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刑事诉讼法学知识点.docx
《2023年刑事诉讼法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刑事诉讼法学知识点.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刑事诉讼法学知识点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诉讼”的含义及基本特性诉讼,含义十分丰富,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称“诉,告也”,“讼,争也”,即是说,“诉”,是告诉、告发、控告之意,“讼”,是争论、争辩的意思,当然,它不是一般的争论,而是言之于公,即把争议向官府提交,向官府争辩是非曲直。其特性是:(一)诉讼产生于社会冲突。(二)诉讼是一种“三方组合”。这是法学家查比罗提出的观点,在这种三方组合中,原、被告作为争议者在法律上处在平等的地位,而法官居于其间、踞于其上,作为权威的仲裁者解决他们的争议和冲突。(三)诉讼是一套法定的程序。表现在:1、诉讼请求必须符合法律规范。2、诉讼的进行必须符合法律规范。3、诉讼裁
2、决的根据必须是法律规范。4、诉讼是一种“公力救济”的方式。二、刑事诉讼及其特性(一)概念:刑事诉讼的概念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狭义的刑事诉讼,仅指从起诉-审判的诉讼程序,从而产生控、辩、审“三方组合”的诉讼法律关系;广义的刑事诉讼,指国家为实现刑罚权所实行的所有具有诉讼意义的行为,(定义见教材第1页倒数第三段,“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律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其程序可分为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四个阶段。(二)刑事诉讼具有如下特性:1、刑事诉讼是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2,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动用品有积极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3、(1)、积极性,是指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是采用国家侦查和国家公诉的方式积极发起,区别于民事和行政诉讼是由有利害关系的个体发动,国家不告不理。(2)、普遍性,指从案件的备案侦查-起诉-审判涉及到国家侦查权、起诉审查权、审判权的广泛动用,在诉讼三个阶段都有国家权力的推动作用。(3)、深刻性,指国家权力的动用是进一步细致的,法律规定了具体的程序和手段,这特别表现在强制措施的实行上,强制涉及对物的强制和对人的强制,对物的强制有扣押、搜查、强制性检查等,对人的强制涉及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等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采用诉讼的方式进行的活动。4、刑事诉讼必须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三
4、、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性质和渊源(一)概念: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照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事诉讼法涉及一切有关刑事诉讼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狭义的刑事诉讼法单指刑事诉讼法典。(二)性质:(P4)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公法、基本法。(三)渊源:(P45)1、宪法。宪法直接规定了一些与刑事诉讼直接有关的原则和制度。如第三十七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2、刑事诉讼法典。1979年7月1日通过,1980年1月1日施行,1996年第一次修正,1997年施行修正案;2023年3月第二次修正,2023年1月1日施行。3、有关法律规定。如刑法中关于告诉才解决的五种犯罪的规定,就直接决定了
5、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方式;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这就成了导致刑事诉讼法中142条规定的酌定不起诉的来源之一。此外,尚有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警察法等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4、司法解释。如近期2023年1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所有、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六部委规定)、2023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月公布的关于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3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23年两院三部办理死刑案件证据
6、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等。5、行政法规或规章。国务院、公安部、司法部为具体运用刑事诉讼法制定的行政法规或规章。如2023年12月13日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当然,司法解释、行政法规、规章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否则无效。此外,根据2023年立法法,凡关于犯罪、刑罚、剥夺公民政治权利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必须以法律形式规定。6、地方性法规。7、我国缔结或参与的国际条约。四、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P7)1,诉讼主体2、诉讼原则3、证据制度4、强制措施5、诉讼程序五、刑事诉讼法学:是将古今中外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实践、刑事诉讼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
7、学科。六、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P 11):1、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4诉讼效率七、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根据和任务(一)目的:犯罪控制模式的诉讼目的,强调追求高效率地揭露和处罚犯罪而限制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合法程序模式主张刑事诉讼目的不单是发现实体真实,更重要的是以公平与合乎正义的程序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它强调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和充足发挥辩护律师的作用,符合刑事诉讼文明、民主的发展趋势。根据刑诉法第1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以下几点:1、保证刑法的正的确施。2,处罚犯罪、保护人民。3、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8、维护社会秩序。