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因特网及应用.ppt





《第7章 因特网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 因特网及应用.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章 因特网及应用7.1 Internet基本概念7.1.1 什么是InternetInternet是Inter-network的缩写,被称为“国际互联网”或“因特网”,是最典型的广域网。它把世界各地的各种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在物理上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各种通信线路可以是电话线、数据专线、光纤、微波、通讯卫星等。7.1.2Internet 的产生和发展Internet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ARPANET建网的初衷是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
2、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Internet 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7年-1993年,主要为理论研究与电子邮件服务。1990年4月,我国启动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NCFC),1992年该网络建成,实现了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三个单位的互连。第二阶段是1994年 4月,NCFC工 程 通 过 美 国 SPRINT公 司 连 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正式加入Internet。1996年2月国务院令第195号中华人
3、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确定国内四个互联网络:CSTNET(中国科技网)、CHINANET(中国互联网)、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和CHINAGBN(金桥网),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邮电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归口管理。这四大网络于1997年在国内又实现了信息互通。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的发展,该网络已不再为国防项目研究所专用,美国官方也退出了对该网络的管理与控制。网络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接手管理,1985年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建了第一个网命名为NSFNET,但直到八十年
4、代初期以前,所有网络用户均为科研机构和大学,网络主要用于科学家、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的通信与交通。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网络应用有增无减,网络技术与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商业机构开始连接到网络上,大量的资金投入带来了网络开发与应用的飞速发展,覆盖范围遍及全球,到九十年代初,网络规模已超出了NSF的管理与控制能力,网络进入了自我发展状态。1995年,NSF被撤消,美国的商业供应商财团接管了Internet的架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Internet。中国科技网络(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l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金桥网(CHINAGBN)7
5、.1.3Internet 的组成1.物理网络(1)通信线路(2)网络设备(3)主机2.网络协议 协议是一组规则的集合,是交互双方必须遵守的约定。在网络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通信双方能正确地进行通信,针对通信过程中的问题,制定了一整套约定,即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协议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是实体间控制和数据交换的规则的集合。在Internet中使用的主要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在Internet上进行通信至少要遵守三个协议:一是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负责将消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二是传输协议(Transport Protocol),管理被传送信息的完整性;三是应用
6、程序协议(Application Protocol),负责将网络传输的东西转换成用户能够识别的信息。常见的网络协议有:(1)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Internet信息交换、规则、规范的集合,是Internet的标准通信协议,主要解决异种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问题,使网络在互连时把技术细节隐藏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种通用的、一致的通信服务。(2)PPP协议与SLIP协议PPP是点对点协议;SLIP是指串行线路Internet协议。它们是为了利用低速且传输质量一般的电话线实现远程入网而设计的协议。用户要通过拨号方式访问、FTP等资源,必须通过PPP/SLIP协议建立与ISP的连接。此外,常见的还
7、有:文件传输协议FTP,邮件传输协议SMTP,远程登录协议Telnet,以及系统使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这些都是常用的应用层协议。3.应用程序 与用户直接发生关系的既不是物理网,也不是网络协议,而是网络应用软件工具和应用程序。所有的网络服务都要通过运行实用程序来获得,例如,运行浏览器程序获得WWW服务,运行Telnet程序获得Telnet服务,运行邮件服务程序获得E-mail服务等。4.信息资源 信息在网络世界里好比货物在交通系统中一样,修建公路(物理网)、设立交通规则(协议)、使用汽车(应用软件)的目的是为了运输货物(信息),物理网、协议和应用软件都是为信息的传送服务的。用户使用In
