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部分市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江苏部分市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江苏部分市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江苏省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文 言 文 阅 读(本题 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白氏长庆集序元稹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 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方垂尤推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赣林掌制诏,比比上书言得失。因 为 贺雨 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 风 骚焉。予始与乐天同校
2、秘书,多以诗章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诗及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 为“元和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那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至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溶窃名姓,苛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日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于之为微之也。又云鸡林 贯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长庆四年,予时刺会稽,因尽征其文,手自排缆,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
3、九十一首。予以为陛下明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因 号 曰“白 氏 长 庆 集 大 凡 人 之 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诏长于实。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至于乐天之官秩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序。【注】鸡林:即新罗,朝鲜古国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日/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B.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日/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
4、不知予之为微之也C.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日/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D.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日/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籍:即六经,指儒家六部经典著作 诗经尚书 礼经 易经 乐经 左传。B.甲科:甲是天干首位,用作第一的代称,唐代进士分甲乙两科,其中甲科为第一等。C.翰林:即文翰之林,这里指为朝廷草拟诏制的机构翰林院,供职其中者称翰林学士。D.邮候:邮是邮亭,指设在途中供信使和旅客歇宿的馆舍;候是斥垠,探望敌情的土堡。12.下列
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白居易天赋文才,幼年即能识字,童年聪颖好学异于常人,少年时有志于诗赋写作,青年时应科举考试,连登甲科。B.白居易初入仕途,意气风发,勇于向朝廷进言,臧否时政;另一方面也致力于诗歌创作,写出了众多吟风弄月的作品。C.白居易的作品流传广远,影响很大,从京城到地方,男女老少贵贱穷达之人都喜爱他的诗歌,甚至外国人也欣赏喜爱。D.白居易的诗文集 白氏长庆集以编定于长庆年间而得名,集中收入了两千多篇不同体裁的作品,风格多样,各具特色。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2)至于缮写模勒
6、,衙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1 4 .虽然文末说“与子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但元白交谊于文中依然可见。依据文意,分条概述。(3 分)江苏省泰州市2 0 2 1-2 0 2 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 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舅氏凤千公事略(清)王拯锡振七龄丧母,即依姊氏刘。姊为锡振言:“吾有舅,尝目疾。归山阴后,三十年不相闻。”及锡振归山阴谒墓时,始一得见,而舅氏将八十。舅氏讳最翱,字凤千。公年及壮,目仅能通行路。娶舅母氏金。公尝言:“吾归,赘于金,一室外,无长物。”金故小富,舅母勤顺,昼夜纺织,而两兄友笃,
7、能与公共财。夫妇熟熟,缩衣节食。数年,生我本见乐周、乐畴,并一女。岁时渐居积。公平生俭素,粗衣恶食,里人讪焉。而事漱玉公,独丰于人,人又诧之。少小以目疾,未尝受书史,而行事中体。有事,一小舟赴田庄,或陆行日数十里,未尝乘舆。言动妪煦,乡人虽舆皂,亲之若父兄。顾操履方严戚族畏惮或有过行惧人以闻闻必诃责不稍贷。又乐施与,有急难者,必往告之。岁除之夕,尝使乐周兄弟携钱数万,抵暮出巡闾巷间,以散于人之困乏者。丁木秋,锡振自粤旋京师,道归扫先萤并谒公。舟及门,公策杖出,手握余,泣失声,日:“吾壹不知而母之犹有子若此也。吾亦不知之犹得见汝归,而与吾子孙见也。”锡振视公,配颜,皓鬓眉,喜悦悦如梦寐。既而悄然
8、以悲,复与公俱泣不能止.乃不寻中疾,抵舅家甫两日,而病莫能兴。公每日谨视,出入抚摩之,伺其饮食、药饵。而不肖疾日笃,几死。当疾甚时,床席秽恶,有人弗能堪者,公居我屋后楼,使长孙粟俱。尝味旦雨中闻屐声铿然,至楼下呼粟,问“叔夜来病若何,得眠否?市得某物,思食否?”锡振沉绵中闻之,愀怆独饮泣。公卒感丰二年壬子九月九日,寿八十有三。呜呼!不肖七龄,遂弗见母,又三十年而仅一见舅,徒以疾厄重忧之,而区区之报又弗及也。痛哉!(选 自 王拯集,有删改)【注】王拯,初名锡振,字定甫。漱玉公,袁凤千之父,王拯之外公。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顾操履方/严戚族畏惮/或有过行/
