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pdf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pdf(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关 于 探索物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关 于 探索物理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 5 月颁布的
2、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 9 月开始试用。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
3、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这样做的原因在于 标准是以物
4、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的要求,例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 社会实践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标准的这些
5、要求,在我们进行物理教学、使 用 探索物理时,要时刻记在心上。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要素、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6、。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过去的物理课程更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选择那些“基础的”、“难易适度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承,没有提及科学探究,也没有强调学习过程。3、加强了科学技 术 社会的教育,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
7、育的一个大趋势。标准 在规定教学内容和活动建议时在这方面有充分考虑。例如“有评估某些物质(如塑料、化肥、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能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见”、“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分别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标准注意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界更
8、加本质的认识,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4、改进评价体系 标准不以甄别和选拔为校内评价的主要目的,在新的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准倡导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现状和进步进行档案式的评价,不赞成以知识考查为核心,不赞成把书面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主张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重。二、探索物理的特点编者在编写 探索物理时力图把 标准的精神具体化,为此突出了以下特点。1、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
9、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可以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科学探究的学习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物理从绪言“科学之旅”开始就通过几个自然现象和小实验使学生接触有趣的物理现象,继而设置了儿个不完全的探究活动,并以旁批的形式表现探究活动的儿个要素。在书的最后,当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这时把探究的程序性知识推到前台。希望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同时又照顾到科学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学习中的大多数探究活动不同于实际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探究,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已知的,后者的结论是未知的。从事
10、两种探究时的心理活动不完全一样,体验也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缩小这种差别,对 于 标准 不做要求的知识,书中不给科学结论。例如,第五章串联(并联)电路各点电流的关系,探索物理是作为教学重点处理的,但全书不出现结论(也希望教师不要给出),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标准并没有规定这个知识点,因此,这个探究活动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参与及过程的体验,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得出大致正确的结论,至于结论是否完整、表达是否严谨、在其他场合能否运用,这些并不是这个探究活动所强调的。对 于 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有些也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得出,这样的知识在书中都给出结论。但是,在文字处理上一般都淡化结论和探究过程的直接联系
11、,例如不出现“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得到”等字样,而由教师在适当时机向学生介绍结论。这样处理的目的同样是缩小学习中的探究与真实探究的差距。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索物理加强探究的特点将有助于推动这种变化。2、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遵 照 标准的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例如,关于反射的规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反射的特征”,按照这样的要求,探索物理强调了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没有提及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12、两侧,尽管这样的表述是不完整的,但是初中学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等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于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符合 标准对光的反射的教学要求,由于并没有说这种表述就是“反射定律”,科学上并没有错误。相反,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的最明显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免去了对初二学生较为困难的“共面”及常被遗漏的“分居”,使他们可以更多地专注于探究的过程。这种处理是 标准基本理念的典型体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也属于这种情况。又如,电压的概念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但本书在提到“学生电源”时就涉及了。这是考虑到多数初中学生已经无意识地听到过电压这个名词,而对于学生电源的使用并不要求对电
13、压这个概念有较深理解,因而这个概念可以拿来就用。与此类似的还有能量等概念。3、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由于不再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教材结构的安排就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传统的教材考虑到学习热、电等内容时要用到力学的知识,所以必须把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到最前面。在这本书中,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的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更能吸引学生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所 以 探索物理把力学放到了第二学年。4、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开放性问题有两类:一类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例 如 1 6 页第2 题);另一类则没有唯一
14、正确的答案(例 如 3 8 页 第 1 题)或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会这个问题的答案(例如6 5 页第2题关于望远镜物镜与目镜焦距的关系)。对于前一类,重在学生寻找资料的过程,教师可以提供线索,但绝对不应提供现成的数据;对于后一类,重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教师没有必要提供答案。“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一半以上内容都是实践性的问题。5、充分体现S T S 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探索物理特意安排了 S T S 栏目,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不仅如此,在书中其他部分也尽力渗透S T S 的思
15、想和科技人文意识(例如各章的章头语)。6、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书中设立了“科学世界”栏目,用于介绍那些应用性的(例如6 2 页“眼镜的度数”)或细节性的知识。书中还尽可能地在各种栏目中收入了一些非基础的但十分有用或有趣的知识,例如望远镜和显微镜、楼道灯的自动开关等。每章的章首图及其十分简要的文字说明也是扩大知识面的一个渠道。7、形式生动活泼 探索物理力求生动活泼。编者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为此使用了很多彩色照片。能够用图片表达的就用图片表达而不在文中重复,不追求图文一一对应,以适应当代少年的阅读习惯。插图人物以漫画形式出现,并有女孩、男孩和老爷爷三个固定的人物形象,有时更以滑稽的
