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集散地城镇风貌规划与重要节点城市设计.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旅游集散地城镇风貌规划与重要节点城市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集散地城镇风貌规划与重要节点城市设计.ppt(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4斋堂镇旅游集散特色镇斋堂镇旅游集散特色镇城镇风貌规划与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城镇风貌规划与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方向 方法 方案】n风貌构成要素n案例研究n基地分析n建筑语汇分析n项目背景n上位规划的定位n镇区功能要求n发展模式n发展策略n风貌分区n核心功能n风貌规划n城市设计门头沟区斋堂镇是距离北京100公里的山区小镇,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至今仍有13个村庄较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风貌。109国道穿境而过,北部山区旅游环线上重要节点。项目背景项目背景门头沟西部旅游集散镇建构门头沟西部旅游集散网络镇域集散带动效能的实现镇区集散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构建文化旅游名镇利用高品级文化资源打造高品
2、质文化旅游项目体系+翼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八奇洞百花山自然风景区珍珠湖风景区爨底下古村落黄草梁自然风景区戒台寺京西第五峰风景区灵山风景区龙门洞妙峰灵溪科技中心妙峰山风景名胜区清凉界十八潭双龙峡潭柘寺小龙门森林公园御韵江南 健康长沟京东桃花源 逍遥大华山明风皇韵地 秘境十三陵隐逸山野 养生汤河渔乐溪翁 漫动石城长城会客厅 尊贵八达岭皇都古镇 风雅斋堂斋堂斋堂北京皇都文化第三极北京皇都文化第三极发展定位发展定位0前桑榆人11万年前万年前斋堂村斋堂城斋堂镇东胡林人灵岳寺1万年前万年前唐贞观年间唐贞观年间明代初明代初明万历明万历25年年抗战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1958年年现今现今“先有灵岳
3、寺,先有灵岳寺,后有斋堂城后有斋堂城”修斋堂城,修斋堂城,成为军事重镇成为军事重镇分东、西斋堂八路军司令部门头沟区并入北京市斋堂镇现状斋堂镇现状逐步形成逐步形成军事主导宗教主导规划主导斋堂斋堂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古镇走向世界从古镇走向世界发展愿景发展愿景【核心凝聚 区域辐射】功能要求:n 加强游客服务功能:商业、酒店、出行服务、旅游咨询等;n 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银行、邮局等政府服务外,通过博物馆、小型音乐厅等娱乐性公共建筑完善各类服务功能;n 发展镇区产业:旅游业、手工业、创意产业等沿河沟峪灵水沟峪 爨柏沟峪马栏沟峪北山沟峪煤窝沟峪斋堂镇灵水沟峪北山沟峪 爨柏沟峪马栏沟峪煤窝沟峪沿河
4、沟峪斋堂镇镇区功能要求镇区功能要求发展策略发展策略文化突围、打造风貌,构建发展新模式文化突围、打造风貌,构建发展新模式可持续可持续发展发展 拉动投资与消费拉动投资与消费 促进产业转型促进产业转型安民富民安民富民自然与人文品质提升自然与人文品质提升-资源价值挖掘与实现资源价值挖掘与实现-名镇品牌形象塑造名镇品牌形象塑造-土地价值提升土地价值提升-交流互动平台建立交流互动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机制创新-增加就业增加就业-秩序井然秩序井然-生活充实生活充实-精神愉悦精神愉悦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复合,多业并举产业复合,多业并举-文化休闲产业文化休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5、