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计算分类归纳.pdf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分类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化学计算分类归纳.pdf(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 H=b,则B.在滴有酚酷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 H 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V7C.L 0 x l(3m ol/L盐酸的pH=3.0,l.OxlOmmoi/L 盐酸的D.若 1mLpH=1 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则N aO H 溶液的pH=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 a,故 A 错误;B 酚酸的变色范围是pH=8.0 10.0(无色一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 定 小 于 7,
2、可能在78 之间,故 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V|;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 有 10,|=10-(1 4 一 叼 2=巴=1巾 314,现在vi/V 2=l(y2,又知a=l,所以b=ll【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2010全国卷1)12.
3、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 0.25g磷消耗掉314mL氯 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b与 PC 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解析】设 n(PCb尸X mol,n(PCl5)=Y m ol,由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由C1元素守恒有3X+5Y=(0.314x2)/22.4=0.028.,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 故选 C【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
4、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2010 重庆卷)1 2.已知 H2(g)+Br2(l)=2HBr(g);A =72kJ/m ol.蒸发 Im olB nU)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1兄 HBr(g)1”商分了中的化学楷研赞M 需要吸收的很l/U436369则表中a 为A.404B.260C.230D.200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由已知得:Br2(l)=Br2(g)AW=+30K J/m o l,则峰(g)+Br2(g)=2I I Br(g);H=-102K J/m o l.436+a-2X 369
5、=-102;a=-200K J,D 项正确。(2010福建卷)12.化合物Bil ir u b 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 8 m 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 i 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ci。,。、。3JJ1JIIZE-ca里反应时帧/minA 2.5/Limol L-1 m in -和 2.0/nmol L-1B 2.5/Limol L_1 m in-1 和 2.5 jumol L-1C 3.0 jumol L_1 m in-1 和 3.0 jumol Z T1D 3.0/nmol L-1 m in-1 和 3.0
6、 jumol L-1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第 8 秒 可 第 4 秒时反应物浓度差A C 为尸mi n,加 为4秒,所 以 在 4 8m 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5“。/L m i n 1可以排除CD两个答案;图中从o m i n 开始到8m i n 反应物浓度减低了 4 倍,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8m i n 到 第 16分也降低4 倍,即山10 血 厂 m i n T 降低到2.5机。/L m in T ,因此推测第16m i n 反应物的浓度为2.5 机。/r1 m in 1,所以可以排除A 而 选 B答案:B(2010上海卷)2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
7、p H 的氨水和Na OH 溶液,各加入10m L 0.1 m o l L A1C.L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 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答窠:BD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根据氢氧化铝的性质,其能溶于氢氧化钠但不溶于氨水,故此加入时,两烧杯中生成的都是氢氧化铝沉淀:相同体积相同p H 的两溶液中的溶质氨水大于氢氧化钠,当两者均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恰好时,生成的沉淀一样多;氨水和氢氧化钠都过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
8、多:可知BD 正确。解法点拨:此题解答时,选用的是讨论法,其多用在计算条件不足,据此求解时需要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通过某些假设条件,加以讨论才能正确解答;故此在应用讨论法解题时,关键是先要分析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2010上海卷)2 2.由 5m o i F e 2()3、4 m o l F e。和 3 m o i F e O 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I m o l 并在高温下和F e?。:,反应。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 e O 与 F e z。、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A.4:3 B.3:2 C.3:1 D.2:1答案:B C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分析题
9、给混合物和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叱知当F e Q,+F e=3 F e O 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6m o i F e O、4 m o i F e。,则 F e O 与 F e Q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发生反应:F e2O3+F e+F e O=F e3O4B t,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 m o i F e O、4 m o i F e G,则 F e O 与 F e?()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两反应均存在时,F e O 与 F e。的物质的量之比处于两着之间,故 B C 可能。知识归纳:极端假设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
10、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比如此题中我们就假设了两个极端,首先确定两个极端,然后确定范围,最后选择。(2010江苏卷)5.设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I L O.l m o l 匚的N H 4 N O 3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B.1 m o l 羟基中电子数为I O N.C.在反应中,每生成3 m o i I 2 转移的电子数为6D.常温常压下,2 2.4 L 乙烯中C H键数为4 N.【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考查2 2.4 L/m o l 的正确使用;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
11、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N H 4+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I m o l 羟基中有9 NA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 m o i U,转移5NA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Vm不为2 2.4 L/m o 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判断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20 1 0 四川理综卷)1 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 L 水 中(水
12、的 密 度 近 似 为 所 得 溶 液 的 密 度 为 p g/ml,质量分数为3,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可砚的是A.jp=(1 7 V +2240 0)/(22.4+22.4V)B.I V =1 7 c/(lOOOp)C.W=1 7 V/(1 7 V+2240 0)D.C=1 0 0 0 V p/(l 7 V+2240 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20 1 0 全国卷1)27.(1 5 分)在溶液中,反 应 A+2 B U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
13、浓度均为c(A)=O A O O m o l/L、c(8)=0.20Qmol/L及c(C)=Omol/L。反应物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euoEUu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比较,和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2)实验平衡时B 的转化率为;实验平衡时C的浓度为;(3)该 反 应 的 0,判断其理由是;(4)该反应进行到4.0 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实验:V g=;实验:Vc O【解析】(1)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比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
14、是加入(正)催化剂;升高温度;理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和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2)不妨令溶液为1 L,则中达平衡时A 转化了 0.0 4mol,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 转化了 0.0 8 mol,所 以 B 转化率为31 0 0%=40.0%;同样在中A 转化了 0.0 6 mol,则生成C为 0.0 6 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 6 mol/L0.20 0(3)A H 0;理由:由和进行对比可知
15、升高温度后A 的平衡浓度减小,即 A 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0(4)从 图 上 读 数,进 行 到 4.0 m i n 时,实 验 的 A 的浓度为:0.0 72m o l/L,则C(A)=0.10-0.0 72=0.0 28m o l/L,t (A)=A C(A)/t-0 02Sfflp/L=0.0 0 7/o/(L m i n),A vB=2L A=0.0 14m o l(L-m i n)-;进行到 4.0 m i 实验的 A 的4.0 m i n浓 度 为:0.0 64m o l/L :A C(A )=0.10-0.0 64=0.
