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易混修辞手法讲解(共5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易混修辞手法讲解(共5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易混修辞手法讲解(共5组).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易混修辞手法1.比喻和比拟(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例1中把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有相似点;例2中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可不出现。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湖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例3中出现了喻体“一片
2、翠蓝的湖水”和比喻词“像”;例4中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3)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2.借喻和借代(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2)不同点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4 高考 复习 修辞手法 讲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