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旅游业-观光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制茶业特色制茶业-商业商业-房产业房产业-消费服务业消费服务业-政府主导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市场运作-投资软环境的吸引力提投资软环境的吸引力提升,获取政策支持,扩大升,获取政策支持,扩大引资渠道,建立多方合作引资渠道,建立多方合作关系等关系等-旅游、文化、商业、房旅游、文化、商业、房产等消费氛围的营建产等消费氛围的营建风貌分区风貌分区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旅游体验区综合服务区居住社区产业集聚区1234风貌区风貌区1324【方法方法】n 基地分析n 建筑语汇n 案例研究【山水格局】n 保持山水格局,山体特征n 打造山体及河流的景观界面n
6、保留山谷对景的视线廊道山体界面河流界面传统聚落的典型模型风貌构成要素风貌构成要素-山水格局九龙朝二凤特征显性地标:天仙圣母庙隐性地标:斋堂城、门保持显性地标存在的同时,通过设计手段强化隐性地标的标识作用。【强化地标与轴线】6060东城门凉亭n 轴 线景观轴线行政轴线 延续并尊重现有景观轴线及行政轴线在当地居民的空间认知作用。天仙圣母庙地 标风貌构成要素风貌构成要素-空间轴线街道界面山势界面滨河界面【继承传统空间界面与区域】250m1890mn区 域西斋堂具有较为统一风貌特征的传统合院居住片区;突出街道两侧的边界特征,通过景观处理强化山势界面。延续并增强现状空间节点的功能及景观特色,尊重原有区域
7、范围特征。通过城市意象的空间要素分析方法提炼现状空间格局中的重点界 面风貌构成要素风貌构成要素-界面区域n 物质空间的现状构成:建筑单元、院落空间、组团邻里、整体空间;n 街道格局:平行或垂直等高线,主街依山,次街面水,次街错落不追求方正格局;n 轴线关系:主要因循山水格局,以寺庙和制高点为核心地标,不强调对称和朝向。受到地形的影响,竖向变化明显,空间层次感更加突出。斋堂的胡同与街道更加自由多变,容易形成丰富活泼的空间。【强调空间格局及风貌的整体性】风貌构成要素风貌构成要素-建筑元素基地分析基地分析n 工作范围:本次工作总体风貌规划研究范围为231.4公顷;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分为斋堂大街北侧地块
8、37.5公顷,斋堂大街南侧地块34.8公顷。n 分析目的:在上阶段整体空间研究及城镇风貌规划研究提取山水空间架构,提炼可保留、更新的风貌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镇区小地块土地利用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前的详细基地空间现状分析。l 提取山水空间架构提取山水空间架构l 提炼可保留、更新的风貌要素提炼可保留、更新的风貌要素基地空间现状如何基地空间现状如何?两侧建筑(1F,34.5m)整体街道景观缺失整体街道景观缺失两侧建筑界面尚未形成两侧建筑界面尚未形成基地分析基地分析n斋堂大街斋堂大街街道界面l 现状:斋堂大街机动车道路面宽12-15m,人行道宽3-4m,总宽度为30m,中央无绿化隔离带;l 功能:山
9、地小镇内部主要街道,承载镇区公共服务功能,是小镇未来打造形象的重要界面;l 问题:街道无功能分区(人行/非机动车/机动车),不利于交通组织;无景观分界(中央景观带/行道树及灌木),建筑界面与街道比例失衡,街道缺乏生趣。-界面界面自然界面-滨河防洪堤岸l 现状:20年一遇防洪建设标准,堤岸从南侧看成为一道约5m高的围墙;l 功能:防洪;成为在未来109国道眺望斋堂景观风貌南侧第一层;在保留10m防护绿带功能的同时,增加滨河休闲游憩功能;l 问题:防洪界面长而无变化,滨河一线无景观节点及休憩场所。基地分析基地分析2.南侧设计范围地块l 现状:城市设计范围内西侧已基本完成拆迁工作,土地较为平整,便于
