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宁宗嘉泰四年春,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扰,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会邓友龙使金还,言金国困弱,用师之意益决。开禧二年五月丁亥,侂胄下伐金诏。初,华岳谏未宜用兵。侂胄下岳大理,编管建宁。甲午,攻宿州、寿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召李壁饮,酒甜,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侂胄然之,翌日罢师旦。十月,金仆散揆分兵九道南下。后自引兵至淮,遣人密测淮水,
2、惟八叠滩可涉,即遣奥屯骧扬兵下蔡,声言欲渡。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遂屯瓦梁河,江表大震。十二月,时诸将用兵皆败,惟再遇数有功。金人常以水柜取胜。再遇夜缚藁人数千,衣以甲胄,持旗帜戈矛,俨立成行。昧爽,鸣鼓,金人惊视,亟放水柜,后知其非兵也,甚沮。乃出兵攻之,金人大败。三年春,时金已有和意,丘崈上疏乞移书金帅,以成和议;且言金人既指韩侂胄为首谋,宜暂免系衔。侂胄大怒,罢崈。四月,方信孺如金军,还言敌所欲者五事:一割两准,二增岁币。三索归正人,四犒师银,五斩首谋。侂胄大怒,夺信孺官。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
3、遂辍,复锐意用兵。九月,张岩罢。岩自侂胄委开督府,费耗县官钱三百七十万缗而无寸功。十一月,史弥远请诛侂胄。皇后杨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进言:“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帝不答。后从旁力赞之,帝犹未许。后请命其兄次山,择群臣可任者,与共图之,帝始诺。夏震统共三百,候侂胄入朝,至太庙前,即呵止之,拥至玉津园侧,杀之。初,王柟至金,请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军钱三百万贯,苏师旦等,俟和议定后,当函首以献。嘉定元年六月,柟以侂胄、师旦首至金。九月,诏以金国和议谕天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官军A不虞B其C至D
4、遂E皆溃F走G自相H蹂践I死者J不可K胜计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侂胄下伐金诏”与“侂胄下岳大理”两句中的“下”字的用法含义不同。B.翌日,指第二天,古代类似叫法还有旦日、次日、明日,再如文中的昧爽等。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D.“请依靖康故事”与“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两句中的“故事”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国被鞑靼侵扰,让韩侂胄巩固地位的劝说,出使之人带回的反馈,这些都坚定了韩侂胄攻打金国的决心。B.韩侂胄多次进攻金国失利,他意识到被苏师
5、旦误导,又经过李壁主动进谒陈言,最终罢免了苏师旦的职务。C.金帅仆散揆分九路南下进攻,秘密派人探寻渡河之地,并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成功渡河,震动江表。D.金人想和议,丘崈建议免去韩侂胄官职促和,但方信孺带回金国“斩首谋”的条件,让韩侂胄大怒,欲再启战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4分)(2)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4分)5.韩侂胄为何最终沦落到被杀的地步?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自遣杜牧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馀。且抽持板手,却展
6、小年书。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还称二千石,于我意何如?注此诗写于金昌二年(842),诗人四十岁,受到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任黄州刺史。蘧:指蘧瑗,春秋时卫国人。淮南子原道训记载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句点明诗人作诗自我排遣的原因,展现了诗人困窘不得志的境遇。B.“持板手”与“小年书”反向对举,表现了诗人摆脱政务暂得消遣的宽慰。C.诗人用阮籍、蘧瑗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无奈。D.全诗的情绪跌宕起伏,多有变化,末句以发问收束,情绪激愤。7.“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7、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诠释了怎样的处世之道,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突出山中环境幽静的句子是:“_,_。”(2)梦境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_,_”。(3)中国古典诗歌创作重视意象组合,唐宋诗词中就有组合落木和江水这两种意象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名句,如:“_,_。”(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
8、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
9、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西望A武昌B诸C山D冈E陵F起G伏H草木I行G列K烟消L日出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10、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舍,三十里,计算距离的单位,“一舍”的“舍”与“退避三舍”的“舍”都指距离。B.蓬户,指用蓬草编门,“蓬户”中的“户”与后文“瓮牖”中的“牖”的意思并不相同。C.胜,即优美的,与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的“胜”意思相同。D.朔日,阴历的每月初一,“朔”与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中的“晦”都用来纪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流至赤壁之下,蔚为壮观,这既与它流出西陵峡进入平地有关,也与它汇合了多条支流有关。B.快哉亭上,既可亲眼看到舟楫出没,又能亲耳听到鱼龙悲啸,这种景色瞬息万变,令人心旷神怡。C.“快哉”的来历和楚襄王
11、有关,原有婉讽襄王之意,引用此典,使行文由写景叙事转入议论说理。D.作者认为,内心坦然,即使身处贫寒之室也会快乐,如果满怀愁绪,就算面对佳景,也不会快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5.苏轼(子瞻)为友人所建的亭子取名为“快哉亭”,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池鹤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注释: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上。丹砂:又名朱砂,一种
12、红色的矿物。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高竹笼”“乱鸡群”,写出池鹤恶劣的生活环境,尽管如此,它仍有孤标傲世的品格。B.颔联中的“丹砂”“白雪”运用借代手法,既写出了池鹤的形象之美,又写出了池鹤的品格之美。C.颈联说池鹤觉得鸬鹚毛色污浊,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过谄媚,诗人以此突出池鹤不讨好取媚的风骨。D.尾联用细节描写写出池鹤对青田云水的向往神态,白居易的琵琶行结尾一句也用了此种手法。7.本诗借物抒怀,诗人借池鹤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正面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这与贾谊过秦论中描述的九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4 高考 复习 古代 诗文 阅读 练习 共两组 参考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