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3届(一模)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pdf
《广西南宁市2023届(一模)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2023届(一模)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南宁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 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 代 文 阅 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选学”自唐代成为显学后,经过千余年的发展,面临着研究方法与角度的现代转型。学者们普遍认为 现 代“
2、新选学”主要是指研究模式上从单一的文献研究转向文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并且更加注重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照此标准,骆 鸿 凯 的 文选学被 认 为 是“现 代 文选学的奠基之作”。但亦有学者认为“新选学的开山祖师是黄季刚先生,而 非 骆 鸿 凯:黄 侃(字季刚)的 文选平点颇见卓识,被誉为20世纪文选学的“一个高峰”,但由于其形式为评点,内容多校注,故被更多学者视为传统“选学”的代表。那么,黄侃到底是传统“选学”的殿军还是现代“新选学”的先驱呢?黄 侃 在 文选平点叙 中批评一些清代选学家的注释“其摭拾琐屑,支蔓牵缀之辞,以于文之工拙无与,只可谓之 选注,不可谓之 选学 黄 侃 明 确
3、提 出 了 选注 和 选学的区分,所 谓 选注,正是指 传 统“选学”以校勘注释为主的文献研究,而 选学则是指与“文之工拙”有关的文学研究。他显然是不满于一些清代 选注的琐屑支蔓,而欲转向更高层次的 选学。综 观 文选平点全书,黄侃的评点既有文字校勘、章句训诂、文史考证等文献研究,又有义理解析、文学批评等文学研究,实虚结合,已然形成了熔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炉的整体性研究模式,开启了从传统“选学”向现代“新选学”的转变。骆 鸿凯 文选学被认为具有现代转型意义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其师黄侃的影响。据王立群研究,骆 氏 对 现 代“新选学”的开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但 其 中“对 文选序的研
4、究,对 文选学史的研究,对 文选与 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的研究”等三项都有明确承袭黄侃之处。如 骆 鸿 凯 对 文选序体现出的选文范围和标准等进行了研究,他征引黄侃所言,并提出了相同的意见。骆鸿凯还在书中搜集并评介了各代 选学著作,网罗宏富,褒贬精当,体 现 了 其 对 文选学史的研究。而对学术史的重视,正是黄侃治学的一大特色。在 文选与 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的研究上,骆鸿凯坚持了黄侃对二书关系的认定及具体的对比方法,并推而广之。黄 侃 在 文选平点叙 中开宗明义首言:“文心与 文选 笙 磬 同 音 骆 鸿 凯 也 认 为:”雕龙论文之言,又 若 为 文选印证,笙磬同音。是岂不谋而合,抑尝共讨论,故宗
5、旨如一耶?”骆氏在书中揭示二书在文体分类上的一致性,黄侃则更早就揭示了 文心文体分类对 文选的影响。又如,骆 氏 将 文心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与 选文相互印证,而黄侃在解评 文选的影响。又如,骆 氏 将 文心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与 选 文相互印证,而黄侃在解评 文选时就格外注意参借刘勰的相关评论。毋庸讳言,黄 侃 文选平点形式上是随文评点而非专题论着,内容上仍以传统的文献研究为主,尚缺乏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称 黄 侃 为“新选学的开山祖师”未免过誉。但综上所述,黄著更早地有意识地从单一的文献研究转向文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并直接影响了骆鸿凯 文选学的产生,从这个角度讲,黄侃在20世 纪 选学从
6、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堪称现代“新选学”的引路人。(摘编自李靖 文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新选学”一一从黄侃的研究谈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选平点的内容偏向于以校注为主的文献研究,这使得黄侃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传统“选学”的代表。B.清代选学家的研究大多是以校勘注释为主的 选注,而不是更高层次的研究“文之工拙”的 选学。C.新选学的整体性研究模式体现在既有文字校勘、章句训诂等文献研究,又有义理解析、文史考证等文学研究。D.骆鸿凯继承了黄侃的治学特色,重 视 对 文选学术史的研究,吸收借鉴了前人的 选学成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7、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第一段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接着深入讨论了黄侃对选学现代转型的贡献。B.全文从黄侃 文选平点的研究模式和黄侃对 文选学的影响等两个角度来展开分析。C.文章第三段通过将 文选学与 文选平点进行比较,论证了它们研究方法的异同。D.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引用详实丰富的文献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 是(3分)A.选学的现代转型体现了选学家们对 文选这一古代著作文学价值的重视。B.唐代李善 文选注主要从字词、章句、校勘等方面进行阐释,因此属于传统“选学”著作。C.基 于 文选与 文心雕龙的密切关系,二书的研