10、后期开发;l 地势特征:斋堂大街南侧地势由北至南逐渐降低,有利于依山展示斋堂镇区的建筑层次及整体风貌;l 功能定位:地块范围内旅游集散的整体功能定位及项目策划,有利于使得该地块与滨河绿带共同成为南侧展示斋堂镇区的第一界面。-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基地分析基地分析 保留重点片区设计范围内所有遗迹:考察过程中标记的重点保留建筑/古树,将在后期设计中结合周边用地功能及空间予以利用。保留古宅保留古宅保留庙宇保留庙宇保留城门保留城门保留古树保留古树保留戏台保留戏台-自然及历史遗迹基地分析基地分析山地街巷空间肌理l 增强空间意象:在保留当地居民熟悉的山地街道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街道两侧的趣味性,增强功能特征
11、,梳理公共空间及休憩节点。l 界面材质:保留裸露墙体界面材质的传统做法,尽量使用当地石材。-空间肌理空间肌理基地分析基地分析镇政府1.公共建筑-斋堂大街两侧保留建筑l 现状:保留的行政建筑均后退斋堂大街15-20米,形成半开放的前院空间,新建筑与旧建筑风格形成一定的对比。l 功能:代表小镇公共形象,需具备地方特色及亲民特征。l 问题:行政建筑前院空间的围墙成为街道界面形成需要考虑的元素之一;建筑立面材料/色彩/屋顶缺乏统一的风貌,旧建筑白墙、琉璃瓦与当地建筑风貌不协调。地税局-建筑元素建筑元素法院建筑布局特征建筑布局特征地形特征地形特征屋顶界面屋顶界面2.民居建筑-东兴村地块l 具有明显特征的
12、布局方式:行列布局的山地四合院群横向标高逐渐降低,形成错落的屋顶界面,以及不同于平地四合院的独特巷道空间;l 山地路径:两侧亲切尺度的建筑界面及石材肌理的围墙更易给行人留下深刻的空间意象。建筑语汇建筑语汇n 建建筑筑色色彩彩n 建建筑筑屋屋顶顶从整体看,斋堂地区以丰富多变的山地四合院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古韵斋堂风貌区采用规整、传统的建筑布局方式,向东逐渐过渡到更加灵活、丰富的建筑组合。n 建建筑筑组组合合店铺式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横向四合院纵向四合院古韵斋堂风貌区建筑统一采用传统的本土建材;风雅斋堂风貌区可逐渐加入现代建材元素,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以适当的设计手法有机结合;风尚斋堂以现代建材为主
13、,点缀以传统建材。n 建建筑筑材材料料三角、四角攒尖和卷棚的屋顶样式用于景观建筑。大片居住建筑采用传统的硬山坡顶,屋顶坡度控制在5:35:2.5.,古韵斋堂风貌区采用小青瓦传统屋面,加檐口、瓦当、滴水的传统做法,其他风貌区可简化传统工艺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复杂型制的屋顶,如歇山、八角攒尖等,用于较为重要公共建筑。整体建筑色彩以含蓄、传统的基调色系为主,古韵斋堂统一采用传统的本土材料,色调最为接近原生态建筑,向东进入风雅斋堂及风尚斋堂风貌区可逐渐添加更加丰富、鲜艳的构建色及点缀色系。【总体风貌规划总体风貌规划】n 功能布局n 土地利用n 系统分析总体风貌特色总体风貌特色 古韵斋堂古韵斋堂 n 结
14、合西斋堂历史街区的保护,整体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一街两翼四合院体验街区;n 北侧为传统山地四合院居住社区,南侧为新型四合院旅游体验街区 风雅斋堂风雅斋堂n 强化行政与产业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中心;n 打造便捷、高效、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集散、商业中心;n 围绕遗产公园建设以山地四合院为特色的新型本土居住社区 风尚斋堂风尚斋堂n 发展创意产业发展主导的时尚新镇区;n 打造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基地;n 营造山区健康度假居所n三大风貌特征区 塑造镇区统一的整体风貌特征的同时,形成与功能定位相关的风貌特色片区。n风貌定位 三街六巷古山城n规划理念 五大规划理念,控制总体风貌特征n 保持山水格局特
15、色n 强化景观视线通廊n 延续空间肌理特征n 保留自然历史遗迹n 体现本土建筑风貌一个古山城,三片风貌区总体风貌特色总体风貌特色三街六巷古山城小镇风貌街道山地风貌街道滨水风貌街道n三街 一山、一镇、一水为主题的三条横向主要街道;n六巷 在各功能片区南北纵向联系特色街道;n古山城 整体打造悠古情怀,体现本土特色的山地小城镇。一山一镇一水1 12 23 34 45 56 6功能结构分析功能结构分析n四功能区:西斋堂保护区:遵重西斋堂保护规划,形成传统山地四合院居住区;旅游综合服务区:延续由旅游集散镇规划工作确定的功能带,包含西斋堂体验区、行政商务区、商业服务区、旅游集散区;生活区:斋堂大街北侧的东
