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教师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页(共 15页)2019 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60 分分1(3 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B洁净的空气C汽水D水泥砂浆【考点】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 A正确;B、洁净的空气中含
2、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 B 错;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 错。D、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黄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故选:A。【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2(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考点】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C1:元素的概念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不同元素的
3、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D、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 A 错;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 B 错;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故 C 错;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 D 正确。故选:D。第 2页(共 15页)【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3 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四个氢原子:H4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O2C硫酸根离子:SO42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
4、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四个氢原子表示为 4H,错误;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表示为O2,正确;C、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SO42,错误;D、此图是氯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4(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性炭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焚烧废弃塑料可以减少
5、污染C在钢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钢铁生锈D必需元素摄入过量有利于人体健康【考点】77:硬水与软水;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I6:白色污染与防治;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根据已有的环境保护的知识、金属防锈的措施以及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第 3页(共 15页)【解答】解:A、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错误;B、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错误;C、在钢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钢铁生锈,正确;D、必需元素应该适量摄入有利于人体健康,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3 分)水是地球上
6、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图 1图 2图 3图 4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图 1 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 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C图 2 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 pH 小于 7D图 3、图 4 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考点】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71:电解水实验;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8L: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95:碱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质量比是 8:1
7、;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第 4页(共 15页)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分别是+1、2,反应后分别是 0、0,b 管内的气体是氧气,不可作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得液体的 pH 小于 7,该选项说法正确;D、图 3、图 4 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显碱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
8、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3 分)某干粉灭火器的填充剂中含有磷酸二氢铵(化学式为 NH4H2PO4)。已知 23.0g磷酸二氢铵加热完全分解得到固体物质 X、5.4g 水蒸气和 3.4g 氨气。固体物质 X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磷酸二氢铵属于复合肥料B用磷酸二氢铵灭火既可降低温度,又可隔绝空气C固体物质 X 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中固体物质 X 与氨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2:1【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9、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A、磷酸二氢铵中含有营养元素磷元素、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该选项说法正确;B、用磷酸二氢铵灭火时,生成的水蒸发吸热,生成的固体能够隔绝氧气,因此既可降低温度,又可隔绝空气,该选项说法正确;C、固体物质 X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说明固体物质不是单质磷,因此是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D、五氧化二磷质量:23.0g5.4g3.4g14.2g,该反应中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与氨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
10、的种类、第 5页(共 15页)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7(3 分)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 12.9g 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 a 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CaCO3和 MgOC图中 ab 间任一点
11、(不包括 a、b 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 CaCO3、MgO 和 Mg(OH)2D若向 c 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 CO2的质量为(12.0 x)g【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根据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由此可知:A、图中 a 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
12、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 A 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第 6页(共 15页)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mMg(OH)2MgO+H2O5818m0.9g解得:m2.9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nCaCO3CaO+CO21004410gn解得:n4.4gx12.0g4.4g7.6g若 碳 酸 钙 完 全 分 解,则 剩 余 固 体 中 钙 元 素 的 质 量 分 数 是:52.6%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CaCO3、MgO、CaO,故 B 说法错误;C、图中 ab 间任一
13、点(不包括 a、b 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 CaCO3、MgO 和 Mg(OH)2,故 C 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 c 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 CO2的质量为(12.0 x)g,故 D 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反应的先后关系,由于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碳酸钙高温分解,所以氢氧化镁先分解,氢氧化镁分解完后,等加热到高温时碳酸钙分解。8(3 分)将一定质量的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加入到盛有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烧杯第 7页(共 15页)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
14、中最多有三种物质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C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D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解答】解:A、如果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过量,滤渣为铜、铁、锌和氧化铜,故 A 错误;B、根据金属活动性优先于硫酸铜反应,后与硫酸反应,最后与硫酸亚铁反应,当溶液为无色时,说明硫酸亚铁已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锌一种溶质,故 B 错误;C、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四个反应都会使溶
15、液的质量增加,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故 C 错误;D、根据反应的情况,溶液中含有硫酸铜,说明锌完全与硫酸铜反应,滤渣可能为铜和没有反应的氧化铜,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6 分)分)9(4 分)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1)图 1 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 B 的化学式为O2。(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 B 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第 8页(共 15页)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16、P+5O22P2O5,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2:空气组成的测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1)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回答;(2)根据红磷燃烧反应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解答】解:(1)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1%,由图 1 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物质 B 是氧气,化学式为 O2。(2)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答为:(1)O2(2)4P+5O22P2O5,化合反应。【点评】本题较
