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集.pdf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集.pdf(1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美丽的大自然”这个主题,选编了 古诗三首 燕子 荷花和 昆虫备忘录这四篇课文。古诗三首选编了三首写景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燕子 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欢欣之情。荷花描写了“我”夏日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 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想象丰富,通过描写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昆虫备忘录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本 单 元“口语交际”安排了大家交流关于“春游去哪儿玩”的内容。“
2、习作”要 求 写“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主要是让大家品味一些优美生动的语句,”识字加油站”要求会认9个生字,“词句段运用”主要是帮助大家学会更恰当地运用词语,“日积月累”提供了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让大家积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 写 绝句。过程与方法1.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
3、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练习。教学措施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大自然”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
4、人生观、价值观。5.使用各种符合课文内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2课时 燕子2课时 荷花2课时 昆虫备忘录1课时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1课时习作:我的植物朋友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 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 写 绝句。过程与方法通过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歌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美丽的春夏景色,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春天景色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
5、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有很多有名的古诗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比 如 春晓 咏柳 鸟鸣涧等,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交流)这 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它 就 是 绝句。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崇”,边 音“芦”。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 习“燕、鸳、鸯、梅、芽、溪”时,可以结合图片;学 习“惠、短、泛、减、芦”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 习“融”时
6、,可以结合它的多种含义。多义字歌示例:融:春天冰雪融化,人与自然融洽。金融日益发达,共建和谐国家。形近字歌示例:惠:受惠不忘报,恩情要记牢。蕙兰送恩师,穗子随风飘。芦:毛鸵住茅反,专人来看护。炉中烧苣苇,优待惹人无。(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鸳”的“夕”横撇的撇稍长,右上部的竖弯钩要平些。“鸯”的“央”撇、捺都要长些,下部上紧下松,横写得要平。“融”的左部里面一横短,右部收笔略高。“惠”上部稍窄,日 扁宽,下部略大,卧钩圆润。“减”右部斜钩不宜过长,撇短而有力。.“梅”左窄右宽,右部的竖折,竖短折长,中横长。易错提示:“燕”注意上部是“廿”,不要写成“什”。“芦”的下面是“
7、户”,不要少写了一点。(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虫一融(融合)一独(独自)一浊(浑浊)心一惠(优惠)一忍(忍受)一忌(忌惮)豆一短(长短)一豉(豆豉)一逗(逗乐)乏一泛(广泛)一硬(针硬时弊)一眨(眨眼)咸一减(减少)一感(感动)一.喊(呼喊)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3.大家一起朗读古诗,巩固生字的认读。4.说说古诗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明确:写了春天的美景。5.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景象给你的感觉。明确:生机勃勃。6.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些什么。明确: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8、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 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1)第一、二句中写到的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请结合诗句内容,并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看。明确: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2)以上是诗人看到的景色,那么诗人还闻到了什么呢?明确:花草香。(3)“迟日”是什么意思?明确: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4)请说说一、二句的大意。明确:春天到了,祖国山河变得更加美丽。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鲜花盛开,到处弥漫着花儿、草儿的香味。过渡: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小动物们也被吸引来了。(齐
9、读三、四句)2.学 习“泥融飞燕子,沙暖唾鸳鸯”。(1)“泥融”是什么意思?明确:这里指泥土湿润。(2)小燕子在做什么?.明确:飞来飞去。(3)鸳鸯又在做什么呢?明确:在香甜地睡觉。(4)写燕子和鸳鸯的活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此诗能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融 合 燕 子 鸳 鸯 优 惠崇 高 芦 苇 豆
10、芽 长 短梅 花 溪 水 广 泛 减 少2.默 写 绝句。3.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以及本课的第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剩下的两首诗。惠崇春江晚景一样是描写美丽春景的,而 三衢道中写的又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接下来的学习将告诉大家答案。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朗读这两首诗,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味。朗读指导:竹外 桃花 三两枝,春江 水暖 鸭先知。篓蒿 满地 芦芽短,正是 河豚、欲上时。3.“惠崇春江晚景”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惠崇是一个和尚,他画了一幅画叫 春江晚景。苏轼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叫 惠崇春江晚景。4.“三衢道中”这个
11、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三衢山的山道上。三、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 习 惠崇春江晚景。(1)介绍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 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 称“三苏”。作品有 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2)每句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明确:第一句: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第二句:春天来临,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第三句:河滩上已经满是篓蒿,芦笋也开始抽芽。第四句:河豚此时
12、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3)什么是“篓蒿”“芦芽”?(出示图片)(4)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明确:前三句。(5)那么第四句是写什么呢?明确:作者的想象(6)除了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你还能发现作者的想象之笔落在.了哪些词句上吗?明确:暖、知。(7)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明确:江南水乡冬末初春时节,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常常出现降温和春寒天气。在这种春寒的天气里,猫、狗都伏在炉灶旁、屋檐下,而此时的池塘里、溪水边,三五成群的鸭子却可在水.中戏游,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高唱”。鸭子的这些举动,告诉人们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已经变暖,春天
