异构体和异构体多少,以判断配合单元为何种几何结构。5.2.2 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中心离子(或原子)当配位体一定时.,中心离子电场越强,所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大。中心离子电场主要决定于中心离子的半径和电荷,而离子势(6=Z/r)正是综合考虑了这两方面的因素,为此离子势越大的中心离子生成的配合物越稳定。根据电子层结构的不同可以将中心离子分成三类:外电子层为2e或 8e结构的阳离子,它们一般正电荷较小,离子半径较大,极化力较小,本身也难变形,属于硬酸。对于同一族的离子而言,由于所带电荷相同,但是半径却依次增大,所以它们形成的配合物从上往下稳定性依次减弱。例如下列离子同氨
20、基酸(以接氧配位)形成的配合物,其稳定性顺序如卜:Cs+Rb+K+Na+Li+;Ba2+Sr2+Ca2+Na+(8e);Cd2+(18e)Ca2+(8e);In3+(18e)Sc3+(8e);外层电子结构为9 17e结构的阳离子,从电子层结构来说,它们介于8e和 18e之间,是/型 的 过 渡 金 属 离 子,属于交界酸,稳定性比类为高,极化力强,且因为4 层未满,可以形成内轨型配合物,具体还要视电子结构而定。(2)配位体的影响笼统地说,配位体越容易给出电子,它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位健就越强,配合物也越稳定。配位键的强度从配位体的角度来说明下列因素的影响。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对于8 电子构型的碱金
21、属、碱土金属及具有较少d 电子的过渡金属(W B,IV B)即所谓的阳类离子,由于其6值很小,不易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仅 与 EDTA可生成不太稳定的螯合物。但同电负性大的配位原子相对来说可以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其稳定性的顺序随配位原子电负性的增大而增大,顺序为:N P A s S b:0 S S e T e:FC l B rL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结合靠静电作用力。例如:稳定性BF4 BCl 4。对于类(18电子和18+2电子构型)阳离子来说,例如IB、IIB族及d 电子数H较多的不规则构型的过渡金属离子,由于极化能力较强,它们易和电负性较小的配位原子生成较稳定的配合物,其稳定性的顺序与类正好相
22、反,即 Nv PA s;F C K B r O F,如 H gM?的稳定性按F;I 的顺序增大。配位体的碱性L 的碱性越强,与 M“+离子结合的趋势就越大,生成相应的配合物就越稳定。螯合效应和空间位阻对于同一种配位原子,多基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螯环,比单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稳定,这种由于螯环的形成而使螯合物具有特殊稳定性的作用叫做螯合效应。在螯合物中形成的环的数目越多、稳定性越高。但若在螯合剂的配位原子附近如果存在着体积较大的基团时,会阻碍和金属离子的配位,从而降低了配合物的稳定性,这种现象就是空间位阻。5.3 酸、碱、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行为5.3.1酸碱离解平衡及其各组分的分布曲线(1)酸
23、碱的离解平衡酸碱的强弱取决于物质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强,酸性就愈强;反之就愈弱。同样,接7受质子的能力愈强,碱性就愈强;反之就愈弱。在共腕酸碱对中,如果共朝酸愈易给出质子,酸性愈强,则其共辄碱对质子的亲和力就愈弱,就愈不容易接受质子,碱性就愈弱。例如HC10.、HC1都是强酸,其共桅械C10J、c r 都是弱碱.反之,共胧酸电弱,给出质子的能力在5%则其共挽城就愈强.例如N H f、HS一等是因酸,它们的共饶诚NH3是较强的诚,S?一则是强碱.各种酸碱的离解常数Ka和 Kb的大小,可以定量地说明各种酸碱的强弱程度。共规酸碱对的Ka和 Kb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H
24、Ac+HQ H it/*AcA 7 a O H A t*O K-踝2 1即 Ka“Kb=Kw=10 M 或 Kb K.也就是 pKb=pKw-pKa因此知道了酸或碱的离解常数,就可以计算它们的共加碱或共葩酸的离解常数。对于多元酸,要注意Ka与 Kb的对应关系,如三元酸H3A在水溶液中:HjA-H)O r K AH Q.+H ZH i A T H Q*-*O H-HAa-H/_士 H jX-*O M-H N,-+HjO J,-HjO*-A,-+H/)1-.HAa-fO H-则%-Kt|K-H*O H-Kw几个基本概念:刊 法 度:溶液共瓶酸碱对处千平街状态时,它们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总浓度(分析
25、法度):各伸存在形式平衡浓度之和称为总浓度或分析浓度;分布系数:某一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即为该整体的分布系数,以 6 表示.分布曲线:分布系数6 与溶液QH 值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分布曲戏.(2)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一元酸例如H A c,设它的总浓度为c。它在溶液中以HAc和 A以两种型体,它们的平衡浓度分别为H A c和 Ac ,则 c=HAc+AcT。又设HAc所占的分数为由,A L 所占的分数为d 0,则8图工2 堇酸的分布曲我同样可得O -c(HAc)t(A图5-1 HAc的分布曲线&附 +显然,各种组分分布Ka=H+Ac-/HAc+66的下标表示某种型体所含的H+数。式中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竞赛 笔记 全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