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108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南省108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108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108所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 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材料一:我们一般把兴起于“五四”新文学时期、绵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视为中国
2、乡土文学肇始。在这一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尽管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各异,但成就了很多经典之作。周作人强调民族特色和地区差异;茅盾主张写出“对命运的挣扎”;鲁迅以流寓在外的知识分子视角,把乡愁和关于现代性、国民性的思考交给乡土文学来表达;沈从文则以“乡下人”自居,呈现乡村的温暖和善良,等等。作家们对于土地的怀旧、依恋、审视甚至是批判构成了巨大的张力,他们笔下的乡土既有温情浪漫的田园、淳朴善良的人性美,也有麻木愚昧甚至是落后的思想痈疾,“五四”时期多元化的思潮激荡出文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也映照出作家艺术家们对乡土中国的回应和思索。上世纪40年代,在廷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3、,乡土文学创作在作家的笔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作家不再仅仅是乡土的观察者、感受者和评判者,而是置身于乡土变革中的参与者,他们对乡土的观照从自在的文化形态变成自为的历史过程,他们在乡土剧变中产生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动机,同时他们完全没有停留在思想上,而是用文学的方式成为“行动者”。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张裕民、程仁,暴风骤雨中的赵玉林、郭全海等农民形象的出现,以及他们不断觉悟和成长的历程,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人物生存状态,而是成为作家与时代的纽带,与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了共振、共鸣。改革开放以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新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一项重大变革,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思想日益多元使乡土文学
4、叙事呈现出新的特征。乡土文学不仅能够观察具体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开始把审美焦点投向了人的思想、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路遥的 人生 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新时期的乡土小说更专注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专注于人的情感历程和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写作视角也转向人的精神层面和主体性探究,作家们用文学的方式实践着他们对现实、对历史进行思考的责任。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为乡土文学带来了一些误解,有人认为乡土文学会萎缩,乡土题材作品也会逐渐被替代。事实上,乡土文学之所以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潮,是因为它从“五四”开始直至脱贫攻坚的当下,始终关注着人的解放,关注着如何解决人
5、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瘠的问题。(摘编自王文静 乡土文学的启示和未来,有删改)材料二:今天的中国大地,无处不在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旧日山乡已经迎来时代巨变,广袤大地正在焕发崭新生机。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是文学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的使命所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所在,也是文学走向高质量的发展所需。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是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妤“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金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
6、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历史每前进一步都将是里程碑式的壮举,在这样史无前例的征程中,文学不能缺席。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就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的重大举措。要通过文学的真实呈现、有力感染、广泛引领,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助力乡村振兴。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7、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用文学促进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突破口。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深入挖掘山乡巨变背后蕴含的生动实践和精神富矿,把焦点对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以高度的时代敏感、深远的历史眼光、强大的应变能力,从广袤的乡村大地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时代画卷,用文学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农村旧貌换新颜的精神气象。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是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要牢牢抓住人们心中情感的出发地和归属地,通过文学
8、精品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使身处伤大时代的人民,不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推动文学反哺农业,用有情有味的乡土文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要将高质量文学植根于农耕文明的沃土,探寻新时代乡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将乡土文化的传统与现代、过去与当下、物质与非物质有效衔接起来,让农业农村成为推动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成为培育文学新人的劲土肥田,成为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的进步阶梯。(摘编自张宏森 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新史诗,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不同时期乡土文学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
9、是(3分)2 0 世 纪 40|年代2 0 世纪 二 厂 卜作家们对于土地的怀旧、依恋.三 田 温 情 浪 漫 的 田 园 淳 朴 善 良 的 人 性 美、麻木愚昧共至是落后的一作家二弟岫观学从自在的文化形态奏成自为的历史过程i处 整 作 好 乡 土 皆 中 产 生 认 识 事 葬 和 改 变 世 界 的 动 机,同 时 也-_ I变 化 原 因 I -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思想H 不多元 更 名裳现J不但版够观察具体的人的思想、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而I 且开始关注农村经济体制改单 _ _ _ _ _ _ _ _ _原因 I -土文学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潮-缪.它 始 终 荚 汪*人而解放
10、而痂荷葡浜仄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货舟:的问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文学肇始期就出现了诸多名家典范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在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上也并无趋同之势。B.20世 纪4 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对乡土文学的观照从自在转变为自为,这些作家不再是乡土的观察者和感受者。C.新时代,文学无法缺席。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举措。D.因为文学可以反哺农业,所以我们要将高质量文学植根农耕文明的沃土,探寻新时代乡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准确地体现文学与社会时代关系的一项是(3分)A.钟 嵯 在
11、诗品中提出诗歌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B.王国维提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人生境界。C.孔 子 在 论语为政中 对 于 诗经提 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D.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创作理论。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作为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作家,应如何创作出好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 成69题。城市里的蘑菇卡尔维诺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