16、卡通方法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例 如 5 8 页图3 3 1),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希望在使他们热爱科学的教育中以及乐观向上的人格发展中能够起些作用。全书彩色印刷,每章都有章首图,并配有散文体的引语,这也是全面发挥教科书教育功能的一种尝试。三、有些观念要转变老师们在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除 了 标准中提到的基本理念外,这里着重强调与教科书的使用相关的下述具体问题。1、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只有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例如,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在初中生物课中也有涉及,但是研究的角度、写作的风格和强调的侧面都不一样,所以本书仍把眼睛和眼镜作为一节写出
17、。尽管如此,这段内容比较简单,要求也不高,文字又很通俗,所以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最多用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议论一下就可以了。在 S T S、科学世界等栏目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如此。2、不是书上所有字句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例如,在介绍电冰箱时提到了“耗电量”、“气候类型”(7 9 页),前者是还没有学到的知识,后者则不属于物理学的范畴。本书有意在电冰箱的技术参数中安排了这些项目并不加解释,目的是拉近课程与实际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不知道的,甚至永远不可能弄懂的东西太多了,学生要学会容忍这种状况;不但如此,还要学会从许多不懂的东西中找到能够理解的那部分并能利用。8 0 页的第3 个问题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安
18、排的。3、各个栏目都应得到重视为了便于学习,探索物理的内容分别安排到若干“栏目”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哪些栏目是必须在课上讲的,哪些是可学可不学的。例如,标准要 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考虑到这段知识的特点,这套书把它安排在“STS”栏目中了。4、评价方式要作相应改变 标准把科学探究的学习与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应该同样重视这两个侧面。对于科学探究的评价,应该以档案式的评价为主,即记录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参与程度,活动中的表现;不能让学生背诵探究活动的步骤。要做到教师的记录与学生自己的记录相结合,以学生自己的记录为主。学生
19、的记录要包括每次探究的体会及这次探究中自认为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事件。书面评价中应该增加问答题的比重。标准对于初中物理的定量要求少了,对于解释现象、科技人文的意义等要求多了。遵照这个精神,同时考虑到表达与交流在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探索物理中要求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课题比现行的教科书增加了很多。因此,评价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5、以 标准作为指导教学和检查教学的标准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教科书也己经多样化。教师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按照 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不以某一种教科书的表述为判断正误及要求高低的标准;另一方面,今后也不是只是手拿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就
20、能胜任教学的。要参考多种教科书,从不同教科书的处理中进一步理解 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参考多种介绍物理学及其应用的参考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致同学们课时建议:这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必占用课上时间。这套教材与过去教材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在使用这本书的时候要贯彻这个精神。这本书有以下一些特点。1、强调探究式学习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过去主要是接受式学习,学生自己进行的探究活动很少,所以这套教材对探究式学习给予了特别的关注。2、加强了 STS的内容3、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书中几个栏目的设置体现了这些特点。“探究”般是由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探究得到某些科
21、学结论;个别探究活动由于器材的原因,大多数学校只能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由教师引导,师生一起探究,得出结论。“想想做做”和“想想议议”是同一类栏目,前者以动手为主,后者以动脑为主。这两个栏目一般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有的也可以留作课后作业。这两个栏目也是探究式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STS”是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关系的专题,“科学世界”是扩展性知识。需要说明的是,“STS”和“科学世界”这两个栏目不是可有可无的,其中有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内容,例 如 82页“水的故事”,在标准中有相应的明确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活动
22、建议中也有类似的建议,因此这些内容定要让学生重视、学好,否则就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另外一些内容,如1 8 页“双耳效应”,就完全是扩展性的知识了,不必占用课堂时间学习。学生阅读这个栏目一方面可以增长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体会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 STS的教育上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科书只是提供教学素材的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法规性根据,这点应该认识清楚。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只能是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改变只看教科书,不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状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主要是留给学生课后完成的,大致相当于过去的课后练习。但是有的题目,如果估计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一定的
23、提示。和过去不同的一点是,本书没有列出那些只需重复书中字句就能回答的问答题、填空题,“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题目都是真正需要“动手动脑”才能解决的。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少量的重复性问题,如果需要的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臼己列出,但是,教学的重点一定不能放在让学生死背条文上。书中也没有列出选择题。在练习和考查中,必要时可以有少量选择题,但是由于选择题本身的缺陷,这种题目不宜太多。科学之旅课时建议:1课时。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这里的观察、实验以及插图和图下的问题都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学
24、生不可能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在这上面费时间。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些问号对以后的学习有好处。章首图及配文章首图的创意来源于大家熟知的关于牛顿拾贝壳的话,原文摘录在第9 页,这里与之呼应。配文不要由教师讲解,但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有准备地、带感情地朗读,可以请几个学生朗读几遍。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会有有益的感受。以后各章的章首图及配文也可以同样处理。有趣有用的物理可以从实验入手。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实验可以进行简单的解释,也可以不做解释。演示第2个演示中,纸盒中是一个扬声器,连在录音机上,盒的上表面紧贴扬声器。小人的下面是棕毛做成的“脚”,锯下一截毛刷粘在小人的下面就行了(图0 1)。毛的长短及小人
25、的重量要经过试验。想想做做用放大镜看指纹,是放大的: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前者是大家熟悉的情况,后者是窗外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缩小的像的情况,学生并不熟悉,他们往往以为放大镜看东西总是放大的。这样可以引起冲突,激发学生的兴飕。通常成实像时都是用一个光屏去承接,而这里则是把眼睛放到实像后面光传播的路径上直接接收通过透镜的光。这一点不必讲给学生,但教师心里要明白。吹乒乓球的实验中要注意,开始时不要把球和漏斗贴得太紧,要允许一些空气从球和漏斗的缝隙中流出。课本图0.15和0.16是一组互相关联的组合图。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中,认为地球吸引月球使它不会逃脱的力与使地面物体落向地面的力是同一种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年级 上册 教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