8、ternet的主要目的是共享信息资源,资源的种类有很多,例如文本、图像、声音与视频等。如何更好地组织信息资源,使用户方便地获得信息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通过Internet,我们可以查找到各种有用的信息、收发信件、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络教育或参与网络游戏等,涉及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等各方面。7.1.4 Internet地址1.IP地址IP地址是网上计算机的标识符,IP地址唯一的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和网络中位置的编号,Internet网上的每一个站点、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IP地址,并且每个IP地址是全球唯一的。网上的计算机之间是靠这个IP地址相互识别,进行通信的。Internet的
9、IP地址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一负责全球地址的规划、管理。IP地址共有32位,即4个字节长,每个字节可对应一个在0-255之间的十制整数,字节间用小数点分隔,形如:xxx.xxx.xxx.xxx,所以又称为点分十进制。如新浪网站IP的地址为:211.95.77.3。IP地址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网络标识(网络ID),另 一 部 分 是 主 机 标 识(主 机 ID)。比 如:211.67.81.10,其中211.67.81.是网络标识,10是主机标识。一个IP地址的完整组成=网络标识+主机标识。在选用
10、IP地址时,总的原则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IP地址必须唯一,在不同的设备上不允许出现相同的IP地址。为了快速确定IP地址的哪部分代表网络号,哪部分代表主机号,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网络,就产生的子网掩码的概念。用子网掩码可以区分出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子网掩码的另一功能是用来划分子网。由于IP地址的容量限制,加上目前Internet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正在对IP协议进行修改完善。研制中的第六版IP协议,将扩展IP地址长度到16字节,从而大大增加了IP地址空间。2.域名地址 由于网上计算机的数字IP地址难以记忆,Internet又引入了域名系统(DNS)。域名系统就是用来对网上的
11、计算机进行命名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按照一定的规则、用具有一定含义的字符串来标识Internet网上的计算机。这个字符串就称为这台计算机的域名地址。图 7-1-1 域名层次结构7.1.5Internet 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日益广泛,它的潜力将得到更大的发挥。未来Internet的用户需求将向WWW、移动性和多媒体方向发展;未来Internet的应用将包括与广播媒体、通信业务以及出版媒体的综合;社会就是信息社会,具有技术的多样性、业务的综合性、行业的融合性、市场的竞争性和用户的选择性五大特征;未来Internet将给任何人(ANYBODY)、在任何时间(A
12、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接入方式(ANY CONNECTION)和可承受的价格,提供任何信息(ANY INFORMATION)并完成任何业务(ANY SERVICE),未来Internet展现的将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世界。7.2 Internet服务功能7.2.1WWW 服务1.WWW的基本概念 www(World Wide Web)即环球信息网,又称为万维网,是一个基于超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方式,也是目前Internet上最方便也最受欢迎的信息服务类型。www是一种建立在Internet上的全球性的、交互性的、动态、多平台、分布式的图形信息系统。www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
13、HTTP)将Internet上不同地址的信息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向用户提供多媒体信息,其基本单位称为网页(Web页)。每一网页不但可以包含文字、图形,而且可以包含图象、动画、音乐、3D(三维)等多种信息。2.WWW的起源与发展 1989年,瑞士日内瓦CERN(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Tim Berners Lee首次提出了WWW的概念,采用超文本技术设计分布式信息系统。到1990年11月,第一个www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一年后,CERN就向全世界宣布www的诞生。1994年,Internet上传送的www数据量首次超过FTP数据量,成为访问Internet资源的最流行的方法。近年来,随着ww
14、w的兴起,在Internet上大大小小的Web站点纷纷建立,势不可挡。当今的www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为网络上流动的庞大资料找到了一条可行的统一通道。www特点可归纳为:客户可在全世界范围内查询、浏览最新信息;信息服务支持超文本和超媒体;用户界面统一使用浏览器,直观方便;由资源地址域名和Web网点(站点)组成;Web站点可以相互链接,以提供信息查找和漫游访问;用户与信息发布者或其它用户相互交流信息;3.WWW的有关术语1)网页图7-2-1 网站主页2)HTML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用来编写Web网页的描述文档格式的标记式语言,它通
15、过在文档中嵌入一些专用的标记符号,对文本的语义进行描述,利用www浏览器解释后,将其效果展现出来。因此HTML只提供这些标记符号的标记语法。HTML是www上的专用语言,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最早由Tim Berners Lee提出,它是WWW上描述页面的内容和结构的标准语言。在WWW被提出的同时,HTML1.0也随之推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语言。随后推出的HTML2.0,已被推荐为一个Internet标准。1995年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推出的HTML3.0,加入了许多多媒体的功能,如图文混合、表格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章 因特网及应用 因特网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