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北京市密云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密云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 一 语 文本 试 卷 共1 0页,共150分。考 试 时 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提交。一、本 大 题 共5小题,共1 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 成1-5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
2、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们的父亲赶考 o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取材自林语堂 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氛围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的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
3、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0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他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
4、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的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取材自赵凡龙 苏轼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
5、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春在 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在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 词 有 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 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 承 奏 在 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 有 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
6、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牵”,为 一世之雄”,可称是苏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 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 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碳有次韵苏轼的 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 轼 的 念奴娇 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 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 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再次是仿
7、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 槐 南 的 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 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 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的模仿,高野竹隐的 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 川 竹 蹊 的 水调歌头 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 苏轼的 水调歌头(落日
8、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的地步。如森槐南的 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取材自钱锡生 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苦读。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苏轼从小就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信奉佛教有关。C.夏承煮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他对许多
9、日本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苏轼词作的数量之多已然突破了前人。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D.森槐南等日本词人在模仿苏词时,经常撷取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相同情怀,足见苏轼对其影响之深。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论据支撑
10、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2分)A.B.C.D.4.5.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残酷的现实,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苏 轼 在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在材料一和材料三划横线处分别.填上恰当的成语。(4分)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6分)二、本 大 题 共5小题,共1 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6-10题。问说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
11、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 道问学 ,问且先于学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
12、,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B.审问而明辨之也C.理有未安,妄以膜度D.贤可以问不肖同样,齐详细揣测不孝顺的人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13、分)A.识再大矣,而或不知其细B.问焉以求一得C.舍问,其奚决售.D.好学而不勤问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作师说以贻之积土成山,风雨兴帚忌之而不愿问焉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3分)非问无以广识 问且先于学也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A.B.C.D.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1 0 .根据文意填空。(6分)选文这部分首先提出了空的中心论点,接 着 辩 证 地 分 析 的 关 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问.第2段从
14、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作者分两方面论述:一是说明三种问的人都有收获;二是引儒家经典和大师的话,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第3段深入分析了“不问”者的思想根源,从反面论述。第4段从“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 的角度,指出。第5段运用 的方法,强调为学决不能少问,不应以问为耻,应当学习古人,以好问为美德。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 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1 1-1 3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鞋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密云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