8、究者在今后可加强彼此间的交流。D.黄 侃 对 选学现代转型的贡献仅次于骆鸿凯,不愧为现代“新选学”的引路人。(-)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对中国各地民众来说,茶是必需品,他们对茶品有不同的需求。江浙一带喜绿茶,闽台地区好乌龙茶,在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人们习惯用黑茶制作酥油茶、奶茶等。“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每年三四月,春回大地,茶树萌发新芽,这也是制茶师最忙碌的时候。他们用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制作出各种风味的茶品,
9、供人饮用与分享,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在婚礼上要给双方父母奉茶,茶友之间品茶、斗茶,茶农要祭茶神中国的茶文化世代传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传承体系。“中国茶”的相关知识和技艺主要通过家族、师徒和社区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承,并已经与正规教育有所融合。家族传承方面,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师徒传承方面,径山茶宴自唐代天宝元年(公 元742年)起,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传承,由住持传给其继任者,目前已传至第121代;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在近5年间就收徒授艺17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茶”的传承已经进入校园。目前,中
10、国有4 0多所中职和8 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摘编自韩业庭 于制茶技艺中品味中国文化一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缘何能成功申遗)材料二:为了把传统文化和青年力量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组建了浙江大学华发大学生茶艺队、无我”茶社等学生社团,为爱茶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2015年,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建立,并在米兰世博会、阿斯塔纳世博会、G20杭州峰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国际场合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茶”,让清芬四溢的茶叶,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金名片”。云南省景东县是浙江大学的对口帮扶地,王岳飞团队主导创
11、制的“紫金普洱”茶帮助了当地6 2 6户茶农脱贫致富,并 在2020年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从2016年第一次走进景东无量山和哀牢山以来,一批批学生来到这里实践锻炼。有的人毕业后,选择在此助农、支教、挂职,以一杯热茶连接起了两地情谊,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诠释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摘编自赵秋丽等 茶韵传承远,清茗伴书香)材料三: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神农本草经 茶经中的确切记载,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茶”的文化源头;苏轼等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的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流光溢彩;新时代以茶赋能发展,让我们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生生不息。一 杯“中国茶”,和
12、而不同、谦和礼敬、交流互鉴,氤蠡.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将为世界更多人民认可,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摘编自李广春“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中国人来说,茶相当于米和盐,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各地的人对茶品有着不同的喜好,如江浙人喜欢绿茶。B.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给父母奉茶,茶友间斗茶等,体现出人们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C.“中国茶”知识与技艺的传承方式多样,其中浙江杭州径山茶宴与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都是通过师徒方式传承。D.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让我们找到中国茶
13、的文化源头,有力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6.如何做好“中国茶”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请根据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彭家河在我看来,草其实才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或者说战略家。草与人虽然各在两个不同的圈子,但是,在这个星球,人似乎一直都是草的掌控者,草仿佛是天然的奴仆,源源不断,供人差遣使唤,草从来没有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盖房、生火、果腹、遮羞草都派上用场,被腰斩、焚烧、暴尸甚至株连根除,所有这些,无需对草说明理由,无需对草罗列罪证。或许是因为草不会语言,不能控诉;也或许是因为草家族庞大,斩杀不尽
