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06《曹刿论战》要点梳理+三年真题(解析版).pdf
《2022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06《曹刿论战》要点梳理+三年真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06《曹刿论战》要点梳理+三年真题(解析版).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一、作者作品。课文选自 左传 庄公十年0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 春秋编的。又 称 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左传和 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 秋 二 传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二、字音字形曹 刿(gu i)又 何 间(ji a n)焉 弗(fi i)小信未孚(fi i)玉 帛(b o)下视其辙(z h d)登 轼(s h i)败 绩(ji)遂(s u i)逐(z h U)齐 师 旗 靡(m i)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
2、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军队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3.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4.衣食所家,弗敢专也安:安身 专:独 自享有5 两日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6.小 惠 未 彳 扁遍:遍及、普遍7.虽不能骞察:明察8.必以情情:实情9 考之履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1 0.战则请丛从:跟随1 1.齐师双缜败绩:大败1 2.公将理之驰:驱车追赶1 3 里克既:已经1 4.一鼓作气作:振作1 5.彼姆我承竭:衰 竭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 6.难测也测:推测,估计1 7.惧有依焉伏:埋伏1 8.望其旗靡靡:倒下(二)通假字1.小惠未褊 褊同 遍遍及、普
3、遍。古义:诉讼事件 今义:监狱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古义:虚夸,夸大 今义:增加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孚:使动用法,使 信服忠:形容词作动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下:名词作状语,向下。(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州2您卷玉帛3.又何回焉4弗敢加也5再而衰6.必以停7.学之属也(四)词类活用1.神弗做也2.公将鼓之3.小信未孚4考之属也5.下视其辙(五)一词多义1.师:遂逐齐师(军 队)2.故:故克之(因此,所以)3.从:战则请从
4、(跟随)4.请:曹刿请见(请求)5.信:必 以 信(实情)(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日吾视其辙乱2.以:可以一战必以信必以分人3.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 师)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战则请从(请让我)小信未孚(信用)代词,他,这里指曹刿代词,他们,指齐军凭借按照把助词,的代词,代曹刿肉 食 者 谋 之 代词,代这件事公将鼓之 音节助词,不译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倒装句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3.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五、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5、。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省略句)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省略句)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4.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对方没有士气了,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卜令追击他们。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六、文章主旨文章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
6、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 “只仃取信了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木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O七、理解性默写:1.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6.在 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
7、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卜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八、内容理解:1.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这表现在哪些方面?(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取信于民 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上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 之。另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2、鲁庄公形象分析。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缺点:
8、(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 无 远 谋(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优点:(1)不高高在上。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2)善于纳谏。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3)礼贤下士。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4)尽职尽责。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又身先上卒,亲临前线。(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可以说
9、,没有庄公的允许和支持,曹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3、本文的两条线索是什么?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4、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5、曹刿论战的内容:(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曹刿三问鲁庄公 何以战”,鲁庄公表示用来养生的吃的穿的不敢独自专有,必分给手下大臣,曹刿当面否定,认为这是小恩小惠,只施恩到贵族,没遍及平民百姓“民弗从也”
10、因为当时的战争并未有专门的常备军,都是靠征召奴隶,国君施恩只给贵族,受奴役的奴隶当然不肯为国君卖命。庄公又表示对神的虔诚,希图靠神灵保佑使战争取胜,也被曹刿否定,当庄公表示“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能情”时,曹刿认为可战矣,因为国君尽了自己的本分,关心民情,能取信于民,民为之死战,战则必胜。(2)选择恰当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3)注重调查实际情况,知已知彼,取得全胜。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同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 辙乱、旗靡 才言 可 终获全胜。6、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
11、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九、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一鼓作气: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做完。十、写作特点。1.中心清楚,详略得当。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解析版)【2021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12、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承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目:“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2)忠之展也(3)公将熟之(
13、4)惧有他焉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彼竭我盈,故克之。(乙)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日:“贼众亨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八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手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节 选 自 资治通鉴)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贼众方盛/方七百里C.侃丛之/隶而丛者 D.着峻
14、攻垒/仿佛看有光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5 .请 根 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答案】1.(1)目光短浅(2)职 分(3)追 击(4)伏兵2.(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2)他们的上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3.A4.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5.(1)共同点: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2)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李根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
15、;当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孔坦冷静分析,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2)句意: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职分。(3)句意:鲁庄公要下令追击齐军。驰:追击。(4)句意: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伏:伏兵。2.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1)惠:恩惠;遍:普遍;从:跟从。(2)竭:枯竭;盈:充盈;克:战胜。本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出“士气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辨析。A.均为“到”的意思;B.正/方圆;C.听从/跟从;D.如果/好像;故选Ao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语意及古汉语句式特点,可划分。
16、本句大意为“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据此可划分为“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1)分析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共同点。齐军逃跑后,鲁庄公马上要下令追击,曹刿阻止。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同意追击;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阻止,认为“应当待以时日,用智谋战败他由此可见二人都“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曹刿总结阻止鲁庄公进攻的理由“彼竭我盈,故克之“;陶侃阻止诸位将领的理由是“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由此可见二人都“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17、(2)分析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要分析战争形式,其次要点明他们做了什么,最后阐述其作用。李根,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建议修筑白石垒,其作用是稳固防守阵营;孔坦,在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之声非常恐惧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当前形势,认为敌军不会来犯,从而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卜基础。【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 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
18、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 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追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
19、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乙: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城,就想和敌人决战。陶侃说:“叛贼气势正盛,难以与之争锋。应当待以时
20、日,用智谋战败他。”此后,多次交战无所建树,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同意。连夜筑垒,至天明即成。传来敌军击鼓整队的声音,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进攻石垒,必须等待东北风大,使我方水军无法来救。今天天晴无风,贼寇必定不来。他们之所以整队,定是派军队山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结果真如此。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据守白石。苏峻率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四面围攻,未能攻克。【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用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
21、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目:“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目:“小大之然,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 自 曹刿论战)(乙)呜 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顾然 已有公辅之颦。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
22、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 选 自 苏 轼 乐全先生文集叙)(注 释)顽然:高大的样子。公辅:三公首辅。徇:追求。假:看待、对待。人主:君主。毁誉:毁谤和称赞。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又何回焉(2)小大之谀(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懵也(4)则顽然已有公辅之颦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8 .认 真 阅 读(甲)(乙)两 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9 .(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答案】6.(1)参 与(2)案 件(3)广 博(4)声望
23、7.(1)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8.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9.(1)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瞎指挥作了铺垫;(2)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分析】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又何间焉”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2)“小大之狱”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案件。(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句意为: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博:广博。(4)“则顽然已有公辅
24、之望”句意为: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望:声望。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为:“惠”,恩惠;遍”,遍及;“从”,听从。第(2)句得分点为:“以”,把;“重”,重大的事情;“自任”,自己的责任。8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1)根据“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显示了曹刿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仍关心国事,是个有远谋的人。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直接要求参战,表明他是一个直言进谏,勇于担当的人。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
25、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2)语段就抨击当时“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从反面赞扬乐全先生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有责任担当的人。“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顽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分析可知,乐全先生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具有“公辅”的声望,直言进谏具有治国才能的人。综上分析,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曹刿论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曹刿论战 2022 中考 语文课 文言文 06 论战 要点 梳理 三年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