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十六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6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散文)(学生版).pdf
《2023年上海十六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6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散文)(学生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海十六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6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散文)(学生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汇编0 6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散文)(学生版)卷 0 0:2 0 2 3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真题卷卷 0 1:2 0 2 3 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卷 0 2:2 0 2 3 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卷 0 3:2 0 2 3 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卷 0 4:2 0 2 3 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卷 0 5:2 0 2 3 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卷 0 6:2 0 2 3 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卷 0 7:2 0 2 3 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卷 08:2 0 2 3 年上 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卷 0 9:2 0 2 3 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卷 1 0:2 0 2 3 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卷 1
2、 1:2 0 2 3 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卷 1 2:2 0 2 3 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卷 1 3:2 0 2 3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卷 1 4:2 0 2 3 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卷 1 5:2 0 2 3 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卷 1 6:2 0 2 3 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卷 0 0:2 0 2 3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真题卷(五)(1 3 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祭杜子美文(明)朱椿先生距今之世数百余年,而成都草堂之名,至今日而犹传。予尝纵观乎万里桥之西,浣花溪之边,寻草堂之故址,黯衰草兮寒烟,是以不能无所感也。于是命工构堂,辟地一廛,匾旧名于其上,庶几过者仰慕乎
3、先贤。然人之所传者,先生之遗编也,而予之所羡者,善以先生一饭之顷,而忠君爱国之,1 卷,塔。虽其出巫峡,下湘川,固不恋恋于此,而先生之精神,犹水之在地,无所往而不在焉。爰矢词于翰墨,写予心之惜憎。临风酿酒,尚其来旃。乙游大观亭故址记(清)吴汝纶余幼即知大观亭为皖城名胜之区,长而闻名贤登是亭者多吊余忠宣之墓,又意亭之所以名附余公而名也,独恨未得一睹其胜。今年应试皖城,始从方先生存之游其地。四山回旋,长江接天,览 其 风 景,慨然想见当时之盛。而亭址废为军垒,思求胜迹,荡然尽矣。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一如囊昔。相与低徊凭吊,久之?归。夫亭之废久矣!今日之游,非震于其昔日之名耶?然
4、求其胜迹,已无一存,更阅异时,谁复知有是亭者!若余公之墓,则承无彭公之修治,吾知千百年后,必有凭其墟而吊者矣。而中丞理墓时,曾不及是亭。意者园林台榭之盛,固不如忠义之气之感人深欤?抑有所附而名者无不亡,惟其所以名者为可久耶?然则非有不朽之实,虽盛名震耀,未有不终归混灭者也,逑是亭也欤!(有删节)20.甲乙两文都谈及“湮没”和“留存”话题。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文本 话题湮没留存甲文先生之人草堂之名草堂之址先 生 之 诗 和(1)乙文亭墓地园林台榭(2)(3)不朽之实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以先生-饭之顷,而忠君爱国之十卷I卷”:“盖”的作用是承接上文,交代原
