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df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df(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必 备 知 识整合考点一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和四季五带阳心概念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方向:自西向东。速度:每天移动约5 9;每 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3)周期:1个恒星年,约为3 6 5日6时9分1 0秒。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1)地球公转的轨道及图示读图要求:了解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注意地球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时间和地球公转的速度。注意地球公转的方向(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呈 逆 甦D和标注“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及位置。黄赤交角及图示地球的赤道面与黄
2、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约为2 3.5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呈6 6.5。读图要求:能 够在 图 中 找 到a.赤道面、b.黄 道 面 和c.黄赤交角。了解黄赤 交 角 约 是2 3.5。,注意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即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6 6.5 知道地轴向北延伸所指的恒星是北极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3)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当 地 球 运 行 至a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 3.5 S)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 2月2 2日前后);当 地 球 运 行 至b处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 1日前后);当 地 球 运
3、 行 至c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 3.5 N)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 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d处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 3日前后);当地球又回到a处时,太阳又重新直射南回归线由于黄赤咬兔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下图所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23.5 N/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济-第-40。春分日(3月21日前后)/.T j f-23.5 S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3.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史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
4、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五带分布温度带范围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图示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无有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无.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p 1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无无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无 有注:南、北回归线(2 3.5$和 2 3.5 N)是太阳光线直射点可能达到的最南和最北的纬度位置;极圈是昼夜交替现象消失的最大范围的界线,分南、北极圈(6 6.5。S 和 6 6.5。N)。扇错辨析1 .回归年与恒星年的区别一回归年等于3 6 5 日5 时 4 8分 4 6 秒,一恒星年等于3 6 5 日6时 9
5、分 1 0 秒。恒星年是以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 6 0 度,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一个回归年即从(均以北半球为例)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开始,经过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再回到下一次春分所用的时间,这期间太阳公转了 3 5 9 度多一点,所以所用时间也要少一点。我们常说一年有3 6 5 天,这是人们在地球上长期观测太阳运动得到的结论,即一个回归年。2 .每年1 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这 个“速度”是角速度还是线速度?容易受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很
6、多人误认为地球经过近日点时线速度较快。在地球公转运动中,可以将地球看作一个质点,故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同步的,要快都快,要慢都慢,这一点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有区别。具体可结合下图并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即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予以区分。结论:每年1 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这个速度既指角速度、又指线速度。3.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的日期是否相同?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 2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 2日前后)。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经过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相差十几天。4
7、.若黄赤交角变大3。,则地球上的五带均增加3观点错误。五带(见下图)又称天文气候带,是地球上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总称。根据有无太阳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等天文特点来划分,其中以南、北回归线作为热带和南、北温带的天文界线,南、北极圈作为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天文界线。热带的显著特征是有太阳直射,南、北寒带的显著特征是有极昼极夜现象。北纬66.今北温带南 温 带若黄赤交角变大3。,则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值为26.5,热带的范围为53,比目前增加6。;南北极圈的纬度数值为63.5,南、北寒带范围均比目前增加3,但南、北温带的范围比目前缩小6。盅维导图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大小考点二正午太阳
8、高度核心概念太阳相对于蟀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 0。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正午12时最大,称为正生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要紧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时,太阳高度为9 0,即正午太阳高度。从静态角度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昼半球部分的太阳高度均属于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其分布的主要特征如下:近大远小: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北直射的纬线上最大,达到9 0,沿着经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隆低。等距等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北回旧线夏至赤道南回JH线-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而后 而后 曲后 面后 而后
9、|北 回 打 线 以 北|北回打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I渐大 I渐小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赤道及整个南生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逋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赤道及整个北生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3)太阳直射点从夏至日移向冬至日期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旦黎X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逐日变大,达 到90。后,再逐日变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大。太阳直射点从冬至日移向夏至日期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旦变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
10、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逐日变大,达 到9 0 后,再逐日变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小。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天,同二线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该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统度圆魔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B(B 为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6 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永远取正值)。口诀:纬度差的余角(
11、或:夹角的余角),夹角就是所求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光照,房屋坐北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光照,房屋坐南朝北。(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可根据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的规律,判断该地区纬度高低;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高低。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12、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I才标庙获/j 太阳直射点1物体及其影子(以下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太阳直射时日影最短(等 于0)。(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若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 X c o t H。如下图:(6)
