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docx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距今年月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索和归纳比拟的过程。 3、熟悉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根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长远,只有依据考古开掘成果进展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
2、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学问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月: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学问模块二北京人的发觉 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月:距今约70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3)使用自然火。(4)靠狩猎、采集为生。 学问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自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加了人们适应自然的力量,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育学生初步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力量。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进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表达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终表达、分析了文字狱的消失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
5、对人民的掌握,不利于社会的进展。 【教学过程】 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展统治的最终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展统治的?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进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6、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舞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在学生对上述内容熟悉后,引导学生争论军
7、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军机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学问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通过引导学生的争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危害。(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冲突等方面进展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鼓舞学生从其禁锢学问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展争论。)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掌握学问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惧,摧残
8、了人才 (2)使很多学问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展。 争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冲突、削减官僚之间的扯皮、稳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作业:课后作业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奉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把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熟悉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根底。 通过引导学生思索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
9、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力量。引导学生思索“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缘由”,培育学生比拟和分析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进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赞扬。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泼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出色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
10、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奉献。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熟悉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进展做出了奉献。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汉武帝时经济的富强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预备了条件。还击匈奴的成功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进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斗。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由于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常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疆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
11、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建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索“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进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值得留意的是,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地区还消失了农耕,说明汉匈两族人民在生产劳动技术上已经有了交往。教师可依据学生解答问题的
12、实际状况,进展必要的说明和阐释。 3.关于“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一目,教师可引导学生思索:“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实行和亲政策?”让学生总结出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并没有阻挡匈奴年年南下掠夺。进一步思索“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头大规模还击匈奴?”以便理解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疗养生息,经济富强,国力强盛,是汉武帝进展还击匈奴战斗的物质条件。教师叙述时,可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学问,回忆西汉王朝实行疗养生息后消失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详细状况,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熟悉。汉武帝还击匈奴的战斗经受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公元前1
13、19年的一次,是具有打算性意义的一次。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可结合“西汉和匈奴战斗示意图”讲解。经过这次战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来,北方边疆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逼,至此根本解除。 4.“昭君出塞”一目,包括两个内容: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归汉恢复了汉、匈之连续绝已久的友好关系,课本上引了双方商定的内容,可请学生阅读,以便加深理解。对昭君出塞,学生可能比拟感兴趣,可鼓舞学生讲解,结合观看昭君出塞图,以加深对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的熟悉,进而思索:“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确定和赞扬?” 5.东汉与匈奴的和战,教师可略讲。东汉时,匈奴
14、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渐渐内迁。北匈奴掌握西域,隔绝了西域与东汉的交通,并常常出兵攻打东汉边疆。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的威逼。后来,北匈奴大局部向西方迁徙。 6。讲完三个目的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争论匈奴对中国历史的奉献。鼓舞学生自己提出或思索一些问题,如: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7.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索“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不同及其缘由”的问题,对图示中两个孩子的不同观点进展比拟分析,以加深对汉匈民族关系的完整熟悉。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本课引用的图片、诗句、史书记载、文物等猎取信息,了解历史和熟悉历史,初
15、步把握学习历史的方法。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昭君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把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进展简单的表述。 3.通过叙述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教会学生用比照、归纳的方法把握历史学问。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奉献?今日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今日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奉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制造了条件。(3)他们制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
16、、匈人民亲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2.回忆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心集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还击匈奴,进一步进展和稳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结合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句,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沟通。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1。看图
17、分析:现今发觉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例如单于和亲砖与单于天降瓦当。这种现象说明白什么? 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纳汉字,同时也说明汉匈文化沟通的亲密。 2.推断: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缘由是什么? 女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脆弱,对匈奴只能退让和亲。武帝雄才大概,敢于还击匈奴。”男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国家贫困,对匈奴只能退让。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能大举还击匈奴。”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还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概有关,但归根究
18、竟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由于国力的强盛与否,是打算战斗胜败的物质根底。假如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行能屡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斗的成功。 参考资料 冒顿 冒顿(?-前174),姓挛鞮(lund),头曼单于长子。头曼欲废冒顿而立其偏爱的少子,曾将他送到月氏作人质,企图借月氏之手把他杀害。他盗马驰归,头曼见他精于骑射,令其率领万骑。冒顿制造一种发响的箭镞鸣镝,严格训练卫士,下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史记匈奴传)。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乘头曼射猎之机,率卫士射杀之,独立为单于。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冒顿杀父独立后,以优异的军事才能,指挥三十多万大军,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
19、、白羊,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族,首次实现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的匈奴帝国。疆域东尽辽河,西逾葱岭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把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把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把握夏、商、西周更替的根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稳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进展奠定根底。 【学习重点】 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历史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