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7篇.docx
《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7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7篇 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骄傲感(情感方面) 2、帮忙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叙述生活阅历,进展语言叙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加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预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外形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2、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阅历叙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教师今日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外形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看)幼儿自由答复,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教师再请小朋友们告知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
3、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番叙述) 引进新的叙述阅历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叙述阅历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外形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教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知教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答复) 稳固和迁移叙述阅历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阅历叙述稳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
4、方说,今日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清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叙述平常生活阅历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展叙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深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展语言叙述,帮忙幼儿学会完整的叙述。 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在一系列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幼儿对端午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熟悉,同时对龙舟竞渡活动产生了深厚兴趣。本节活动为幼儿制造亲身实践的时机,帮忙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不同传奇,进一步了解各地不同的竞渡方式,在共同嬉戏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协作的
5、力气,激发幼儿喜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龙舟的不同传奇,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2.能用多种方式搜集关于龙舟竞渡的信息、资料,积极与同伴沟通龙舟竞渡的传奇。 3.积极参加嬉戏,在嬉戏中感受赛龙舟时的剧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预备 1.收集有关赛龙舟的传奇故事,以及各地龙舟竞赛中方式,完成调查表。 2.纸箱龙舟4个,鼓,纸棍。 3.邀请家长志愿者4-5名。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沟通龙舟竞渡调查表,自主了解龙舟竞渡的由来及竞赛方式。 (1)请幼儿叙述龙舟竞渡的不同由来,知道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小结: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
6、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缘由谏不成反遭放逐。悲愤中,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消遣活动,更表达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播放教学课件,进一步了解各地龙舟竞渡的不同。 争论: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龙舟竞渡需要几人参与?都干什么?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常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小结: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颜色的群众性消遣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加人民体质,培育勇往直前、坚强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龙舟竞渡依据龙舟
7、大小确定人数,有17人、23人等多人组成。有舵手、鼓手、划手,需要多人齐心协力完成。 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外形,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似乎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我们平常见到的船就是一般的船。 (3)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进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0年5月16日作出打算,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竞赛工程,并每年进行“屈原杯”龙舟赛。龙舟赛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比拟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现在的龙舟竞渡,已经走向国际。
8、2.组织幼儿玩“赛龙舟”嬉戏,感受同心协力获得胜利的骄傲感和成就感。 (1)家长志愿者和幼儿分组竞赛,教师当裁判,听口令后几组同时把龙舟划向终点,先到者为胜。 (2)争论嬉戏中遇到问题,共享嬉戏阅历。 提问:你们在嬉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脚没有走齐,太挤,用力不匀称)怎样才能将龙舟划得又快又稳?(喊口令,听口令一起用力) (3)再次玩嬉戏,体验胜利的欢快。 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爱与同伴沟通过端午的经受。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宠爱之情。 4、简洁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9、。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宠爱之情。 活动预备: 物质预备:熟悉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活动过程: 一、开头局部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教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认真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根本局部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
10、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叙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沟通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沟通。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粽子的外形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爱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完毕局部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
11、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展表扬。 教师:教师在绘画区预备了许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长: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叙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教案篇4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熬炼和进展幼儿的动手力量,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出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骄傲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目标:
12、 1、宁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骄傲感(难点)。 预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过程: 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头局部 1、打招呼 2、手指嬉戏手指歌 二、根底局部 1、谈话导入,展现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爱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端午节 大班 社会 领域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