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科版教案设计.pdf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科版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科版教案设计.pdf(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5.茧中钻出了蚕蛾1.运动和位置6.蚕的一生2.各种各样的运动7.动物的繁殖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8.动物的一生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仰望天空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7.我 们 的“过山车”3.影子的秘密8.测 试“过山车”4.月相变化的规律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5.月球一一地球的卫星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6.地球的形状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7.地球水的星球3.蚕长大了8.太阳、月球和地球4.蚕变了新模样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
2、,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
3、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二、教材分析1 .整体情况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 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
4、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2.单元概述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对于运动,学生有许
5、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本单元共8课,这 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第 1 到 6 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
6、第 7 课,设计制作;第 8课,综合应用。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 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第 8课回归到本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
7、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本单元共8 课,包括两条线索,第 1、3、4、5、6 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 2、7、8 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
8、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三、教学目标1.“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1)科
9、学概念目标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2)科学探究目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设计要求
10、,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3)科学态度目标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2.“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目标(1)
11、科学概念目标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
12、化过程。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3)科学态度目标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太阳是一颗恒
13、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日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2)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号。能通过各种途
14、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
15、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四、主要教学措施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学重难点: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
16、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学准备: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4.学生讨论回答。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二、新授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
17、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述。(4
18、)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3)学生说一说判断的依据。(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定一个固定参照物,再比较前后位置相较于参照物是否变化。2.描述自己的位置。(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我们需要借助什么?(2)学生说一说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3)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需要选定某一位置或事物,然后再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阅读资料:阅读课本P3拓展资料,标
19、注汽车的位置。板书设计:运动和位置前 薪 谑: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判断运动或静止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伙伴和激励者以及科学教学的调控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现象总结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验活动,并讨论观察到的现象,集思广益得出结论;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各种教学用具,较好地发挥好教学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还发现自身语言素质与科学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2.各种各样的运动
20、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科学探索1.利用动图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2.通过贴圆点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更好的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科学态度1.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2,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教学难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为学生准备: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 等)、圆点、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
21、、导入1、引用名言导出“运动”概念的科学解释。(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阐明物体就像河水一样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2)什么是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2、聚焦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提示:荡秋千:前后摆动钟摆:左右摆动车轮:前后滚动电梯:上下移动汽车雨刷器:左右摆动跷跷板:上下摆动二、新授(-)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动图料学生了解对物体的运动形式:平动(滑动、平移)滚动振动摆动跳动转动2、测测你:判断下面的图片中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提
22、不:A、平动B、滚动C、摆动D、转动(二)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1、活动规则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一样吗?2、活动过程指尖陀螺:在指尖上转动直尺:振动或平动悠悠;球:转动、滚动玩具小汽车:车身在地面平移,车轮为滚动弹簧木马:马身是摆动,弹簧的拉伸与收缩是振动3、活动比较总结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三)贴圆点描述同种物体多种运动形式导入:同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使其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1.贴一个圆点2、活动规则为了便于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先在物体上贴上圆点然后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
23、3、活动过程(1)观察直尺与某一点的运动方式方法一:(1)在直尺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用手压住直尺的另一端(3)下压后快速松开结论:直尺上的“小红点”运动形式:快速地上下往复振动。方法二:(1)在直尺的一端(无孔一端)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让吸管或圆珠笔管等细管穿过直尺的小孔。(3)拨动直尺,让它摆动,再用力拨动,直尺会绕细管转动。结论:直尺上的“小红点”运动形式:快速的左右(前后)摆动或转动。(2)观察指尖陀螺与某一点的运动方式方法一:(1)在陀螺“叶片”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2)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陀螺中心,用其他手指拨动陀螺的“叶片”。(3)当陀螺快速旋转后,慢慢松开拇指。结论
24、:陀螺上的“小红点”运动形式:快速地旋转着。方法二:(1)在陀螺的一端贴上“小红点”(2)用食指托住陀螺中心,让它平衡在手中(3)慢慢地用手带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结论:陀 陀 螺 上 的“小红点”运动形式:随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四)换位置贴圆点1、导入: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2、活动过程(1)悠悠球圆点贴在悠悠球的外侧,圆点不停转动;圆点贴在悠悠球的中心处,圆点上下滚动。(2)木马圆点在木马的前端,圆点大幅度摆动;圆点在木马的弹簧处,圆点上下振动。(3)玩具车圆点在下车的前端,圆点向前平移;圆点在小车的车轮处,圆点向前滚动。(4)弹性球圆点在球的中心处
25、,圆点向前平移;圆点在球的外侧,圆点向前滚动。(5)陀螺圆点在陀螺的外侧边缘,圆点大幅度旋转;圆点在陀螺的中轴处,圆点小幅度旋转。(6)弹簧彩虹圈圆点在弹簧彩虹圈的一侧底端,圆点来回跳动;点在弹簧彩虹圈的另一侧底端,圆点来回跳动。(7)小青蛙圆点在小青蛙的头部,圆点向前跳动;圆点在小青蛙的中轴处,圆点不停地旋转。(8)挂钟圆点在挂摆处,圆点左右摆动;圆点在指针处,圆点不停旋转。3、小结:圆点贴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运动形式也不同。三、问题研讨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提示: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全册教科版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