13、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集热板与太阳光成直角。集热板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夹角(a )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H)互余,即a+H=9 0。时效果最佳。如下右图:水箱真空管支架集热板5.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分布状况的图示,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两条信息:地 方 时 为1 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 0。)。(2)当等太阳高度线图反映太阳高度在全球的分布状况时,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晨
14、昏线(太阳高度为0),上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四条地方时信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晨昏线交点有两个,如图中A点。时、B点12时)。(3)太阳直射经线上点的太阳高度就是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4)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因为该纬线(赤道除外)这一天一定昼长夜短,故上午时间长度超过6个小时,经度差超过90,但太阳高度差恰好为90.(5)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点,最南点为南极点。(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某点
15、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点,最南点为地方时12点的经线与晨昏线的交点。最北点和地方时0点的经线与晨昏线的交点之间的纬度差在数值上等于直射点为纬度数值。扇错辨析1.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均为47观点错误,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不同,分析如下:(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赤道上为23.5,回归线上为47,从赤道向回归线,由23.5 增大到4 7。结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越大。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相同。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均为4 7。极圈以内地区的正午太阳
16、高度年变化幅度(仅考虑正午太阳高度2 0 这一条件):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从极圈向极点,由4 7 降低至23.5。结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越小。2.正午太阳高度与房间内光照面积和遮阴面积的关系以北半球中纬度(如浙江境内某地)南北朝向的房屋为例:(1)太阳直射点从冬至日移向夏至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一房间内光照面积逐日缩小一房间内相应的遮阴面积逐日增大。(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f房间内光照面积最小一房间内相应的遮阴面积最大。(3)太阳直射点从夏至日移向冬至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一房间内光照面积逐日增大f房间内相应的遮阴面积
17、逐日缩小。(4)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一房间内光照面积最大f房间内相应的遮阴面积最小。恿维导图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H的变化规律一2.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应用等太阳高度线图g m hH多 地 太 阳 高 度 卜-I 比较 H 1 H.-多-地-昼-夜-一-短-1卜 一I某地拽W|-4W-*某地太阳高度一1-从太阳在射点的信息出发.绘制笳单示意图,进行刊断和比较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纬度: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经度:通过时间计算考点三昼夜长短不亥心概念由 于 黄 怎 鱼 的 存 在,地球上除赤道外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都在发生变化。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
18、位置和移动方迥密切相关。下面的图a、图b、图c分别示意夏至日、冬至日和春秋分日的全球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窟,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则北半球昼逝长、夜渐短,北极附近极量范围逐渐扩大。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则南半球昼逝长、夜逝穗,南极附近极且范围逐渐扩大。赤道与极圈之间,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 年 昼 夜 玲 昼 夜 长 短 变 化幅度为零;极圈及其高纬度方向区域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为纨小时。(2)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半球各地
19、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相反。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 为12小时。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的半年(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半年):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有昼夜交替的区域,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北极圈内若有极昼现象则极昼范围逐日缩小,若有极夜现象,则极夜范围逐日扩大;南半球相反。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的半年(即
20、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半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有昼夜交替的区域,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北极圈内若有极昼现象则极昼范围逐日扩大,若有极夜现象,则极夜范围逐日缩小;南半球相反。以上可概括为: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2.昼夜长短、日出日落地方时的计算 根据昼(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昼长(单位:小时户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单位:小时户夜弧所跨经度数/15(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X2
21、=(日落时间-12)X2夜长=(24-日落时间)X 2=日出时间X 2(3)昼夜长短的判断应注意以下几点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 为12小时,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 为12小时,日出、日落地方时同上。同一天,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反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数地点的夜长相等,如30。N的昼长等于30 S的夜长。除春、秋分日外,有昼夜交替的区域,纬度越高,昼夜差的绝对值越大。3.太阳视运动与影子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便斜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便斜观察点A在赤道上.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叼地平闺乖*(1)太阳升
22、落的方向及正午太阳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非极昼极夜地区任何一地的太阳都是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非极昼极夜地区任何一地的太阳都是东南升、西南落。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都是东升、西落。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南。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总在正北。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春秋分日,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非极昼极夜地区任何一地的日出时日影都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都朝向东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非极昼极夜地区任何一地的日出时日影都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都朝向东北。易错辨析1.除
23、春、秋分日之外,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白昼达到当地一年中最长观点错误。除春、秋分日之外,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当地一年中最大,为 90,但白昼最长的那天一定是太阳直射在同半球回归线的那天。如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的任何区域(不含赤道,含北回归线),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就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一天,即北半球夏至日(6月 2 2 日前后),如太阳直射15 N并有向北移动趋势的这天,15。N上任何一点均昼长夜短,且白昼将持续变长。2.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一定位于当地正南天空观点错误。要从该地和太阳直射点位置的角度进行分类比较:(1)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区域各地的正午太阳一定位于当地正
24、南天空。(2)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太阳直射点上同纬线各地的正午太阳一定位于当地的天顶。(3)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区域各地的正午太阳一定位于当地正北天空。3.关于昼长和昼变长的理解昼长就是昼长时间大于夜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6 个月内,北半球非极昼区域均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昼变长就是今天的昼长时间大于昨天,即太阳直射点朝北移动的6 个月内,北半球非极昼、极夜区域均昼变长夜变短。盅维导图1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23.5。N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春 长 夜 就太 阳 宜 射 点 旦.太阳直射点南移昼长大于3主 昼长大于夜长昼 渐K、夜渐短 昼 皿、夜 超全球昼夜平分春分口3月21H
25、前后2.太阳视运动判读春 分 日|3月1 口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秋 分 日19月23 H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昼短夜长冬 至II 太阳直射点北称昼长小于夜K23.5 S太 阳 直 射 点 南 移 诞 旦 丝 典 初 渐 长、夜渐短在 长 小 于 夜 长 之昼 渐短、夜渐长阳动断太运判|通阖廿长:上午=下午=长 的 T|日在点|b-1月 出 越 早H落越晚I-_A-t*|太阳直射点|:lrj_ 1r|南移|昼 变 赃 *4*._ L-;-七全球各地H出H落 的 位 置 逐 日 偏 谜,卜,;全球各地日出日落的位置逐日偏也|一 一,关 键 能 力突破廨题技巧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典题例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讲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2022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地球 公转 运动 及其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