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四章总量和相对指标.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和相对指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第四章总量和相对指标.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统计学第四章 综合指标法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第四章 综合指标法第一节 总量指标第二节 相对指标第三节 平均指标第四节 标志变异指标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1、概念: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也成为绝对数。2、意义: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的起点;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二、总量指标的种类总量指标按反映内容不同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点指标时期指标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第一节 总量指标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
2、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数的总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值总和。注意: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相互转化。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1)时期指标:反映客观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特点:时期指标可以累加;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是正比;数据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2)时点指标:反映客观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上的总量指标。特点:指标数值不可以累加;数值大小与时点之间的间隔无直接关系;数据采用间断登记取得。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实物单位:包括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双重单位和 复合单位。价值单位 劳动单位第一节 总量指标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
3、计学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1、概念: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结果。2、意义:能表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把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找到共同比较的基础;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便于记忆,易于保密。3、表现形式:无名数: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有名数:分子与分母的复名数,强度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1、结构相对指标(1)概念:是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计算的比重,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合理程度。其计算公式为:(2)注意问题:分子与分母指标性质相同;各组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或100%;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二、相对指标
4、种类结构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2、比例相对指标(1)概念:是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计算的相对指标,反映事物内部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2)注意问题:分子与分母指标性质相同;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也可用一比几或几比几表示。二、相对指标种类比例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3、比较相对指标(1)概念:是同一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之间的差异程度。其计算公式为:(2)注意问题:分子与分母是同一指标;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二、相对指标种类比较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4、强度相对指标(1)概念:是两个性质
5、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2)注意问题:分子与分母指标性质不相同;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有正、逆指标两种;一般用复名数表示,也可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二、相对指标种类强度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3)常用的强度相对指标:一类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指标,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钢产量等;二类是反映社会服务满足需要状况的指标,如:每千人拥有商店数、每千人拥有病床数等;三类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如:资金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4)作用:说明一个国家、地区、部门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反映和考核社会经济效益;为编制
6、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二、相对指标种类强度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5、动态相对指标(1)概念:是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程度。其计算公式为:(2)注意问题:分子与分母是同一指标;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不可以互换;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二、相对指标种类动态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概念: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的结果,反映一个国家、地区、部门、企业计划的完成程度。其计算公式为:(2)注意问题:等于100%是正好完成计划,大于或小于100%是否超额应考虑现象的性质;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不可以互换;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二、相
7、对指标种类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3)种类及计算 由于计划任务数的性质不同,可以用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计算。A.根据绝对数或平均数计算:用基本公式计算。v B.根据相对数计算:检查提高率和降低率现象的计划完成程度。如:某企业生产某产品,本年度计划单位成本降低6%,实际执行结果降低8%,则 计算结果表明,企业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多降低2.12%。二、相对指标种类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如:某企业某年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5%,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7%,则计算结果表明,企业劳动生产率实际比计划提高了1.9%。上述计算过程可用公式:二、相对指标种类计划完成程
8、度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4)长期计划的检查(以5年计划为例)A.水平法:是五年计划只规定计划末年应达到的水平时使用,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等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其计算公式为:注意问题:提前完成计划时间的检查。如在计划执行期内有连续一年(无论是否日历年度)的产量或产值达到计划规定的末年水平,则所余时间为提前的时间.二、相对指标种类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二、相对指标种类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B.累计法:是五年计划规定累计应达到的水平时使用,如基本建设投资额、新增生产能力等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其计算公式为:注意问题:提前完成计划时间的检查。如从计划执行之日起累计完成数达到
9、计划任务要求,则所余时间为提前的时间。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二、相对指标种类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C计划执行进度的检查.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用来检查计划执行进度情况。即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计算累计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监督、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其计算公式为:该指标主要用来分析计划执行进度,并据以考核计划执行的均衡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三、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应用原则(一)相对指标的可比性原则 1、要准确地选择对比的基数 2、分子和分母必须保持可比性(二)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三)各种相对数结合运用的原则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第
10、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意义和特点 1、概念:又称平均数,是用来反映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特点:(1)同质性(2)代表性(3)抽象性 2、作用:(1)比较作用(2)分析作用(3)推断作用平均指标数值平均数位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第三节 平均指标统计中计算平均数最常用的方法。基本公式为 注意: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平均数:同质总体强度相对数:不同总体反映问题不同平均数:现象的一般水平强度相对数:强度、密度、普遍程度依存关系不同平均数:分子分母有一一对应关系强度相对数:分子分母没有一一
11、对应关系 例:人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消费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人劳动生产率。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1、简单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未分组资料。计算公式为 2、加权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分组资料。计算公式为 注意:(1)用组距数列计算时应首先计算组中值;第三节 平均指标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v 变量值(x)的大小;例:根据下表资料,计算50 名工人平均日加工零件数。第三节 平均指标v 权数(f)的大小:平均数接近于次数大的组的变 量值;远离次数小的组的变量值。次数对平均数影响的实质是次数比重的影响,即频率的影响,用频率计算的公式为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
12、计学123.2 6.4511.2518.8034.3025.5015.9011.001.000.060.100.160.280.200.120.08 6160.0 322.5 562.5 940.01715.01275.0 795.0 550.0 xf50 合计 3 5 81410 6 4107.5112.5117.5122.5127.5132.5137.5110以下110-115115-120120-125125-130130-135135以上人数(f)组中值(x)按零件数分组(件)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平均数计算表二、算术平均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 3、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1)
13、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2)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值4、算术平均数的特点 应用广泛;容易受极值影响;当组距数列为开口组时,平均数代表性差。二、算术平均数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三、调和平均数 1、概念:又称倒数平均数,是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2、简单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独立应用形式 例:某蔬菜市场,早市蔬菜的价格为每斤1.2元,午市的价格为每斤1.5元,晚市的价格为每斤1元,如早、中、晚各买1元的蔬菜,试计算日平均价格为多少?解:根据平均价格的计算公式计算得: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统计学三、调和平均数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得到简单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3、加权调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第四 总量 相对 指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