9、惧人以闻/闻必诃/责不稍贷B.顾操履方严/戚族畏惮/或有过/行惧人以闻/闻必诃/责不稍贷C顾操履方严/戚族畏惮/或有过行/惧人以闻/闻必诃责/不稍贷D.顾操履方/严戚族/畏惮或有过/行惧人以闻/闻必诃责/不稍贷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乖碉的一项是(3分)A.表兄,对姑母、舅父或姨母的儿子中比自己年岁大的人之称呼。B.丁未,干支可用来纪年月日。丁未是纪年,下文的壬子是纪日。C.不肖,原来的意思是无才无德,旧时读书人用作对自己的谦称。D.咸丰,清朝皇帝的年号,正史中清朝同一位皇帝只用一个年号。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 项 是(3分)A.作者年幼丧母,依附出
10、嫁的姐姐,长大后专程回山阴拜见长辈,才得以与舅舅相见。B.袁凤千说话做事平易谦和,同乡人即使是轿夫、皂吏,他也会像父兄一样亲近他们。C.袁凤千与金家结亲时,较为贫寒,但得到了金家的友善对待,共享了金家部分家产。D.作者病困袁家,舅舅与家人一道,不避风雨恶秽,日夜照料,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1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4分)又三十年而仅一见舅,徒以疾厄重忧之,而区区之报又弗及也。(4 分)14.这篇文章除了表达对袁凤千活命之恩的感激之外,多方面地展示了袁凤千的高尚人品.请联系文本对袁凤千的为人作简要分析。(3 分)江苏省徐州市202
11、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014题。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千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J d 冬等悦之诣复等为重职坦笑日太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白薄欲 与 一 吹笛少生同列邪一诸将惭,遽出就坦谢。复卒,诏姚南仲代之。盈珍以南仲本书生,易之,曰:“是将材邪?”坦 私 谓 人 曰:“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我留,恐及祸。”乃从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盈珍果与南仲不相中,幕府多黜死者。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
12、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日存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 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裴均为仆射,将居谏议、常侍上,坦引故事及姚南仲旧比。均曰:“南仲何人?”曰:“守正而不交权幸者。”均怒,遂罢为左庶子。再迁户部侍郎,判摩文。或告泗州刺史薛骞为代北水运时,畜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坦遣吏验,未反,帝迟之,更遣中人刘泰昕往。坦日:“事付有司,而又遣宦官,岂有司不足信乎?”三奏,帝乃止。表韩重华为代北水运使,开废田,列壁二十,益
13、兵三千人,岁收粟二十万石。初,坦与宰相李绛议多协,绛藉为己助,及坦出半岁而绛罢。吴少诚诛,诏以兵二千屯安州,坦每个里使人问其父母妻子,视疾病医药,故士皆感慰,无逃还者。惟请收军吏闰月粮助行营,为人所非。不和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赠礼部尚书。新唐书 卢坦传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B.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C.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
14、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D.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衣,本意白色衣服,古时多为平民所穿,故可指平民;也可指官员受处分的身份。B.度支,古代掌管财赋统计、支调的官职。隋时隶属民部,唐改民部为户部,下设度支郎中.C.朔望,朔日与望日的合称,分别指旧历每月初一日与十五日,而旧历每月三十日称 为“晦”。D.元和,文中指唐宪宗李纯的年号。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的“元和”与此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 项 是(3
15、 分)A.卢坦能耿介守正。在任郑滑节度使判官时,监军薛盈珍屡次干预军中政务,卢坦总能据理力争;对大将之误,也能机智阻谏。B.卢坦有长远之见。李复死后,卢坦察觉代替李复的姚南仲将与自己不合,于是借李复丧事之机,回到东都,做了寿安县令。C.卢坦敢直言进谏。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违诏进奉而遭弹劾,皇帝本想网开一面,卢坦进言不可因小信失大信。D.卢坦有仁善之心。对待士兵,卢坦每月定期派人慰问他们的父母亲人,并为他们寻医问药,士兵感念卢坦,没有一个逃回家的。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盈珍以南仲本书生,易之,口:“是将材邪?”(4分)(2)坦与宰相李绛议多协,绛藉
16、为己助,及坦出半岁而绛罢。(4分)1 4 .根据文段,请简要说明卢坦被贬为左庶子的原因。(3 分)江苏省连云港市2 0 2 1-2 0 2 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 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 014题。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食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17、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WIJS: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装弘、师襄、老聃。知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18、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蟒,年十七,好古丈,.大去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材料二:呼!生于是病矣,歌以为箴。既以儆己,又以诫人。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从师,可从者谁?借有可从,举世笑之;吾欲取友,谁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舍。仲尼不生,牙也久死。二人可作,惧吾不似。