5、因。B.“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乃”是“才”的意思,表示时间晚、历时长。C.“则里无彭公之修治”:“虽”是“即使”的意思,推进了深一层的思考。D.“如是亭也欤:“独”是“唯独”的意思,表示所涉对象只是一个特例。22.比较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分析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及作用。23.甲乙两文都围绕“存废”展开议论,但议论各有特点,请结合两文内容加以分析。卷 0 1:2 0 2 3 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断肠草(清)俞蛟粤中深山大泽多胡蔓草,其花有黄、白二种,食之断肠。凡有激愤怨毒于中者,辄茹之。或置食物毒其仇,或持之以诈人财物,不遂,即纳诸口,须臾血溃百窍而
6、死。计阖省每年免于毒者,何止百数十人!有监司某悯之,出示村民,每日拔草以献,一筐给值若干。于是,卖菜佣及穷民无业者,咸采此草,荷担入城市,踵相接也。无如采者虽众,而产于地者不竭,且愈拔愈多,未及一年而罢其役。愚谓此举虽属仁人之用心,然何异郑子产之乘舆济人,无补于事。为人上者,惟贵乎洁己奉公,教民敦节行,励廉耻,加以纠察抚循,俾顽梗残忍之徒,潜移默化,如孟尝之治合浦而珠还,宋均治九江而虎避,方为循良卓行。区区拔草以救民,舍本逐末,亦何益哉!【注释】合浦郡盛产珍珠,当地官吏盘剥珠民,导致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孟尝到任后革除弊端,使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九江郡中多有虎暴伤人事件,太守宋均下
7、令禁止捕虎,缓和了人虎矛盾,虎群渡江离去。【乙 文】子产听政 孟 子 离娄下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漆涛支孟子日:“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注释】漆 泊(zhenwei):漆水和消水。“徒杠”、“舆梁”:分别指“走人的桥”和“走车的桥”。2 1.甲乙两文中监司某与子产都针对问题采取措施。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处事人物问题方法结果监司某(1)毒草不断生长且越拔越多子产百姓渡河困难用自己的乘驾帮百姓渡河(3)2 2.对于甲文中毒草“愈拔愈多”的根本原因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8、)A.断肠草生命力极强、生长旺盛。B.当地村民以次充好、鱼龙混杂。C.地方官吏管理松懈,监守自盗。D.当地村民扩大规模,多方经营2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认为应该以礼义廉耻教化百姓。B.乙文认为百姓本来就没有渡河烦恼。C.甲乙两文都认为执政者有仁人之心。D.甲乙两文都认为治理方法舍本逐末。2 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实施主张,请评价这两种主张的实效性。卷 02: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五)(1 1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传是楼记 清 汪琬昆山徐健董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日:“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
9、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口?因指书而 券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 名 其 楼 为“传是”。苦卷,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 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可幸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估记
10、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蕾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伴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腕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选 自 四部丛刊本 尧峰文钞,有删改)注裒聚:聚集。呻估:诵读。斗靡:指以辞藻华丽竞胜。21.第段口中应填入的虚词是()A.焉 B.哉 C.乎 D.耶22.对文中下列加
11、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 段“欣然”,有表现力,表现出徐健蕾藏书极丰、还将延及子孙的得意洋洋之神情。B.第段“甚矣”,谓语前置,以感叹句抒写图书遭遇的灾难之频繁,后援引史实道出藏书之难。C.第段“而或”,复合虚词,可译为“有时”,作者从反面提出读书时需心口俱到、全神贯注。D.第段“非乎”,以反问句式,强调善于读书者“尊所闻,行所知”,知与行能合一。23.诗书传家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之一,私人藏书历史悠久,明清时尤盛。请根据文本和下面所选苏辙 藏书室记内容,比较两位藏书者藏书和读书目的的异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
