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页(共 33页)2018 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 分)“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2 分)通过一年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质。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铜用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木炭用作吸附剂3(2 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甲烷B红磷C铁丝D硫4(2 分)下列
2、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纯棉 T 恤B不锈钢锅C塑料水杯D羊毛围巾5(2 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6(2 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违背此理念的是()A城市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B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D家庭生活中,提倡垃圾分类回收7(2 分)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错误的是()第 2页(共 33页)ASO3、KNO3、葡萄糖、空
3、气BNa2O2、NaNO2、蛋白质、合金CN2O4、蓝矾、CO、冰水混合物DFe3O4、碳铵、维生素 C、盐酸8(2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霉变食物蒸煮后可以食用B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水浇灭C电木插座破裂后,可用加热方法修补D为了减少污染,应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9(2 分)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B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C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D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10(2 分)下列涉
4、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转化观: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微粒观:氯化钠是由 Na+和 Cl构成的C组成观:酸和碱组成上都含有氢元素D守恒观:50mL 酒精与 50mL 水混合后得到 100mL 酒精溶液11(2 分)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 A 的作用是尾气处理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第 3页(共 33页)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12(2 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5、误的是()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Bt2时,30g 甲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13(2 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FeFe2O3稀盐酸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BFeSO4溶液H2SO4Fe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CNaOH 溶液Ca(OH)2Na2CO3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过滤DKNO3溶液K2
6、CO3CaCl2加入适量 CaCl2溶液,过滤AABBCCDD14(2 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 pH=13 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Cu2+、Cl、SO42BMg2+、Na+、Cl、CO32CNa+、Ba2+、Cl、NO3DH+、NH4+、NO3、Cl15(2 分)将 10g 镁、铝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第 4页(共 33页)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 9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A19gB50gC58gD63g16(2 分)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
7、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 2mLCAB 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DC 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2)mL二二、填空题填空题(本大题本大题 5 个小题个小题,共共 25 分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位置上)17(5 分)用化学用语或数字填空。(1)3 个铝离子。(2)小苏打。(3)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4)点燃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第 5页(共 33页)18(4 分)目前全球正面临着能源、环境、水资源等方
8、面的危机。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显得格外重要。据报道,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太阳能的主要优点是。(答一点即可)(2)焦炭在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是。(3)工业上常将石英砂粉碎,其目的是。(4)整个制备硅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在反应的过程中若混入 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19(5 分)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硫酸铜溶液“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
9、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丁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甲位置的“队员”代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2)乙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3)连线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4)连线代表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中,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填序号)第 6页(共 33页)20(6 分)某化学实验小组选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同学选用 C、G 组合装置制取 H2,则 a 应与(填“b”或“c”)连接。(2)装置 C 与 B 相比,其优点是。(3)若乙同学要制取 O2,可选用组合装置(选一套即可),其化学反应方
10、程式为。(4)若丙同学选用 C、E 组合装置制取 CO2气体,并将生成的 CO2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21(5 分)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钠和高锰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固体的成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按下列框图进行实验。第 7页(共 33页)回答下列问题:(1)该固体中一定没有,一定有。(2)第步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为了不干扰对第和步实验结论的判断,试剂 A 应选择。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 1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7 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
11、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应的位置上)22(7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 NaOH 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所用的酚酞溶液变质了。猜想二:可能是 NaOH 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了。猜想三: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 O2反应了。猜想四:可能是与 NaOH 溶液浓度大小有关。【讨论交流】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查阅资料】对于猜想二,大家认为是错误的。如果是 NaOH 与
12、空气中的 CO2反应了,就会生成 Na2CO3Na2CO3俗称纯碱,查阅资料得知 Na2CO3溶液呈碱性,pH 约为 10第 8页(共 33页)11.9,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红色不会消失。【设计并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先往如右图装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从 b 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则猜想三。(填“正确”或“错误”)(2)为了验证猜想四,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猜想四是正确的。红色褪去变成无色是因为 NaOH
13、 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拓展延伸】小组同学百度“酚酞”得知,酚酞(以 H2In 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In2(红色),据此信息写出 H2In 遇NaOH 溶液变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四、计算题(本大题四、计算题(本大题 1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6 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上)23(6 分)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测定某黄铜的组成,称取了黄铜样品 50g 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分 5 次共加入 250g 稀硫酸
14、,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第 9页(共 33页)次数质量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4 次第 5 次累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50100150200250累计产生气体的质量/g0.2x0.60.70.7回答下列问题:(1)x=,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g。(2)请在如图中画出样品中加入 250g 稀硫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示意图。(3)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 0.01)第 10页(共 33页)2018 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 分)“中国诗
15、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332: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说的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 A 正确;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
16、,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错;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 D错。故选:A。【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 分)通过一年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质。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第 11页(共 33页)A铜用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木炭用作吸附剂【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5
17、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D、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因为木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
18、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3(2 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甲烷B红磷C铁丝D硫【考点】6A: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53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19、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第 12页(共 33页)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4(2 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纯棉 T 恤B不锈钢锅C塑料水杯D羊毛围巾【考点】I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528: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
20、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棉 T 恤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不锈钢锅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羊毛围巾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5(2 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考点】77:硬水与软水
21、;78:水资源状况;7B:常见的溶剂【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正确;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因为淡水资源不充足,并且不平衡;C、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第 13页(共 33页)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解答】解: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因为淡水资源不充足,并且不平衡,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
22、题意,故选项错误;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6(2 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违背此理念的是()A城市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B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D家庭生活中,提倡垃圾分类回收【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212:化学与环境保护;323:化学知识生活化;528:化学与生活【分析】
23、A、根据使用氢燃料无污染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筑工地及路面及时洒水除尘,能减少空气污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能清洁无污染,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理念正确。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会严重污染空气,故选项理念错误。C、筑工地及路面及时洒水除尘,能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理念正确。第 14页(共 33页)D、垃圾分类回收可以促进能源的再利用,从而减少污染,故选项理念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
24、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2 分)分类学习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思想。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错误的是()ASO3、KNO3、葡萄糖、空气BNa2O2、NaNO2、蛋白质、合金CN2O4、蓝矾、CO、冰水混合物DFe3O4、碳铵、维生素 C、盐酸【考点】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516:物质的分类【分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盐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氧化
25、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解答】解:A、SO3属于氧化物、KNO3属于盐、葡萄糖属于有机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 A 说法正确;B、Na2O2属于氧化物、NaNO2属于盐、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 说法正确;C、N2O4属于氧化物、蓝矾属于盐、CO 属于氧化物、冰水属于氧化物,故 C 说法错误;D、Fe3O4属于氧化物、碳铵属于盐、维生素 C 属于有机物、盐酸属于混合物,故D 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概念的分析判断,物质分类依据和判断方法,掌握物质组成和概念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第 15页(共 33页)8(2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四川省 眉山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