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教师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教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教师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页(共 14页)2016 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分,满分 24 分)分)1(3 分)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
2、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考点】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C1:元素的概念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B空气是混合物;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3、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B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没有空气分子,故错误;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第 2页(共 14页)不一定属于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故错误;D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空气的组成、氧化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3 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C使用可降解塑料餐盒D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考点】I6:白色污染与防治;
4、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J3: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J5:均衡营养与健康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A、根据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B、根据人体必需元素的补充要适量进行分析;C、根据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进行分析;D根据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霉变的花生含有致癌物黄曲霉素,不能食用,故 A 说法错误;B、人体对所需元素的补充要注意适量,因为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健康,故 B 说法正确;C、可降解塑料能在自然界中被微生物等分解,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这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 C 说法正确。D、用燃烧法鉴别合
5、成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基本是无味的,合成纤维燃烧一般会缩成小球或者融化掉,故 D 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4(3 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第 3页(共 14页)【考点】77:硬水与软水;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H5:防范爆炸的措施;HG: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A根据纸张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考虑;C活性炭具有吸
6、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运用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解答。【解答】解:A纸张具有可燃性,故错误;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故错误;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3 分)某纯净物 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 X 的说法正确的是()AX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 的相对分
7、子质量为 10CX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DX 属于有机化合物【考点】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得 X 的化学式,在进一步分析。【解答】解:由 X+2O2CO2+2H2O 可知,左边 4 个氧原子;右边 4 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根据元素守恒,两边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应该相等,所以左边还差第 4页(共 14页)了 1 个 C 和 4 个 H,那么 X 的化学式就是 CH4。A、X 的化学式
8、就是 CH4,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B、X 的化学式就是 CH4,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416,故错误;C、X 的化学式就是 CH4,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4)3:1,故错误;D、CH4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6(3 分)图 1 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 2、图 3 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
9、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和 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 3 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考点】62:空气组成的测定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A根据药品多少来分析;B根据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来分析;C根据压强的不同原因来分析;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气体来分析。【解答】解:A若所用药品过少,就不会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故错误;第 5页(共 14页)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
10、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所以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故正确;C压强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无关,故错误;D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这类题目,主要是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根据结论得出的物质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7(3 分)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甲、乙、丙、丁
11、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AE:物质的鉴别、推断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进行分析:A、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B、考虑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C、考虑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进行分析;D、考虑丙可能是单质碳、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结合图框,进行分析:A、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
12、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复分解反应生第 6页(共 14页)成氢氧化钠,故说法错误;B、因为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故说法错误;C、因为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故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说法正确;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为二氧化碳,则丙可能是单质碳和氧气,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题中的条件和推出的物质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8(3 分)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
13、究活动: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探究二:从滤液 1 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滤液 1 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往滤液 4 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9E:氯化钠与粗盐提纯;9H:盐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 权所有【分析】根据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第 7页(共 14页)硫酸钠溶解过滤的滤液 1,则滤液 1 一定有氯化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14、和氯化钠;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来除杂,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来除杂,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溶解过滤的滤液 1,则滤液 1 一定有氯化钠。往滤液 1 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含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氯化镁。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来除去,钙离子可用碳酸根离子来除去,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
15、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往滤液 2 中加过量的试剂甲,试剂甲是氯化钡溶液,试剂乙是碳酸钠溶液;由反应现象是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钠。往滤液 3 中加过量的试剂乙(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能是过量的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滤液 1 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由于不存在硫酸钠,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碳酸钙,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往滤液 4 中加入适量的试剂丙,丙应为稀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由上述分析,说法正确。故选: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湖北省 武汉市 中考 化学试题 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