16、0 36m o l/L ,。(4)=C Ay/t=W I L=o 0 0 9加亿 m i n)-1 vc=b A=0.0 0 89m o l(L-m i n)-14.0 m i n【答案】(1)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40%(或 0.4);0.0 6m o l/L;(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4)0.0 14m o l(L m i n);0.0 0 8m o l(L m i n)【命题意图】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具体考点是:易通过图像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17、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的判断;以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查。【点评】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能力要求非常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表述和计算,要想此题得满分必须非常优秀才行!此题与20 0 9年全国卷I I 理综第27题,及安微卷理综第28题都极为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对考生不陌生!(2010天 津 卷)10.(14分)二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醛。请回答下列问题:煤的气化的主
18、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o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S 用 Na2 c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醛的三步反应如下:2H 2(g)+C O(g)CH3 0H(g);A H =一9 0.8 kJ-m o L 2cH 3 0H(g)C H 3 0cH 3(g)+H 20(g):A H=-23.5 kJ-m o l 1(3)C O(g)+H2O(g)CO2(g)+H2(g);A H=-41.3 kJ m o F1总反应:3 H2(g)+3 C O(g)C H 3 0cH 3(g)+C C 2(g)的 A H=;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
19、O的转化率,可 以 采 取 的 措 施 是(填 字 母 代 号)。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 的浓度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醛(4)己知反应2 c H 3 0 H(g)C H 3 0 c H 3(g)+H2。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 0 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C H 3 0 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物质CH30HCH30cH3H2O浓度/(m o l T)0.44 0.6 0.6.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口正 v a (填“”或“=”)。若加入C H 3 0 H 后,经 10 m i n 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 F L O H)=;该时
20、间内反应速率WC H 3 O H)解析:煤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C+H2O 里 C O+Hl o(2)既然生成两种酸式盐,应是N a H C O s 和 N a H S,故方程式为:N a2C O 3+H2S=N a H C O 3+N a H S。(3)观察目标方程式,应是x 2度+,故/H=2Z H|+Z,2+C”3=-246.4kJ m o l L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CO转化率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减少C C h 的浓度、分离出二甲酸,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增大CO浓度,平衡右移,但 CO转化率降低;故选c、e。(4)此时的浓度商0=O,*=1.8 6
21、 0.04m o l-L”0.16 m o.l-L m i n 命题立意:本题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性试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利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常数和速率的计算等。(2010广东理综卷)3 1.(16 分)硼 酸(H 3 B O 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请完成B 2H 6 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6 H2O=2H3B O3+。(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 B O 3+3 C H3 0 H=B(O C H3)3+3 H2O 中,H3 B O 3 的转化率(a)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 2
22、,由此图可得出: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该反应的AH 0(填“v”、“=”或 一)(3)H,B 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3BOJ(a q)+H2O (1)=B(O H)4 (a q)+H+(a q)已知 0.7 0 m o l-L“H3 B O 3 溶液中,上述反应于 29 8 K 达到平衡时,cT B(H+)=2.O x 10-5m o l L-,c (H 3BO3)(H 3BO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烈小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根据元素守恒,产物只能是H 2,故方程式为B 2H6 +6 H2O 2H
23、3 B O 3+6 H2。(2)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H3 B O 3 的转化率增大,故升高温度是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A H 0.网。2x l 0-5 _ 10 K-H+H3B O3 2X10-5X0.7 7答案:(1)B2H6+6H2O2H3BO3+6H2(2)升高温度,10 一 或 1.4 37(2010山东卷)反应速率加快,平 衡 正 向 移 动 28.(14 分)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I SO 2+2H2O+I2T2s o i+2HII I 2HI H2+I2III 2H2S0.l 2=2 S 02+02+2H20(1)分析上述反应,下 列 判 断 正 确
24、的 是。a.反应HI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 应 I 中SO 2氧化性比HI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Q d.循环过程中产生Im o l O 2的同时产生Im o l H2(2)一定温度下,向 1L 密闭容器中加入Im o l HI(g),发生反应H,压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 2 m in 内的平均放映速率v (HI)=。该温度下,H2(g)+L (g)2HI(g)的平衡常数K=。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 倍,则 是原来的2 倍。a.平衡常数 b.HI 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的体积分数(3)实验室用Z n 和稀硫酸制取H”反应时溶液中水
25、的电离平衡 移 动(填“向左”“向右”或 者“不”);若加入 少 量 下 列 试 剂 中 的,产生比的速率将增大。a.N a N O:b.CuSOic.N a 2s o id.NaIISO3(4)以 Hz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已知 2Hz(g)+02(g)=2H20(I)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 成 Imol液态水,该 电 池 的 能 量 转 化 率 为。解析:(1汨250*在常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这是常识,故 a 错;反 应 I 中 SO2是还原剂,H 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SO2 H L 则 b 错;将 I 和 H分别乘以2 和IH相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化学 计算 分类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