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实习报告6篇.docx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野外实习报告6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6篇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大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大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自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犹如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2、。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剧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局部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峻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把握野外观看,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看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构造,构造特点。 观看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观看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根本地理现象的感性熟悉。另一方面,
3、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育和提高我们观看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仔细观看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留意安全,进入山区留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其次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构造呈斑状构造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依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
4、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依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四周山脉相
5、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断层构成简单,背斜较易观看,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楚。岩石外表风华严峻,节理较为明显。 断裂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特殊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状况di下简单产生断裂和错动。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裂开面没有发生或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即岩块沿着裂开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少华山属于秦岭山系的延长,而秦岭是震旦纪时期的晋宁运动形成的,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地质运动,就形成了现在的概况。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既有褶皱。也有断裂,多处呈现背斜。向斜。节理。断层等构造形
6、迹。岩石外表风化严峻,节理明显。华山区的褶皱主要为倾斜褶曲和倒转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卧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轴向斜向南北纵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蚀作用而参差不齐, 其断层多为逆断层中的推覆构造以及平推断层和枢断层。 第四章:地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产状及测量结果。 岩层产状的测定 测量岩层的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侧倾向时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测倾角时将罗盘的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既是所求的倾角。 测量结果 观测点 测定工程 测量结果
7、 观测点一 走向 倾向 倾角 观测点二 走向 倾向 倾角 观测点三 走向 倾向 倾角 第五章:实习感想。 虽然这次实习时间比拟短,但是我还是有许多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这次野外地质实习非常的有意义,我感到收获很大。它使我们获得了对实习区域地理现象,地质概貌的感性熟悉。一方面,通过野外实习,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学问,把我们所学的学问敏捷理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和记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育了野外实习方法和技能,学会了肯定的观看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四周自然环境形成缘由和过程、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力量。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忱,还有增加了对大自然的喜
8、爱。 地质实习报告 篇二 第一章 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美丽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看实习共5天,详细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便利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商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依据实习线路一起动身,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熟悉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看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
9、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看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看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展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看了断层,并对断层进展了产状测量,和正逆推断。第一天实习就算完毕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区分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区分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学问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顶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转变了原定实习规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看点,南顶
10、峰岩性观看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看了青龙山背斜,南顶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四周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最终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看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前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看到倒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四周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四周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前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
11、务是熟悉志留碳系局部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积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完毕了。 第2章 地层 2.1 概 述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限,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拟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
12、(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 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 分布广泛,成因类型简单;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 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 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
13、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依据火 山喷发连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第3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比照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掌握。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
14、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构造,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构造,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
15、常具隐晶质和胶状构造,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到达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 概 述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
16、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掌握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四周,北西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
17、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地窖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其次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自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
18、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校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地窖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洁,走向NE3545洞顶平坦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掌握。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展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
19、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进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削减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日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展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5 4.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局部,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四周)。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绽开、枢纽倾伏,枢纽
20、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局部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顶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 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顶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局部。 第5章 地质进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存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讨论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展
21、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以下地质工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状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展较具体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 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展了具体讨论,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确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屡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 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
22、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收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 目前,仍有很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展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 第6章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出名的旅游胜地,奇怪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行挡的进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进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进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爱护,各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野外 实习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