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docx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共产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1930年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六)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著有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等著作,他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考点三、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制约与促进。(-)教育
2、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二)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
3、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考点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 健康快乐成长。(三)能力为
4、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 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点、课程类型1 .根据组织方式不同,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2 .根据综合课程的综合程度及其发展轨迹,课程可以分为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3 .根据课程开发的主体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4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
5、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5.以课程管理制度为依据,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考点二、课程内容概念含义内容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课程标准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考点六、新课程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
6、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三)新课程结构的特征新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等三个基本特征。(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1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 .教师观(1)从教师与学
7、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3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四)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
8、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教育研究方法考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教育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通过对小学教育的有关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查阅法和填表法等几种
9、教育调查的方法。(三)教育实验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四)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 规律和价值意义。(五)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目的在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提升的一种
10、研究。(六)教育质性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七)个案法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和教育会诊法等。()历史法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种研究方法。(九)比较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
11、、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模块二学生指导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点、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二)心理学的产生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考点二、注意(一)注意的种类种类目的性无意志努力不需要需要产生的条件或说规律主客观条件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间接兴趣、组织和意志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有不需要(二)注意的品质品质定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
12、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可称:“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考点三、感觉感受性变化的规律规律含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联觉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种感觉的现象。考点四、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种类含义人在知觉客观环境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
13、当做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做知选择性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反映周围环境,这叫知觉的选择性。在感知未曾经历过的或不熟悉的事物时,人们通常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将它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这种现象也叫做知觉的组织化。整体性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事物时,总是图赋予知觉对象以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恒常性考点五、记忆(一)记忆过程1 .识记2.保持3.回忆和再认(二)遗忘2 .遗忘理论: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
14、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3 .遗忘的规律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 有先快后慢的特点。(三)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会有动,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2 .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概括并确切的叙述出来。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4 .运
15、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块化就记得牢,有系统。5 .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储存,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码的材料易记忆。6 .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考点六、思维(一)思维的特征1 .间接性2.概括性(-)思维的类型2 .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3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1)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考点七、想象想象的分类分类含义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不随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
16、的过程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随意想象)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考点、情绪过程情绪状态分类种类含义心境激情应激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是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是人对某种意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考点九、情感过程情感的分类种类含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的情感体验。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1考点十、意志过
17、程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目标A目标B想要双趋冲突想要双避冲突不想要不想要趋避冲突想要又不想要想要又不想要多重趋避冲突想要又不想要考点十、气质气质类型特征气质类型气质类型特点胆汁质多血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暴躁易怒,脾气急,好冲动。活泼好动,热爱交际,能说会道,但稳定性差,见异思迁。安静稳重踏实,自制强(性格坚韧),话少,表现出内倾性,有些死板,缺乏生气。粘液质抑郁质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但情感丰富。考点十二、印象形成印象形成效应1 .社会刻板E卩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
18、刻板效应。2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圈作用,指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即像晕轮样,一点发亮,照亮四周,“以点概面” 了。3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4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12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考点、儿童身心发展概述(一)身心发展一是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精神方面的发展。(-)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1 .内发论。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
19、人自身的内在需求。代表人物:格赛尔、弗洛伊德、孟子等。2 .外银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2. 遗传(遗传素质)物质前提: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4.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
20、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考点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一)顺序性循序渐进(二)阶段性不可“一刀切”,有针对性(三)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四)互补性长善救失(五)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考点三、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阶段年龄特征感知运动0-2岁1 .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
21、环境13阶段2 .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1 .“万物有灵论”;前运算阶段2-7岁2 .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 .思维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4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5 .思维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1 .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2.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
22、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 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三、学习考点、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考点二、学习的分类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考点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种渐进的、盲目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又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必考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