(二)根据:宪法;刑诉法:“第一条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的确施,处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三)任务:“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对的应用法律,处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对的应用法律,处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9、3、维护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外国刑事诉讼的立法的沿革(P2331)古罗马法1、已决事件被视为真理的既判力原则。2,举证责任在于确认之人而不在于否认之人.3、兼听的调查原则。4、任何人不得在自己的案件中担任法官的法官中立原则。5、任何人都没有使自己牵连进刑事案件的义务的反对自证其罪原则。6、任何人不应受两次磨难的严禁反复追究原则。7、一切行为都被推定是对的地和严厉地作出的的理智推定原则。古日耳曼法8、公开审判原则。9、法院从黎明到日落进行审判,日落后法院不能再行使权力。10,陪审制度。
10、中世纪法律11、自由心证原则。二、奴隶制时期的弹劾式诉讼(控告式诉讼)形式弹劾式诉讼的重要特性是,诉讼程序要由原告、即被害人或者其别人的控告而引起,没有原告就没有审判,法官只能根据控告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审理,不积极追究犯罪,在听取原、被告提出的诉讼主张和证据后作出自己的判决。其特点在于:1、实行私人告诉制度。2、在诉讼中,原、被告双方的诉讼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3、实行当事人举证和诉讼辩论,法官基本上处在被动地位。4、司法与行政合一,诉讼的专业化限度不高。5、理性与非理性的证明方式并用。6、重视当庭陈述,采用直接、言辞原则,一般不采用书面证词、供词。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理性化特性。三、封建时期的纠
11、问式诉讼形式纠问式诉讼形式,是封建时期的典型的刑事诉讼方式。自13世纪开始,随着欧洲大陆由割据走向集权,王权得到加强,取消了过去按领地拟定审判管辖的做法,建立了由王室法院组成的阶梯式审判网,将自诉的、公开的审判变为纠问的、秘密的审判。它有以下特点:(一)由司法机关依职权积极追究犯罪。(二)奉行口供主义,对被告人以刑讯逼取口供,被告人是被追查的对象,即诉讼的客体,而不是享有辩护权的当事人。(三)法官审理权限缺少约束,可采用间接审理等审理方式。(四)有的国家实行法定证据制度。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取消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四、近现代刑事诉讼法1689年及172023,英国国
12、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两个宪法性文献,明确规定了司法机关不受行政机关干涉的“法院独立原则和“法官终身制”制度。此后,美国、法国以及其他国家,都规定了“司法独立”原则。1788年,奥地利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刑事诉讼条例;182023,法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治罪法),从而打破了刑事诉讼实体和程序不分的立法陈习。(一)大陆法系的法官职权主义诉讼职权主义诉讼,即非对抗制诉讼、审问式诉讼,强调国家执法和司法机关在诉讼中的职权作用,特别是强调法官在审判中积极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而不强调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我国有学者把这种诉讼结构称做“线型结构”。其特点表现在:1,侦查活动
13、中实行侦查职权主义。把侦查视为国家执法机关单方面的行为,侦查不公开。2,起诉活动实行起诉机关的职权主义(起诉法定主义).3、由于实行案卷移送制度,法官的庭前审查通常具有实体审性质。4、法官指挥审判,主导和推动诉讼进行。证据如何调查,诉讼如何推动,其方式、节奏均由法官决定并作诉讼指挥。5、法官依职权积极收集、调查证据。6、庭审活动一般分为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阶段,划分得十分清楚,有别于当事人主义分为双方开庭陈述、法庭调查和辩论、双方作总结性陈述三个阶段。7、实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P38又称“内心确信制度,涉及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诉讼证据的证明力,完全由法官凭自己的理性和良知加以判断;二是法官运
14、用证据对案情真实情况的认定,必须在自己内心形成确信一即法官主观上必须相信自己所作的判断是对的的。制约:证据三性(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判决释明。(二)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所谓当事人主义诉讼,又称对抗制诉讼、辩论主义诉讼。这种诉讼结构是比较典型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其诉讼形式强调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和诉讼作用,使他们在诉讼中积极积极、互相对抗争辩,而审判机关在形式上只起着居中公断的作用。它的重要特性是:1、在侦查活动中,强调对嫌疑人的保护,赋予他对抗侦查机关的权利(又称侦查双轨制)。2、在起诉活动中,当事人主义诉讼由于将起诉视为当事人的行为,允许起诉机关具有较大的起诉酌定权,可以采
15、用比较灵活的起诉方式一一实行起诉便宜主义。3,当事人主义集中体现于审判活动中。一方面在案件移送问题上,为避免法官产生预断,实行“起诉一本状主义”除某些特殊情况外,严禁移送也许使法官产生预断的证据材料。4、在庭审活动中,实行当事人举证、法官听证和裁断的方式,并且重要由当事人双方推动诉讼的发展。5、定罪程序与判刑程序分离,被告人有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6、法官是相对被动的仲裁者,但具有较大权威,对抗辩双方在庭审中的活动仍能作有效控制。7,一系列证据规则构成证据制度。英美法系国家,是通过确立一整套证据规则来指导诉讼活动的,这些证据规则是以判例为基础形成的,重要由排除规则构成。重要的证据规则有:诱导性
16、询问规则(即询问中有自己期待的答案)意见证据规则(证人不能发表评论)证据的相关性规则最佳证据规则(书证原件优于复制件)传闻证据规则(法庭外形成的书面证言、转述别人的话)自白和沉默权规则(非任意性自白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当然,对于这一原则又有两个重要的例外规则,即“最终或必然发现的例外”和“善意例外”,前者内容是,即使不发生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情况,这些证据最终或必然是会被发现的;后者是指侦查人员不知搜查和扣押是违法的,出于善意的行为而取得的证据不应当排除。)两种诉讼模式应当说各有其优势,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发现案件客观真实、保证诉讼效率、诉讼经济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在实