12、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楼,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选 自 苏 辙 藏书室记)文本藏书和读书目的不同点相同点 传是楼记 藏书室记藏书读书是为了修身治国,使后世子孙接受书中之道而行之。2 4.行文跌宕起伏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就此结合两段加以评析。卷 0 3:2 0 2 3 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五)(1 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拙庵记宋派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度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曰“拙庵”。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人舌长且圆,捷若转丸,恣谈极吐,如河出昆仑而东注。余则不能。人问以机,
13、谢以不知;人示以秘,瞪目顾视,英达其旨;人之所嘉,余纵欲语,舌大如杵,不可以举;人之所讳,余不能止,开口一发,正触禁忌。他人有识洞察纤微,揭首知尾,问白意缁。未入其庭,已觇其形;始照其貌,已尽其肺肝而究其媪奥。福来荧荧,出身以承:祸方默默,预防而避匿。余梦梦不知,愦愤无所思。人之笑吾,吾以为喜:人之怒吾,吾径情而直趋。吾识之拙,当为举世师。此二者,乃吾所大拙。德敬岂有之乎?然吾亦有不拙者。圣人既没千载,至今道存于经,岳海崇深,茫乎无涯,盲乎无涂。众人游其外而不得其内,舐其肤而不味其腴。吾则搜摩刮剔,视其轨而足其迹,入孔孟之庭而承其颜色。斯不谓之巧不可也。周公既亡,本摧末弊,而世以不治。吾握其要
14、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而德敬岂有是乎?盖人有所拙者必有所巧,有所巧者必有所拙。拙于今必巧于古,拙于诈必巧于智,拙于人者必巧于天;苏、张巧于言而拙于道,孟子拙于遇合而巧于为圣人之徒,晁错号称智囊而拙于谋身。余诚乐吾之拙,盖将全吾之天而不暇恤乎人也。今德敬居位处势,诵古人之言而以拙自晦,其殆巧于天者欤?巧于智者欤?巧于古者欤?然则德敬之巧也大矣,过于人也远矣,乌可以不记?(节 选 自 宋濂散文选集)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 是()A.“余则不能”:“则”表示转折,相当于“却”。B.”德敬岂有之乎”:“乎”表示疑问,相当于“吗”。C.“然吾亦有不拙有”:“者”
15、表示句末煞尾,形成判断语气。D.“军将全吾之天而不暇恤乎人也”:“盖”,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22.根据第段,画线句“此二者,乃吾所大拙”中“二者”指 和23.本文对比说理颇具特色,请加以赏析。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卷 0 4:2 0 2 3 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尹公亭记曾巩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目:“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随为州,去京师远,
16、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芨.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犀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
17、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口!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注)芨(ba):草根,此指在草间住宿。2 1.下列对第段分析生颐的一项是()。A.介绍了尹公之亭的建亭缘由。B.阐述了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C.批判了旌表君子住处的行为。D.以议发端阐明了作者的观点。22.第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23.可填入第段画线
18、句方框中的虚词是()。A.乎 B.耶 C.哉 D.焉24.评析本文写作的针对性。卷 0 5:2 0 2 3 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五)(1 1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清凉山晓望记【清】孙学颜清凉山在金陵城西乌龙潭之西,其下有寺日清凉寺。庚子夏四月三日,余与江君敛谷,访马君孝升于乌龙潭。孝升携具,饮余两人清凉寺中。有诗僧中洲来自黄山,闻余至,欣然出谒,磐礴具道黄山云海之奇。久之,如坐余于天都、始信诸峰,纵观烟岚变幻,不知身在金陵也。是夕,谈饮既罢,孝升、中洲俱别去,余与敛谷宿寺僧耕烟寒香阁中。明日天方曙,余先起,坐阎外磐石上。望见长干浮屠仅余三四尺许,隐见半空中。其四面皆白云环绕,使人目