17、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红磷燃烧的反应及反应的特点即可分析解答。10(4 分)KNO3和 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3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2)将 t3时 KCl 的饱和溶液 70.0g 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0%的 KCl 溶液,需加水30.0g(精确到 0.1g)。查阅相关物质的密度后,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通常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CD(填字母标号)。A托盘天平B药匙C胶头滴管D玻璃棒(3)现有 t2时 KNO3的饱和溶液 m1g 和 KCl 的饱和溶液 m2g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AC(填字母标号)。A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分别降温到 t1
18、,析出 KNO3的质量大于析出 KCl 的质量C分别升温至 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保持 t2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第 9页(共 15页)【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R:溶质的质量分数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查出 t3时 KNO3的溶解度;(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配制溶液的操作分析回答;(3)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的含义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1)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查出:t3时,KNO3的溶解度为 63.9g;(
19、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3时 KCl 的溶解度是 40g,则 t3时 KCl 的饱和溶液 70.0g含有溶质的质量是 20g,设加入水的质量是 x,则20g(70.0g+x)20%解得:x30.0g;查阅相关物质的密度后,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通常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3)A由于在 t2时 KNO3和 KC 溶解度相同,则 t2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A 正确;B由于饱和溶液质量关系不确定,分别降温到 t1,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故 B错误;C由于二者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分别升温至 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C 正确;D由于溶液质
20、量的大小不确定,保持 t2不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比较,故 D 错误。故答案为:(1)63.9g;(2)30.0,AC;(3)A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对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帮助。11(6 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中的第 10页(共 15页)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组成(1)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CO2。(2)生成白色滤渣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
21、MgSO4BaSO4+Mg(NO3)2。(3)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Na2SO4。实验二: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氯化钠得出结论:原固体中一定含 NaCl。(4)试剂 X 是Ba(NO3)2溶液。(5)滤液 C 中除含 Fe(NO3)3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HNO3、NaNO3、Mg(NO3)2、Ba(NO3)2。【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实验一根据白色固体中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根据向无色无色溶液加过量硫酸镁有白色滤渣生成可知,
22、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然后再根据框图和题干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实验二要实验过程中要先除去干扰离子,然后再用硝酸银溶液进行检验,根据框图提供的信息第 11页(共 15页)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一根据白色固体中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根据向无色无色溶液加过量硫酸镁有白色滤渣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1)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所以白色滤渣甲是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化学方程
23、式为:Ba(NO3)2+MgSO4BaSO4+Mg(NO3)2;(3)在原白色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得到无色溶液,通过以上推断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钡,所以一定不停硫酸钠;实验二(4)滤液 A 中含有硫酸镁,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向滤液 A 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向滤液 B 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钠;(5)固体样品中加入的是过量稀硝酸,滤液 C 中一定有硝酸;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所以滤液 C 中一定硝酸钠;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铁,整个过程中没有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滤液 C 中一定有硝酸铁;硫酸镁和
24、过量的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镁所以滤液C 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钡。故答案为:(1)CO2;(2)Ba(NO3)2+MgSO4BaSO4+Mg(NO3)2;(3)Na2SO4;(5)Ba(NO3)2;(6)HNO3、NaNO3、Mg(NO3)2、Ba(NO3)2。【点评】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12(6 分)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第 12页(共 15页)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
25、;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部分实验步骤如下: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 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通入 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 CO 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硬质玻璃管硬质玻璃管和样品步骤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步骤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质量m1m2m3m4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26、防止污染环境。(2)步骤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用 m1、m2、m3、m4的代数式表示)若步骤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不变(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第 13页(共 15页)(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填字母标号)。A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m2m3)B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 m3m1C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 m4m1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m3m4【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6U: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
27、网版 权所有【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1)步骤丙处酒精灯是进行尾气处理,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作用是 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2)步骤硬质玻璃管中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3)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x。由于实验设计中用于检测氧化铁反应情况的是实验 III,实验 II 是探究水的含量的,所以无论氧化铁是否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 不变。Fe2O3+3CO2Fe+3CO2固体质量变化1601121
28、6011248(m2m1)xm3m4x100%第 14页(共 15页)(4)A样品中水的质量为(m2m3),所以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m2m3)。正确;Bm3中只是比样品少了水,所以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 m3m1正确;C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m4m1,而非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 m4m1,错误;Dm3m4仅是样品中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而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还包括水中的。错误;故选:AB。故答案为:(1)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2)Fe2O3+3CO2Fe+3CO2。(3)100%;不变。(4)AB。【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
29、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13(6 分)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4.5。(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 0.1g)。【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而二氧化锰在过程中做催化剂,质量不变。【解答】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18.2g+4.8g18.5g4.5g第 15页(共 15页)由于是充分反应,所以是氯酸钾完全分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x2KClO32KCl+3O224596x4.8gx12.25g12.3g故答案为:(1)4.5;(2)12.3g。【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19/9/28 8:05:06;用户:初中化学;邮箱:;学号:301773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