16、斋堂部分,包含新型本土居住社区和商住混合区;产业区:是新镇区所在地,包含创意产业区及山区健康度假居住区n一带:斋堂大街的小镇风貌景观带串联三个特色风貌片区。n三心:西斋堂中心:以旅游体验街区的重点启动项目为发展核心;东斋堂中心:以行政、商务商业功能片区为发展核心;新镇区中心:以创意产业功能片区为发展核心一带三片四大功能区西斋堂保护区文化创意体验区商务会馆区居住区商住混合区创意产业区居住区旅游商业区旅游集散区创意产业区功能结构分析功能结构分析古韵斋堂风雅斋堂风尚斋堂详细功能分区结合风貌分区在四大功能分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各不同详细分区特色,细化地块功能布局,并充分发挥其内涵,使之与风貌规划相对应
17、。土地利用土地利用n规划原则尊重原有肌理,缩小地块尺度;以小型亲切的街道串联功能主体;按功能及景观需求设计节点空间;强调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方式道路系统分析道路系统分析n城市干道:镇区两条横向主要干道分别为斋堂大街和滨河景观道,纵向干道为南北向联系外围区域的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设计人行道及自行车道;n次干道:区内联系性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5m;n支路:片区地块内部的联系性道路。道路剖面设计道路剖面设计nS1:滨河路:滨河路红线宽30m,双向6车道,南侧9m宽景观带,北侧建筑退道路红线10m,含5m绿化带,设5m双向自行车道;nS2:斋堂大街西段:斋堂大街西段红线宽30m,双向4车
18、道,中央5m绿化带,两侧建筑退道路红线各5m,设5m双向自行车道;nS3:斋堂大街中段:斋堂大街中段红线宽30m,双向4车道,两侧建筑各退线10m,作为沿街景观带,设2.5m双向自行车道;nS7(8):北侧山路):北侧山路/南北向主要道路南北向主要道路红线宽15m,双向2车道,两侧设2.5m紧急停车道及1.5m人行道。滨河路斋堂大街西段斋堂大街中段北侧山路/南北向主要道路斋堂大街中段nS4:西一路:西一路红线宽20m,双向4车道,两侧建筑各退线10m作为沿街公共绿地,两侧设2.5m双向自行车道;nS5:天仙庙正对路:天仙庙正对路红线宽30m,双向四车道,中央20m宽城墙公园,两侧建筑退红线2m
19、,设2m双向自行车道;nS6:城市设计最东侧道路:城市设计最东侧道路红线宽15m,双向4车道,两侧建筑各退线10m作为绿化带;nS3:斋堂大街东段:斋堂大街东段红线宽15m,双向4车道,两侧建筑各退线10m作为沿街绿化带,2m双向自行车道。道路剖面设计道路剖面设计西一路天仙庙正对路城市设计最东侧道路斋堂大街东段交通设施分析交通设施分析n车行入口空间:车行入口空间:主入口两处,分别设置于镇区入口和主要集散中心入口。次入口六处,对接镇区外围村镇。n停车场:停车场:主要停车场共三处分别设置于镇区入口及集散中心附近;次要停车场设置于东斋堂行政商务区及新镇区创意产业片区附近,以500m服务半径覆盖全镇区
20、。生态停车场地步行系统分析步行系统分析n城市公共空间步行系统城市公共空间步行系统 地块内部以各种广场、绿地为开放节点,在各功能片区形成“穿街走巷”的趣味性公共空间步行系统。n山地健身步行系统山地健身步行系统 镇区北侧地势较高,与北部山体顺势形成山地街道,利用两侧设计的人行道成为山地健身步行系统。n滨水休闲步行系统滨水休闲步行系统 通过对9m宽滨水休闲绿带的设计利用,形成滨水休闲步行系统。公共空间步行铺地示意山地健身步行铺地示意滨水休闲步行铺地示意n公共开放空间公共开放空间 由大型公园、小型公园、街道广场、文物保护单位形成的一系列公共开放空间分布于镇区各功能片区。n公共空间结构公共空间结构 形成
21、由北侧山地公共空间、南侧滨水公共空间及中间层次的主要、次要小镇公共组成的公共空间体系。公园绿地示意小型公共空间示意街道广场示意公共开放空间及结构分析公共开放空间及结构分析绿地系统分析绿地系统分析n各公共绿地以500m服务半径覆盖镇区全域,使居民和游人可在7分钟之内步行到达大小型公园。景观系统分析景观系统分析n界面界面 绿色山体界面、蓝色水体界面n廊道廊道 山水廊道及视觉廊道n节点:节点:滨水景观及休憩节点 市民公园 健康养生公园 体育生态公园山水滨水景观分析滨水景观分析n滨水景观节点n滨水湿地体验公园n滨水运动公园n南城门意象n亲水平台n滨水广场n标志性桥梁n水上剧场 在9m宽滨水休闲绿带所形