14、对于草来说,这世界对它们肯定是有失公允的。但是,有不少思想家已经替我们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合情合理,不偏不倚,这只不过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罢了。草只是大千世界食物链条上的一环,只要草与人或者别的草食动物共存,草就是天然的祭品。或许草也无可奈何,只有一边默默承受,一边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但是,我想道理并非这么简单,我一直认为,草,其实是伟大的哲学家,百折不回的苦行者,甚至是锋芒暗藏胜券在握的钢铁战士。草的哲学,是它们用无数同胞生命换来的集体智慧,可以说是集众多人类哲学大师学说之大成,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人类的哲学家,许多只是从草那里学到了一鳞半爪。“无为而治”“适者生存 顺其自然”等众多思想家的理
15、论精髓,都可以在草那里找到出处得到印证。但是,还是没有谁能真正把草的哲学读透。古往今来,当一个一个哲学家成天冥思苦想直到须发苍白老眼昏花,衰老逝去的时候,春风一吹,枯萎的草经过一个冬天的沉思,又醒过来,换件新衣再次青春焕发地站立在大地上草满腹经纶,但从不高谈阔论、四处游说,它只身体力行,奉行自己的信仰,修炼自己的境界。古往今来,天南海北,诗里诗外,到处都长着萋萋芳草,历朝历代都能找到对草的哲学的解读,草可以说是久负盛名了,然而,草却谦虚得连自己单独的一个名字都没有。一棵小草叫芦苇草,它所有的亲人也都叫芦苇;一株狗尾巴草,它所有的亲人也叫狗尾巴。我来自乡下,但多年没有回乡,也很少进地干活。父母进
16、城,说全村的男男女女都到外打工去了,那些田地已经转让给别人耕种,后来根本转让不出去了,就只得遇荒。村里人越走越少,那些早年被赶出地界的草,一路一路从四面八方向那些庄稼地悄悄派出小分队,然后一步一步向地中央进军。偶尔,我经过乡下的山坡时,远远望去,已经分不出哪里是荒坡,哪里是曾经的庄稼地了。我只看到,那些草以胜利者的姿态在悠然自得地摇头晃脑,仿佛在窜受自己领地失而复得的满足。草侵庄稼已经不足为怪,毕竟都在野外,然而,草侵村庄就有点让人意想不到了。农村的房屋都修在山坡的平坦处,三五间瓦房一立,四下就用石板或者水泥硬化。一是不让草长进来,二是不让泥水浸过来。如果房舍烟火旺盛,即使什么也不铺,人来人往
17、,草也没有机会抛头露面,有在路上伸过头来的,也会被踩踏得悄悄退回去。村里的人一个个远去不回,路上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草就试探着伸过头来,十天半月,没有人来阻止它们,它们就不约而同从路的两边向中间靠拢,仿佛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终于拥抱在一起。三年五载,路也就深深地藏了起来。对于人来说,草的这些行为似乎有些不仁不义,人走了,它就侵占过来。而且,我发现,对于草的这种不义行为,至少说白居易已经发现,他在 赋得古草原送别一诗中说 远芳侵古道”,这何芸不是已经发现了草潜藏的攻击特性呢?只不过,唐朝的草攻陷了古老的道路,而今天,草在我们面前吞并了村庄。草的大军如同绿色的潮水,一步一步,漫过了山间小路,漫过了农家
18、小院,漫过围墙,漫上台阶,漫进入去楼空的陋室高堂,漫过我们的童年,漫过我们的回忆,直到把我们深深淹没。一个夏天过去,几场大雨,房屋又倒了几间,田地又冲毁几处,草就乘势扑过去,驻扎下来,高高地伸出绿色的手臂,仿佛在召唤更多的同盟,又仿佛是一面面绿色的旗帜,在宣告又一次行动的胜利。在我看来,草是在蚕食村庄,而对草来说,它们只是在收复失地。站在小小的城市,回望草的来势,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抵挡村庄的陷落?还有什么策略来瓦解草深谋远虑后已经全面展开的反攻呢?(选 自 瓦下听风,有删减)文本二:博物概念的再度兴起,与生态主义、环境意识的觉醒有关。作家从关注自我、内在、生命经验转向关注自然中各种植物、动物,
19、是对生态的回归,很多博物书写都在表达这样一种生态思维。还有一些物的书写是对现代文明的深度反思,这些书写在介绍新鲜事物的时候,更多带有一层焦虑和担忧,是现代性反思的延伸,是文学的敏锐性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博物书写还具有一种参照价值,物往往具有恒常性,见证着人的变迁。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浮浮沉沉,而物却始终在冷眼旁观。彭家河的散文集 瓦下听风中书写农村的各种器物,诸如瓦片、铁锈、石器,物的变迁正是乡土社会一种裂变的直接写照。一一刘 小 波 文学是“人”学,也 是“物”学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本一第段开门见山,写草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或者说战略家”,总领下
20、文,表达了作者对草的高度关注和赞美,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文本一第段中“有不少思想家已经替我们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合情合理,不偏不倚”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类在草面前的傲慢态度的不满。C.文本一写“草侵庄稼”和“草侵村庄”时,说这是草“收复失地”,是深谋远虑后的反攻,体现了作者对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切和思考。D.依据文本二刘小波的观点,在 草这篇作品中,作者彭家河平等地看待物与人,把“草”当作认识乡村、认识社会的一面镜子,当作情感的寄托。8.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9.文本二中刘小波提到“博物书写”,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博物书写”的理解。(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南宁市 2023 高中 毕业班 第一次 适应性 测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