12、得到,像有花粉热毛病的人才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电子的风,于是磨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似的从未停驻过目光。相反地,一片高挂在树枝上枯黄的叶子,一根缠悬在红瓦上的羽毛,他却不曾遗漏;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马可瓦尔多不会不注意到;四季的变化、心里的欲望和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这些他都能发现。这样,一个早上,在等着电车来载他去公司上工时,马可瓦尔多在站
13、牌附近注意到一些奇特的东西:沿着林荫大道铺满石板并消过毒的花坛上,在某几处树桩,似乎鼓起了肿块,这里那里地微露着地下的圆形体。他窗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尔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而且,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只要下一晚上的雨,”他自言自语道,”就可以采收了。”
14、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我跟你们说,”马可瓦尔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会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哦!我向你们保证!”然后对那些较小的、还不知道什么是蘑菇的孩子们激动地解释各品种蘑菇的美丽,讲述它们鲜美的滋味,还有烹煮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告诉我们蘑菇长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马可瓦尔多基于多疑的理由煞住了他的兴奋。哎,我一跟他们说出位置,他们就会和平日混在一起的野孩子一齐去找,然后消息会传递整个社区,蘑菇就都到别人的锅子里了!这个推测立刻填满了那原
15、来充满着大爱的心灵,担心、嫉妒及冷漠把心关闭起来,现在他只渴望拥有。“蘑菇的位置我知道,而且只有我知道,你们要是在外头走漏一句话,就该倒霉了第二天早上,当马可瓦尔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他就这么蹲着,直到察觉有人站在身后。他猛地站起身来并试着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清道夫正倚着扫把看着他。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
16、,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晚上下起雨来,马可瓦尔多是全市里唯一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农民因为雨声而兴奋地跳起来的一个。他爬起来坐在床上,叫醒全家:“下雨啦,下雨啦!”他兴奋地呼吸着潮湿的尘土味,还有从外面飘来的新鲜霉味。星期天清晨,带着孩子和一个借来的篮子,马可瓦尔多冲向花坛。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万岁!”全体立刻埋头开始采摘。“爸爸,你看那边那位先生摘了多少!”小米开尔说。做爸爸的抬起头来看见,站着他们旁边的阿玛弟吉也挽着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啊!你们也来采?”清道夫说,“那么是真的好吃了
17、?我搞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更那边点的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便大踏步走开了。马可瓦尔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一一有时候会发生一一因为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正在等电车,由于天气仍不稳定而且潮湿,大家手臂上都吊挂着雨伞。“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磨菇吗?”马可瓦尔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大家都找
18、到了蘑菇,没有篮子的,就把磨菇放在打开的雨伞里。某个人说:“如果我们一起办个午宴一定很棒!”但最后,所有人都带着各自的蘑菇回到自己家里。不过他们很快又重新见面了,就在同一天晚上,同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食物中毒来洗胃。中毒都不严重,因为每个人吃的蘑菇数量并不多。马可瓦尔多和阿玛弟吉正躺在相邻的病床上,怒目相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市里的蘑菇”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作为环境因素,它与 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等这些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协调一致。B.第三段写了马可瓦尔多对周围环境作出的反应,这些好恶与取舍中带有鲜明的身份特征,非
19、常准确地展示了他刚来城市不久且很不适应这里生活的现实处境。C.小说写到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这是马可瓦尔多自己的理解。D.在大家采摘蘑菇的欢快中,“某个人”提 议“一起办个午宴”,却得不到响应,因为大家都打算拿回家去与家人共享,小说借此表现了家庭亲情的温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城市里为了功利而营造的缤纷和绚烂,也传达出主人公对此环境的排斥心理。B.“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
20、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运用夸张手法,使主人公艰难的现实和美丽的想象形成鲜明对照。C.主人公在发现磨菇以后,先是独自惊喜,然后是不可抑制的兴奋,紧跟着又因为多疑而担心,这些心理描写是为了表现出马可瓦尔多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D.“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马可瓦尔多像间谍剧中的特工一样用“弯下身去系鞋带”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秘密,这样的细节描写令人忍俊不禁。8.马可瓦尔多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对他进行了刻画,请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马可瓦尔多的形象。(6 分)9.结尾两段,故事的情节急转直下,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根据小说内容,说说此结尾“在
21、情理之中”的理由。(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日:“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也面,我自西向。”初,苟淑有孙曰或,闻曹操有雄略,乃去绍从操,曰:“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今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操乃遣扬州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当施何计?”昭日:“将军诛暴乱
22、,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 日:“善!”遂迁都许。诏书下袁绍,责 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患其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说曹操宜徙都邺城。操拒之。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王土血丕也f iA 之机好谍无决欲与西法工1 港定霸王之业难矣五擅更举血求主,子卓去乎?“二人曰:“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嘉知其不寤,不复言,遂去之。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喜曰:“使不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或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
23、;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儿卷备物,以彰殊勋。荀或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或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臣光日: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苟或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或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或为佐命元功,或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节 选 自 通鉴纪事本末第九卷,有
24、删改)【注】高、光:分别指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吾将更举而求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面,旧
25、指臣子拜君王,卑幼见尊长,文中是让大家向北方帝王刘虞称臣。B.盍,文言副词,与 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盍反其本矣”的 虚”同义。C.孤,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古代常用来表达此意的词语还有“寡”“不毂”。D.九锡,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中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下诏责备袁绍,认为他未尽到臣子责任,为此袁绍深感压力,于是上书进行辩解,提出迁都主张以表达忏悔之情,被曹操拒绝。B.关东诸将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曹操却在此时意识到道义的力量,这是他后来接受荀底等人提出的“奉迎天子”主张的重要原因。C.曹操主张在击败袁绍之后进攻刘表,但荀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108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