13、来临了。这句诗细致、逼真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南方早春时的秀丽景色。2.学 习 三衢道中。(1)诗人是什么季节游三衢山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夏季。从“梅子黄时日日晴”可以看出。(2)读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明确: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3)诗人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明确:他先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沿着山路行走。(4)沿途诗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哪句诗是写作者的沿途所见?明确:绿荫、黄鹏。“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鹏四五声”是写诗人的沿途所见。(5)赏析诗的三、四句。明确: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
14、人,更有黄鹏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鹏助兴,由此可见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绝句中通过描写动物活动来增添春景意趣的诗句是: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0明确: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三衢道中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山林的幽静与归途中的黄鹏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
15、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2.总 结。在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借助资料来学习古诗,增长了不少知识,收获不小呀!三衢道中的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表现出诗人的愉悦情状,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古诗三首绝句写风景江山丽花草香燕子飞鸳鸯睡)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春景写动物(竹外桃花图实景水暖鸭戏图s惠崇春江晚景 螃 部 圆 对早春的喜悦、赞美之情i喽嵩芦牙图【想象:河豚欲上 三衢道中 沿
16、途风景,绿阴茂盛黄鹏鸣叫时时:梅子黄时行程:小溪泛尽却山行赞美初夏美景表达欢愉心情2.燕子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强调多音字散和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7、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一动物)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2.板书课题。“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八”表示尾巴。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3.介绍作者郑振铎。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1 .
18、检查生词认读情况(出示词语: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2 .检查生字识与写(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预设点:a “似的”的“似,“横掠”的“掠”易读错。b多 音 字“散”和“杆”。“几支木杆”,读n”,旗 杆(g d n),它还有一个音念“琥 n ”,枪 杆(9&n)。(2)展示难写的生字。“拂”,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书写。】3 .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第二课时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L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1)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
19、子的哪些部分?(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可要求学生课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2 .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平添”就是更近一层,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3 .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1)出示自学指导:读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画下来。(2)根据学生自学
20、情况,指导自学。(3)指名汇报:预设:(1)预设一:“叽的一声,己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从“叽”可以体会出,燕子飞得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就飞过去了。(2)预设二:“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小圆晕”很美,一圈一圈,闪着彩色的光。(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1)出示自学指导:读第五自然段。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2)指导自学,指名汇报。(3)练习读背第五节。【设计意图:三四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燕子无论是飞行时,还是停歇时,都
21、是那么美丽可爱。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用恰当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能够当堂背诵。】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小练笔:仿 照 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加灵动起来吧。板书设计:2 燕子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停歇美3.荷花教学目标:1.认识蓬、胀、翩等5 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 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r”,“佛”的第四笔是“一”。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2、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 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 的“活”等词语。教学难点: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板 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2.板书课题。指
23、导“荷”字书写。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莲 蓬 衣 裳 蜻 蜓 花 骨 朵 儿 挨挨挤挤饱 胀 仿 佛 舞 蹈 花瓣儿 翩翩起舞(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花瓣儿 莲蓬衣裳(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4)连词成句一挨挨挤挤 的荷叶上,荷花 仿佛 在一翩翩起舞呢。三、
2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1至 3 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2.再读课文1至 3 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3.交流反馈第二课时一、品 读“姿态1 .学习“荷叶”(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荷叶长得多、茂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荷叶长得绿。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荷叶长得大又圆。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2)理 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
25、可以吗?说出理由。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2 .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3 .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4 .小组交流(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教师指导朗读。【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充分的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用 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二、感 悟“画”美。1 .学习第三自然段(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