19、眩心动。因促敛谷披衣起,与登山之绝顶望焉。时城内外诸山,皆薄云笼罩峰顶。而东南一带,炊烟出屋,渐次腾起。少焉,朝瞰从东山上迸光,与云烟相掩映,如绮维绣错,紫翠重叠可爱。忽有风从西南来,掀簸炊烟,或聚或散。须臾雾起蟠空,与城内外诸山云气相连结,若巨浸吞天,弥望皆成水国。于是钟山、雨花、鸡鸣、覆舟皆若飞浮,往来惊涛骇浪中。而金陵烟火百万户,遂杳不知其所如。惟向所见长干浮屠,犹若与远村烟树争奇献巧,出没弄影于岛屿间。盖虎踞龙蟠,磅礴郁积之气,蒸变不测如此。余与敛谷顾而乐之。因笑谓黄山云海之奇,殆不是过欤?乃复归坐寒香,以语耕烟。耕烟日:“此吾山间不常见之景也。”余谓:“金陵名胜甲江南,而山川秀发,烟
20、云变态,四时固常有之。但非好奇之士,莫肯破晓登峰,迟意观览,以快心于尘埃喧嚣外耳。”敛谷目:“吾子之言是也。然吾生平固好游者,燕楚诸名胜登眺几遍矣,而故乡山水负此奇致,今始见之,是亦可为忽近求远之一戒也。吾子倘记其事,幸并书此意,以贻后来者可乎?”因次第本末,录置寒香壁间,并寄孝升、中洲一笑云。(选 自 孙学颜文集)【注】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磐礴:大声宣扬。天都、始信:黄山著名的山峰名。长干:地名,在南京。巨浸:大水。21.如果将第段中画线句改为“下有清凉寺,方框内可填入的虚词是()A.也 B.矣 C.哉 D.焉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我”一起喝酒的有江敛
21、谷、马孝升、中洲、耕烟。B.“我”和江敛谷于次日早晨登上清凉山顶看到了奇致。C.文章第段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清凉山晓望所见之景。D.文章运用了比喻、比拟等多种手法写日出前后的景象。23.第段都提到“黄山云海之奇”,分别有何用意?请作分析。24.第段中的“此意”在文中指什么?请简要概述。卷 0 6:2 0 2 3 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不息斋”记(宋)胡宏绍兴二十有九年春,友生毛子请曰:“以谟斋房,衡麓先生名曰 不息。馋义之奥,至今十年,若存若亡,请先生辞画达之。以比盘盂几杖之铭戒,度几可以朝夕从事。”予闻其言,喟然叹曰:先兄既为子名,我其可不敷畅厥义
22、,以励子志?然难言也。子试察夫天地之间,有一物息者乎?仰观于天,日月星辰不息于行也;俯察于地,鸟兽草木不息于生也;进而观之朝廷之上,卿士大夫不息于爵位也;退而观乎市井之间,农工商贾不息于财货也。滔滔天下,若动若植,是曾无一物息者矣。今予兄以不息教子,无乃使子泯泯然与万物同波,沦胥以亡乎?将何以收子之放志,表万物而正之邪?惟子知其有道也。子其审听吾之言乎?夫日月星辰,虽不息于行,而息于象;鸟兽草木,虽不息于生,而息于形;卿士大夫之不息于爵位也,而固息于名;农、工、商、贾之不息于财货也,而固息于利。夫有所息,则滞于物;滞于物者,不全于天;不全于天者,虽日月星辰不能以自化,而况于六尺之躯乎?噫!六尺
23、之躯有神妙,而人不自知也。圣人启之曰:“人者,天地之心也”。此心宰制万物,象不能滞,形不能婴,名不能荣辱,利不能穷通;幽赞于鬼神,明行乎礼乐,经纶天下,充周遍满,日新无息;虽先圣作乎无始,而后圣作乎无穷;本无二性,又岂有阴阳寒暑之累、死生古今之间哉!是故学为圣人者,必务识心之体焉。识其体矣,不息所以为人也。此圣人与天地为一之道。大哉言乎!舜禹知之乎!吾徒其可以日月至焉而已乎?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此不息之端也。言有尽旨无穷,有志于道者可忽诸?【注】不息斋:胡宏朋友毛以谟的斋房名,斋名为衡麓先生(胡寅,胡宏兄)所提。日月至焉而已:意指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或做到。19 .对第一段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
24、的一 项 是()。(2分)A.“修义之奥”:“惟”表示唯一,确定此斋对于作者来说,有着特殊的深奥意义。B.“请先生辞画达之:“而”意 为“并且”,是希望胡宏能用文辞表达清楚宅名的奥义。C.“以比盘盂几杖之铭戒”:“以 表 示欲把“不息之义”比作刻在盘盂几杖的铭戒。D.“席j 可以朝夕从事”:“庶几”有希望的语气,表明毛以谟践行斋名奥义的决心。2 0.赏析第段中画线句的语言特点。(3 分)2 1.以下例子不能体现第段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A.醉翁亭记中流露出欧阳修对名利的释怀,他寄意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B.苏 轼 在 赤壁赋中借水月抒怀,感悟到物与我皆无尽,当随遇而安乐享风月。C.祝
25、福中鲁迅无情地揭露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表现了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D.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终于参透生命是以不息的欲望将一场生死炼成了永恒。2 2 .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5分)19.(2 分)A2 0.(3分)运用整句,从天、地、进、退,全方位写出自然界与社会上各种不息的表现;连用四个“不息于”,强化语意,语气强烈;每句以“也”字结束,肯定语气,表示世间充满着这样的“不息”现状。(评分说明:1 点 1 分。)21.(3 分)C2 2.(5分)本文是作者受朋友毛子所托为不息斋释名来作为铭戒;用对于兄长提名的阐释,来激励毛以谟的志向;否定一般社会上不息于名利,滞于物的现象;指出真正的不息应该是不受外物所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上海 十六 区高三 语文 试题 分类 汇编 06 文言文 阅读 文言 散文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