17、现诉讼的程序正义方面有更多的优势。有一句为国外诉讼法学者经常引用的名言说明了两种模式在这方面的区别:“假如被告无罪,他就宁愿在大陆法系法院受审;假如他有罪,他就会选择英美法系。”近现代刑事诉讼的发展,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不同体系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由此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混合式”诉讼结构,如日本、意大利的诉讼模式。但“混合”发展的基本倾向是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而不是相反。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自学)第三章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第一节人民法院一、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及职责(一)人民法院组织体系由四级法院组成: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组成。此外尚有专门人民法院。上
18、、下级法院之间是审判监督关系而不是行政领导关系。基层人民法院涉及县、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涉及地区、地级市、省级政府所在市、自治州、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等。高级人民法院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组织1,独任庭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案件的组织。合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2、合议庭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至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3至7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法院审理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3至5人组成合议庭
19、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授权核准的死刑案件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案件的审判组织,应当分别依照第一审程序或第二审程序的有关规定另行组成相应的合议庭,本来的审判人员回避。合议庭评议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决定。审判长主持和组织合议庭的活动,审判长由院长或庭长指定一人担任,院长或庭长参与合议庭时,由院长或庭长担任审判长。(三)审判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其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四)陪审制度是在公民中选举产生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合议庭,审理第一审案件的审判
20、制度。实践中,也可由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特邀人民陪审员参与合议庭审判案件。二、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涉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县、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省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三、公安机关:其系统设立与检察院、法院并列。第四章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一、当事人1、被害人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自诉人4、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二、其他诉讼参与人1、法定代理人2、诉讼代理人3、辩护人4、证人5、鉴定人6、翻译人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规定的
21、,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重要诉讼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有以下特点:1、它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2,它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这些原则分为两大类:一是一般原则,即刑事诉讼和其他性质的诉讼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公民在合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审判公开原则等;二是特有原则,即刑事诉讼所独有的原则,如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等等。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具
22、有普遍指导意义。4、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约束力。二、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一)国家追诉原则;(二)控审分离原则:控审分离目的在于确立法官中立的地位。(三)无罪推定原则:应明确:一方面,它是一种推定。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可以被推翻的推定。无罪推定原则规定:1、不得逼迫被告人自证其罪:2、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3、疑罪从无。4、在诉讼待遇上不得作为有罪者(四)公正审判原则公正标准重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原则2、中立原则3、对等原则4、理性原则5、及时原则6、终结原则(五)严禁逼迫自证其罪原则刑事诉讼法50条规定:“不得逼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六)严禁双重危险原则三、我国刑事
23、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3)依靠群众(4)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5)对一切公民在合用法律上一律平等;(6)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7)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9)审判公开乂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11)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拟定有罪;(12)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13)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4)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合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节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基本原则一、独立行使刑事司法权原则刑诉法第五条:“人民法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刑事诉讼 法学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