22、成的滨水休闲步行系统基础上,对接北侧地块功能设计功能性和景观性节点:重点区域城市设计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设计愿景设计愿景 古韵斋堂古韵斋堂 n 结合西斋堂历史街区的保护,整体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一街两翼四合院体验街区;n 北侧为传统山地四合院居住社区,南侧为新型四合院旅游体验街区 风雅斋堂风雅斋堂n 强化行政与产业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中心;n 打造便捷、高效、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集散、商业中心;n 围绕遗产公园建设以山地四合院为特色的新型本土居住社区 风尚斋堂风尚斋堂n 发展创意产业发展主导的时尚新镇区;n 打造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基地;n 营造山区健康度假居所城市设计范围主要涉及风雅斋堂片
23、区及古韵斋堂的南部新建部分。城市设计范围主要涉及风雅斋堂片区及古韵斋堂的南部新建部分。主要设计理念:主要设计理念:-以风貌分区为引领,区分不同分区风貌和功能,结合策划项目有机布局以风貌分区为引领,区分不同分区风貌和功能,结合策划项目有机布局-尊重并保留原有空间肌理,以此为基础设计公共空间骨架尊重并保留原有空间肌理,以此为基础设计公共空间骨架-不同的不同的3 3个等级公共空间延续当地原有文脉,形成游览路线的不同特色,个等级公共空间延续当地原有文脉,形成游览路线的不同特色,从繁华的商业氛围到曲径探幽的思古情怀,构建不同心理感受从繁华的商业氛围到曲径探幽的思古情怀,构建不同心理感受-院落式建筑布局适
24、应地域性文化气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院落式建筑布局适应地域性文化气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源于传统而局部提炼的风貌设计,运用传统建筑语汇,演绎双重生活方源于传统而局部提炼的风貌设计,运用传统建筑语汇,演绎双重生活方式,展示式,展示“古韵味、新生活古韵味、新生活”-运用低碳环保设计理念通过构建绿色生态的交通系统和城镇建筑环境,运用低碳环保设计理念通过构建绿色生态的交通系统和城镇建筑环境,打造低碳绿色镇区打造低碳绿色镇区城市设计理念城市设计理念详细土地利用详细土地利用城市设计范围用地指标-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细分,对应不同功能分区布置策划项目。-明确不同分区各自功能特点-商业片区
25、设置内部步行街引入人流,实现土地商业价值最优化-旅游片区通过各种旅游服务功能的集聚,土地集约利用。形成集中展示镇域旅游资源的窗口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居住片区安置部分混合用地,利于旅游游线沿线开发利用同时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序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百分比(%)1R1一类居住用地 2.29 3.17%2R2二类居住用地9.27 12.83%3C1行政办公用地 2.43 3.36%4C2商业金融业用地 10.22 14.14%5C3文化娱乐用地 3.66 5.07%6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0.22 0.30%7C7文物古迹用地 0.23 0.32%8S2广场用地 8.09 11.20%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集散地 城镇 风貌 规划 重要 节点 城市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