中焉可师,耻焉可友,谨是二物,用惕尔后。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内考诸古,外考诸物,师乎友乎,敬尔无忽!(柳 宗 元 师友箴,节选)【注】牙:指鲍叔牙。中:同 忠,忠诚之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19、断句,最恰当的一 项 是(3分)A.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为人友者/不以道/而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B.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为人友者/不以道而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C.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为人友者/不以道而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D.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为人友者/不以道/而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 是(3分)A.学者,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本文是指求学的人。B.巫医:即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救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C.古文,指唐朝前的文章,
20、这里主要指六朝以来的重文轻道的骈体文章。D.六艺,指六种经书,即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老师。B.材料一第二段对比论证,通过”嗟乎 呜呼 的点染,再加之感叹、反问的语气,批判之意直接而鲜明,发人深思。C.材料一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D.材料二强调了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友并称的思想,包含着师生平等和教育民主的进步因素。1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之众人,其
21、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分)(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荀 子 劝学)(4分)1 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择师的标准。(3分)江苏省淮安市2 0 2 1-2 0 2 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0 T 4题。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州则造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
22、齐鲁,居徂葆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歧、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潺阳。术室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宿松,坐系沼阳狱。宣挤大使崔涣与御史中旗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贵,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尊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济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李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
23、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室廖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 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而 淅节又称白流夜郎,还潺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 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选 自 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有删改)【注】宋敏求:字次道,北宋著名藏书家。1 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阂肆隽
24、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B.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因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C.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闵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D.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闵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制诰,为掌管起草诏令之意,后用作官衔名
25、。制,是皇帝颁布的重大制度,加皇帝的印玺:诰,起初是用以指告诫之文,后用以封赠。“知府朱孝纯子颖”中“知府”,知,是掌管、主持之意.B.“序”,文体名。同 琵琶 行(并序)滕王阁序中“序”。“后序”犹“跋”,刊于卷末的序文。短歌行中“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吟”,师说中“说”,赤壁赋中“赋”,登泰山记 黄冈竹楼记中“记”均表体裁。C.天宝、乾元、宝应,同“元和十年”“乾隆三十九年”,都是年号纪年法。一个皇帝可以拥有多个年号。“壬戌之秋”“是月丁未”是干支记时法。“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六日,“晦”是农历的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即“五更”。D.旧史,指 I 日唐书。“前四史”指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江苏 部分 市高一上 语文期末 试卷 分类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